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旅游开发莫成“圈地运动”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7日 23: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文/荆棘

  近日,据披露,2010年以来,某地以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名义,向11个行政村和一个渔业队一次性征地超千亩,而真正目的却是借机违规开发高档别墅、五星级宾馆、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高级会所等地产项目。一个时期以来,打着旅游开发的旗号,大搞地产开发的违规行为并不鲜见。虽然国家早已三令五申,仍有个别地方充耳不闻、我行我素。

  应该说,发展旅游业,良好的基础设施必不可少。只要在实际操作中,相关各方能遵循合规合法的原则,必要的地产项目建设本无可厚非。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纯粹意义上的旅游开发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有的急功近利的地方官员,怀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冲动,借着旅游开发的“东风”大搞房地产项目建设,企图走房地产开发的“捷径”。

  结果便是,旅游开发演变成了“圈地运动”,而本应作为旅游景点配套设施的地产项目也喧宾夺主,最终导致旅游开发反而沦落为地产项目的配套建设。目前,一些公开报道的案例显示,为了将旅游开发真正变成“圈地运动”,个别地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无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的规定,征收耕地超过35公顷或者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而上述开发项目,虽然主体部分为“农用地”,且面积超过千亩,但仅仅由省级政府批准,而并未经国务院批准。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租赁合同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而在上述所谓的开发项目中,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关于景点租赁的期限竟然长达40年。

  诸如此类行为隐患不小,尤其是在此过程中一旦出现权钱交易、暴力拆迁等行为,更可能引发一系列拆迁后遗症,贻害无穷。例如,在上述项目的拆迁征地过程中,就存在没有组织村民征求意见、补偿标准过低、实际补偿款不及规定的一半等现象。

  实际上,在一些类似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都曾出现过部分失地农民对强制征地、征地拆迁补偿、住房还建安排、失地后生活保障等问题存在不满情绪,结果导致干群关系恶化,矛盾不断加深,并且很容易引发冲突,危及社会稳定。

  因此,针对目前出现的在农田“明做旅游开发暗搞房地产圈地”现象,相关监管部门一定要抓紧在制度和法规上完善,果断堵住这个为患不小的漏洞。□

责任编辑:李中国

热词:

  • 旅游开发
  • 圈地运动
  • 旅游景点
  • 开发项目
  • 开发过程
  • 捷径
  • 农用地
  • 东风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