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习近平看望困难群众引出扶贫攻坚话题(图)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31日 20: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12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这是习近平在龙泉关镇骆驼湾村看望唐荣斌老人一家。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新华网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 林晖)“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来到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从战略高度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要求,做出部署。我国贫困现状究竟如何?扶贫对象如何更精准?变“输血”为“造血”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记者采访了权威部门和有关专家。

  我国贫困现状究竟如何?

  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我国贫困人群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扶贫对象规模大。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扶贫对象仍有1.22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12.7%。二是返贫问题突出。扶贫对象经济基础薄弱,应对外部冲击能力差,自然灾害、家庭变故、市场波动等因素都会造成返贫,扶贫对象中短期贫困约占三分之二。三是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滞后。2011年,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91元,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0.1%;片区内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8%,比全国农村高6.4个百分点;片区贫困发生率为2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7个百分点。四是收入差距明显。在城乡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仍有明显差距的背景下,2010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54%。

  因此,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更在贫困地区。没有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就不能如期实现全国的全面小康;没有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就无法筑牢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

  扶贫对象如何更精准?

  我国新标准下的扶贫对象有1.22亿人,但这个数字是从统计数据测算得出,还要做好贫困识别工作,使真正的贫困人群享受到扶贫政策。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吴国宝认为,扶贫资源和效果如何更好地瞄准贫困目标人群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以下措施具有较好的效果:

  一是强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普惠性措施。通常低收入人群在教育、医疗和抗风险能力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通过这些普惠性措施,可以对贫困人群产生有利的影响。

  二是在瞄准制度设计方面更多利用市场机制。如小额信贷通过收取较高的利率来排除富人,而公共工程建设计划通过确定略低于市场水平的工资标准来排除非穷人。

  三是可根据我国现在贫困人口的特点,采取简化方式确定扶贫对象。如绝大多数贫困农户都没有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和从事成规模的种养业经营,可以直接把这部分人当做现阶段的扶贫对象。

  四是采用一些非收入指标来判断扶贫对象,如根据家庭住房状况、耐用消费品拥有状况等易于识别的指标。

  变“输血”为“造血”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扶贫开发不能一味地“输血”,而是应该通过必要的扶持增强贫困对象自我发展的能力。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认为,公益性小额贷款是非常有效的扶贫方式。

  当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今后扶贫工作不仅要支持他们巩固温饱成果,更要支持他们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在这种背景下,信贷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金融机构很难为一般农户和贫困农户提供贷款?一是成本高、二是风险大。”段应碧说,成本高是因为农户居住分散、单笔贷款额度小;农户没有担保品、没有抵押物,所以风险就大。

  段应碧介绍,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公益性小额贷款项目,有很好的“自动瞄准机制”锁定贫困人群,即额度小、利率略高、贷款手续繁琐。“也就是说,农户能从别的地方贷到款,就不会找到我们,以此避免贷款客户偏离,把钱贷给真正需要金融支持的贫困农户。”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