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随着龙年春节的临近,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选购年货,然而热闹的年货市场中隐藏着许多“猫腻”,消费者一个不小心,很容易掉进年货的“甜蜜陷阱”。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场为你揭开年货市场中存在的那些“猫腻”。
速冻海鲜水分大
2O斤冰块占6斤
鲜海水产品在市场上已很少见,多被冷冻水货所替代。看似新鲜方便的冷冻水产品,“水分”其实不少。
市民董女士前几天在市场上一口气买了20斤笔管蛸。“是冷冻的,看着挺新鲜,价格也合适。”董女士回到家就把这些海鲜放到暖气片上,希望把海鲜身上的冰块化解,然而放到冰箱进行冷藏。
然而,让董女士吃惊的是,这些海鲜身上携带的“水分”很真不少,“有半盆的冰水,放到秤上一称,竟然有6斤重。”董女士介绍,笔管蛸鼻孔及体内还有很多冰块没有化掉。
水果礼盒外表光鲜
内藏“烂果”
“年货大集”杂粮礼盒、面食礼盒、食用油礼盒、肉食礼盒……各种各样,这些年货礼盒多为罐装、桶装、瓶装、听装的“闷包”。消费者基本无法直观看到商品的质量,也无法核对数量。
“去年过年的时候,朋友送了两个水果礼盒,从外面看确实很光鲜,打开一看真是坑人啊。”家住大东夼附近的孙先生告诉记者,两个水果礼盒装的分别是沙糖桔和猕猴桃。“猕猴桃是用包装纸包着的,打开一看,里面有将近一半都是烂的。沙糖桔更是气人,只有上面一层是好的,下面的都是软的,还有被冻坏的。”
散装食品问题多
新货陈货混卖
一位经营过干货生意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将陈货与新货夹着卖的现象在干果销售中很普遍。一些商贩会将卖不掉的干货,积攒到第二年,然后通过熏、烘的方法进行一番加工,继续掺在今年“新货”中贩卖,比如木耳、蘑菇、干桂圆等。“外表看着好看的,未必是新的,很可能就是用硫磺熏的‘陈货’,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问题在哪。”
灌肠加工不当
吃了爱拉肚子
不少烟台市民把灌肠作为一种礼物送给外地的亲戚朋友。然而,灌肠尽管好吃,但如果加工不当,生产环境不达标,就有可能造成拉肚子。
市民张先生在市区一肉食店,购买了200多元钱的猪肉,并在该店加工灌肠。灌肠加工晾晒一周后,张先生便蒸熟一些,想尝一尝味道怎样。然而不料吃下去后,一家人开始闹肚子。
工商部门提醒,灌肠属于一种肉加工产品,市民无论在购买鲜肉还是在加工环节都要格外小心,建议最好不要购买灌肠成品,而是自己买肉找人加工。
鱼丸里没有鱼
羊肉卷不纯正
大冬天,一家人围着热气腾腾的饭桌吃个火锅是一件乐事。年关将至,市场上的涮火锅用的各种丸子、羊肉卷等也卖火了。鱼丸里面没鱼肉,羊肉卷里也掺杂了不少别的肉,市民在选料下锅的时候也得多长点眼。
“明明买的是鱼丸,为什么配料表中没有鱼肉呢?”市民邹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前两天从超市里购买的鱼丸有些名不副实。“配料表上写着鱼糜、猪肉、白砂糖、食盐等十几种材料,唯独独没有鱼肉。”
随后,记者走访农贸市场及超市发现,名目繁多的鱼丸、虾丸、蟹棒等多为鱼糜、猪肉和淀粉制成的仿生类食品。
至于羊肉卷,记者在市场上发现,羊肉卷的价格从十几元到三四十元不等。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羊肉的价格每斤在30元钱左右,最便宜的也得在28元。“如果低于这个价格,羊肉可能存在掺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