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前段时间,茅台“入奢”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在一路狂奔向贵族冲刺的当口,迎来了“当头棒喝”。据媒体报道:正在召开的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多位人大代表建议“禁用公款喝茅台”。(1月17日人民网)。
看到这则消息,笔者感慨良多。“人大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作为人民的代表,在茅台日益远离百姓大众的当下,大吼一声“禁用公款喝茅台”,其出发点固然值得称赞,与老百姓“心有戚戚焉”。然而,这种看似良好的出发点,却未必能够落到实处。在实际操作中,无异于“隔靴搔痒”,找到了公款吃喝的“痒处”,但是止不了“痒感”。
人大代表提出“禁用公款喝茅台”的出发点无非是茅台太贵,“牛饮”茅台抬高公款消费。这是问题的表象,茅台的确抬高了公务接待费用,但是要是把板子全部打在茅台屁股上,也有失偏颇。君不见,公款饭桌上,除了茅台,还有燕窝、鲍鱼、熊掌等山珍海味。它们在推高消费账单中也是“功不可没”,仅禁茅台,不禁菜品,难道就能把账单降下来?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茅台被禁喝了,难道这些达官贵人门都一根经往牛角钻?除了茅台之外,想必还有五粮液、国窖1573、拉菲等“后备军”随时恭候“金口”光临品尝。这些中外名酒一样可以“胜任”茅台缺失后的空位。甚至拉菲与茅台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综上分析,我们发现,仅仅禁用公款喝茅台,无异于“隔靴搔痒”,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公款消费的畸高账单。
鉴于此,笔者倒觉得,与其“禁用公款喝茅台”倒不如痛下决心根治“公款吃喝”,从制度上,从监管上闸死公款吃喝的龙头,譬如设制公款接待单人消费标准、通过招投标选定固定接待场所等等。唯有如此,我们才不会陷入“禁喝茅台喝拉菲”、“禁吃鲍鱼吃熊掌”的尴尬局面。也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公款吃喝的不正之风。否则,仅靠禁用某些产品,不仅于事无济,还会落下许多笑料!
作者:桂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