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程苗:“特供中国市场”的洋品牌尴尬了谁?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6日 03:3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调查发现,“纽瑞滋”等多个洋品牌奶粉实为华人在海外注册加工,专供中国市场,在当地不销售也无知名度。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费者“崇洋”心理泛滥,此类洋奶粉应运而生。对此,上海纽瑞滋乳品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鄢志勇表示,“纽瑞滋”所有产品,都是100%新西兰原装进口,没在当地看到是因为该品牌配方主要针对中国宝宝配置,目前只针对中国市场。(1月1日《新京报》)

  按常理来说,任何一个品牌,要想跻身国际市场首先应当在本土就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自然市场对其产品质量、经销商信誉,以及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提出严格要求。然而,“纽瑞滋”作为一家来自新西兰的“洋品牌”奶粉,在原产地新西兰不仅没有任何的知名度,而且是“无迹可寻”,但现在居然在中国市场一路走俏,如此情况着实令公众感到匪夷所思。相关方面所给出的答案竟然是“产品只针对中国市场”,这更是让公众舆论感到一片哗然。

  当下的中国市场,类似“洋品牌”并不鲜见,仅类似的国内知名、国外无名的“洋品牌”更是有许多家。如此问题的出现,既反映出公众崇洋媚外的消费心态,更暴露出公众对于国内市场食品安全的焦虑――公众对于相关监管部门的不信任程度也日益加剧。

  面对经济利益的诱惑,一些商家唯利是图,他们在追逐经济利益的过程中,早已忘却了自己本该担当的社会责任,甚至,他们在高额利润面前根本不考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这也直接导致“毒奶粉”、“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

  事实上,如果是在严格的监管体系链条当中,哪怕其中某一环节能坚持原则、认真把关,那么,也必然会对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提供有效保障,然而,现在不少监管部门见利忘义,或者“以罚代管”,更有甚者早已沦为问题食品黑色链条中的一环,也正因此,不仅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同时,也让消费者产生了强烈的食品安全焦虑。

  当国内食品市场总是难以让人放心时,公众才会“崇洋媚外”,才给了诸多“只针对中国市场”的洋品牌生存空间,对此,食品监管体系不仅仅是做些查处假冒伪劣产品的工作那么简单。(程苗)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特供”中国,不是个滋味

  中国特供奶给了“崇洋媚外”的购奶者一耳光

  洋品牌“专供奶”:谁该警醒谁该羞?

  洋奶弄乱,缘于“内患”

热词:

  • 洋品牌
  • 纽瑞滋
  • 毒奶粉
  • 瘦肉精
  • 崇洋媚外
  • 新京报
  • 食品安全
  • 中国
  • 监管部门
  • 三聚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