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院坝会听移民声(新春走基层 新风扑面来)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7日 20: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出重庆万州城区,汽车折入山路,沿长江逶迤西行。一个半小时,高爬低走56公里,瀼渡镇高村终于出现在冬日的薄雾中。

  一进这个因三峡库区蓄水而原地后靠的移民村,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1月13日正逢腊月二十,村头有户农家在迎亲。村委会一侧的篮球场上,腰鼓队在排练,春节期间,村里的戏要演一天。我们带着参观新建“农家书屋”、标准化葡萄园的喜悦,去旁听村里年前最后一次院坝会。

  院坝会是重庆农村的一种习俗,当地近年把它作为发扬基层民主、干群互动的有效形式。农家小院,十来条板凳,男女老少几十口或坐或站,有说有笑。“春回大地迎来万紫千红,民步小康运走一穷二白”,村支书刘禄发指着墙上的大红春联说,今天院坝会的主题就是“过年”。

  听说我们是北京来的记者,村民们纷纷打开“话匣子”。

  老人们用工程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79岁的彭善庆说:“没建三峡大坝前,我们村家家茅草屋,现在800多户,户户小楼房;过去吃水用肩挑,现在水龙头一拧水就来;原来一家一户种地,现在企业办到村里,连我们老年人也能在家门口挣钱,这日子还有啥不满意的呢?”

  “新年还有啥子心愿嘛?”入乡随俗的记者也说起了重庆话。

  “能不能给装点健身器材?村里建的篮球场,老年人玩不动嘛!”老人说得实在。

  坐在一旁的汇农公司董事长唐荣立刻起身:“这事包在我身上。”这个公司两年多前从成都来参与三峡发展,“公司+农户”,3800多亩葡萄基地如今在移民村建成,农民收入有了保障。

  “我代表年轻人说两句!”高村5组的刘进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去了广东打工,前些天回来过年。他大声说:“村里和外面的最大差别,就是交通太不方便,我想留下搞农家乐,可车子进不来,没得客人,希望江边公路早点修好。”

  “我想爸爸妈妈能早些回来过年。”父母都在外打工的牟凤小姑娘,憋得小脸儿通红。一旁的陈桂全老人接过话头:“巴望有更多的厂子开到乡村,娃儿们不出远门也能上班,这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就少喽。”

  36岁的张学勇站在人群后面,情绪有些低落:“我是一个失业者,想新年找份新工作。”话音刚落,唐荣再次表态:“你想创业,我们全力帮你,现场就可以签约。”听到这儿,张学勇连连点头。

  “乡亲们,谁家如果有电视不通、广播不响的,请告诉我们,我们会以最快速度帮助解决,保证让大家看好春节晚会,要不要得?”参加院坝会的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勇送上一份承诺,村民们齐声回答:“要得!”

  “改革步伐向前跨,移民政策到农家,我们高村变化大”,村民陈步全用一段自编快板结束在院坝会上的发言。这时,村头办喜事那家,亲朋好友团团围坐,一场露天喜宴已经开始……

热词:

  • 留守儿童
  • 高村
  • 基层民主
  • 话匣子
  • 村民
  • 唐荣
  • 春节晚会
  • 农家乐
  • 排练
  • 有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