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质量HOLD不住价格不“淡定”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4日 08: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沈阳晚报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成本推动”乳企元旦前后纷纷“逆市”涨价

  网友质疑:凭啥

  元旦前后,原本是应该主打“促销牌”的时段,众多乳业巨头却纷纷打起了“涨价牌”,让网友纷纷质疑其“成本推动论”。而更让网友愤愤不平的是,涨价是否意味着“高质”?在屡屡出现质量问题被曝光之后,乳品企业在“理直气壮”涨价的同时,是否也应“HOLD住”质量?

  网事:网友质疑乳企“成本推动论”

  2011年12月29日,网络上纷纷转载消息:继光明之后,从2012年元旦起,三元、伊利、蒙牛等品牌部分乳制品涨价,涨价幅度为每箱1至2元。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何小唐对记者表示,此次提价的原因有包装等原材料的涨价、奶源价格波动,此外还有用工成本的提高、物流成本的增加等。蒙牛集团副总裁兼新闻发言人卢建军表示,调价理由为“每年都有部分产品进行微调”。伊利集团给予的答复则是,受原材料影响,调整了北方部分市场的个别小品类产品价格。

  在得知这一“坑爹”的消息后,众多网友纷纷质疑“成本推动论”是否站得住脚。网友“张琼莹花”就表示,我觉得以成本上升为由涨价站不住脚。网友“光武”亦表示,之前奶制品就已经开始在包装上靠减少分量变相涨价了,现在居然在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受到质疑的时候公然涨价,实在是理解不了。

  更有网友指出,集体涨价是否有价格联盟之嫌?网友“锟头”就质疑,涨价是因为垄断和价格联盟造成的。

  反馈:乳企需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事实上,对于乳制品等日常家家户户都消费的食品而言,比起“平价”,消费者更希望的是“高质”,让消费者质疑涨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价格上涨是否真带来了品质的提高?

  事实上,从2008年至今,国产牛奶的质量问题就一直饱受消费者质疑。网友“弱弱羸羸”表示:“企业从来都是拿成本和品质说事,总成本涨了多少消费者并不清楚,但我们感觉到的是,奶价低调地涨了之后,还是曝光出很多质量问题,企业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针对此,专家认为,内地乳业信心体系亟待重建,企业必须完善和增强责任意识,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的生产主体责任。上海奶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表示,涨价不是无限制的,还要受市场因素制约。如果销量大幅下滑,企业不仅要考虑涨价的幅度,更必须正视质量问题。“乳品企业正在面临新的抉择,一方面努力消化成本,另一方面提供更好品质的产品,方能重塑消费者的信心。”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魏新民

热词:

  • 淡定
  • HOLD
  • 价格波动
  • 价格上涨
  • 成本推动论
  • 价格联盟
  • 质量问题
  • 高质
  • 平价
  • 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