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战略层面为渭南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带来了重大机遇,提振了全市人民谋发展、求跨越的信心和干劲。
一、《规划》启动实施的基本情况
(一)学习宣传深入有效
《规划》一经颁布,我市紧紧把学习《规划》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在市委三届七次会议上,组织全市干部进行全面动员和学习研讨,邀请专家辅导讲座50多场次,对规划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解读。组织了16家境外媒体来渭南实地采访和集中报道,进行有影响、有力度、有声势的系列宣传,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共同关注、广泛参与、积极响应的浓厚氛围。
(二)规划调研富有成果
引进北京大学、长安大学等多名教授、博导在发改、政研、城建等经济和行业部门任职,聘请北大纵横等高层次研究机构全面展开市情发展和产业规划专题调研。先后完成重大问题和产业规划研究报告35篇,通过挂网发布、媒体公告等形式征询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150多条,丰富和完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产业布局、政策措施,编制并印发了《渭南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意见》。
(三)项目开发有力支撑
围绕落实《规划》,确定了2010年18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475亿元,年度投资520亿元。策划包装重点前期项目170个,估算投资1100亿元。支撑了全市2010年固定投资完成860亿元、增长69%的目标。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六个基地、一个中心”的战略定位,策划包装、搜集整理了532个重点项目,估算总投资4240亿元,涉及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旅游文化、商贸物流等9大类。
(四)招商引资再创新高
狠抓项目,抓大项目,是我市提升产业、促进转型的重大举措。中国九冶建设公司投资18亿元在渭南经开区建设的总占地1500亩的紫兆环保装备产业园开工建设。省国际工贸发展中心、台湾威奈联合科技股份公司、陕西紫兆环保产业开发公司共同出资50亿元在渭兴建的新型太阳能光电项目将在一年内建成投产,新增产值30亿元、税收2亿元。在第14届西洽会上共签约292个招商项目,总投资759亿元,其中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19个、超5亿元项目 20个,过亿元项目90个,且多数在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商贸物流、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五)区域合作深入推进
成功举办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第一次市长联席会议,积极参加欧亚经济论坛及各类以推动区域协作为主题的经济发展与规划论坛。与其他经济区城市,主动在经济信息、规划实施、经验做法等方面互动交流,积极在项目策划、环境综治等方面研究合作。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和境内外新闻媒体,全方位宣传推介渭南,组团赴南方招商引资,借助省内外重大节会大力宣传渭南。
(六)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围绕区域产业开发和重点园区建设,整合理顺并适时创新了经开区、卤阳湖、华山景区等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围绕产业园区规划,设立财政引导和扶持基金,进一步激活企业和民间社会投资。积极推进资产运营,公开拍卖城市天然气股权和加气站经营权,对南塬绿化实行公开招标,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积极与省煤化集团及省级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先后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以及荣获“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和“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称号。
二、《规划》实施开局良好
2009年是《规划》启动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应对危机、逆势而为的一年。我市坚持以保增长、惠民生为重点,大抓项目扩投资,提升工业增效益,力保增收促和谐,经济社会发展要比预期好的多,主要指标实现新突破,呈现出“两扩大、两提高、三下降、一协调”的良好态势。
“两扩大”:一是全市经济增长14.3%,比全省快0.7个百分点,总量扩大到655.5亿元,2007-2009三年来连破400亿、500亿、600亿大关。二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到509.4亿元,增长52.7%,高出全省17.7个百分点,居第一。
“两提高”:一是发展质量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5亿元,增长17.6%;地方财政收入28.2亿元,增速高达32.2%,超出全省8.09个百分点。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分别达到13652元和3584元,分别增长24.1%和20.6%。
“三下降”:一是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7,比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2.947吨标煤,同比下降5.21%,四年累计下降15.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一协调”:即产业结构趋于协调,一、二、三产比例由2008年的17.1:45.5:37.4调整为2009年的15.3:47.7:37,第二产业上升2.2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39.5%提升到2009年的41.6%。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更是“十二五”的谋局之年。我市继续坚持以规划为引导,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强化措施大抓投资,创新模式大力招商,经济呈现出高点起步、快速发展的良好开局。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144.43亿元,增长18.2%,比去年同期加快了7.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2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3.74亿元,增长26.9%;第三产业增加值62.76亿元,增长12.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75.12亿元,同比增长37.9%;实现增加值65.03亿元,同比增长29.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00亿元左右,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59亿元,增长29%。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0.55亿元,增长17.9%;旅游业综合收入13.17亿元,增长30.4%。
——辖区财政总收入实现16.28亿元,增长1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2亿元,增长16.13%。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4087元,同比增长12.9%。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实现1042元,增长15.9%。
三、实施《规划》重点任务
(一) 抓新型工业化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主导和出路,树立“绿色、低碳、循环”新理念,以园区为平台,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力招商引资,全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园区按照“一县一园、一园一业”的思路,完善规划,明确定位,促进产业向集群化、特色化和循环式方向发展。加快能源化工业升级转化,大力发展载能工业和新型煤化工,抓好拓日太阳城项目建设。推进装备制造业上规模、上水平,实加快建设经开区环保设备产业园,着力打造国家级通用航空综合开发区。实施食品、医药、纺织、花炮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优化提升工业结构。
(二)抓城市(镇)化
坚持把城(市)镇化作为吸纳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按照“一河两岸、四大组团”的空间构建和战略规划,打造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完善中心城市路网,强化水热电气“四供”功能设施和金融、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建设,规划建设城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和文化体育中心,发展星级酒店、购物中心、物业管理、医院、学校等城市服务产业,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实现“大村堡”向“大城市”飞跃。加快关中百镇建设,拉大县城空间,扩大城镇容量,通过项目布点、产业连带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三)抓农业现代化
坚持工厂农业的理念,按照“稳粮、优果、兴牧、扩菜”的思路,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推进地域性特色产业扩规模、创品牌、增效益。引导支持龙头企业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租赁、转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突出保水土、保民生,新改建农村道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易地搬迁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抓文化创意旅游
突出“华夏之根、文化之源”品牌,围绕山、水、圣、陵人文资源,着力打造华山、少华山、洽川湿地、富平陶艺、韩城及潼关古城、蒲城桥陵等精品景区,丰富山水人文、历史名胜、生态观光等旅游内容,完善配套地方小吃、休闲度假、特色购物、民俗演艺等服务产业体系。深度挖掘老腔、皮影、阿宫腔等民俗文化内涵,组建渭南演艺集团,建设华山旅游文化创意平台、司马迁史记碑林、中华仓颉文字博物馆、华州国际皮影等文化创意园,吸引中外文化名人、影视大家来渭南搞创意、编大剧,创建华夏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五) 抓内外开放
坚持对外与对内外开放并举,依托城市扩张和产业园区建设,发挥区位优势,规划承接产业的大空间,发展大物流、大贸易,争取设立渭南海关,打造以加工、贸易和物流集散为主导的陆港经济区。按照借势搭载、借船出海的思路,重点在科技、人才、职教、环保、旅游等领域与西安加强统筹协调、合作共赢。积极推进跨省、跨区合作和县域统筹发展,建设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城市、渭临(潼)经济协作区及韩城新型煤化工、潼关物流港、富平现代农业生态区建设。
(六)抓生态文明
坚持低碳、绿色和循环模式,继续实施“关小上大”,大力发展能源转化、“三废”回用等循环产业,科学开发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建设洁净型新能源示范城市。切实抓好秦岭北麓、黄河包括渭洛河流域、渭北丘陵沟壑等生态区整体规划和综合治理,严防水源、大气和土地污染,保护生态、人居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2010年落实《规划》主要工作
(一)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各县市区和市级主要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将各项目标和工作任务纳入年度考核,进行分年度计划推进和分阶段组织落实。
(二)开展项目策划
按照先行先试的规划精神及规划赋予的区位政策优势,围绕区域统筹和内陆开放的要求,重点围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物流及文化创意、综合交通等方面,策划包装一批政策支撑的大项目和市场融资的好项目。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全面与中省有关规划搞好协调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的计划。
(三)深化对外宣传
高起点、多渠道策划对外宣传,在国内外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利用西洽会、西博会、文化旅游节、各种论坛、研讨会等各种活动宣传渭南。运用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特色文化的渗透力,营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经济联合和交流合作格局。
(四)加强开放合作
积极与中省有关部委及专家学者,建立发展顾问与咨询会商机制,就区域地位、产业规划、项目开发等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和商讨。与经济区和周边地市包括河南三门峡、山西运城、临猗等市,积极创建市长联席与产业协会制度,就经济运行、发展规划等情况进行分析研讨,促进共同发展。
五、关于《规划》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完善投融资机制。把渭南作为向东与河南、山西跨区域合作,构建黄河金三角地区中心城市来建设,引导国家开发银行西安分行、国家进出口银行陕西省分行、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在我市成立分支机构,积极探索和发展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信用社、地方风险投资基金等机构,支持骨干企业股票债券发行、增资扩股。
二是支持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渭南中心城市按照“一河(渭河)两岸”的布局,规划2020年建成80平方公里、80万人的城市。支持渭南高新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列为省级,华县改设为华州区。从财税政策和项目布局上引导渭南中心城市有序扩张,更有利于吸收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三是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将加速推进蒲城68万吨烯烃等新型煤化工项目建设,把渭南建成陕北能源接续地。重点扶持紫兆公司在渭南经济开发区建设环保装备产业园区。对拓日太阳城项目实行用电直供,对我市煤层气开发和综合利用在资金和规划上予以支持。
四是支持扩大对外开放。争取把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列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吸引国内外通用航空产业向卤阳湖开发区集聚,建设世界知名通用航空中心和全国内陆航空货运港。支持和争取设立渭南海关,在省级层面规划建设内陆型港口贸易集散基地和外向型产业保税区。
五是中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建议省上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由省级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城乡统筹、产业发展、交通体系、生态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发展规划,并进一步深化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环保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渭 南 市 情
【独特区位具优势】渭南地处我国版图中心,是东西部的交汇点,西北东大门,处于西安大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内。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东连中原,北接华北,南达西南,市场战略位置极佳。现辖一区、两市、八县和高新区、经开区和卤阳湖管委会,195个乡镇(办事处),3237个行政村,总人口543万人,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境内交通发达,连霍、西禹高速公路,108、310国道同陇海、西延、西韩、西南、西郑等7条铁路纵横交错,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县县通铁路、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7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为323.4公里,全市道路通村率达到100%,均居陕西省各市之首。
【钟灵毓秀炳青史】渭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距今约8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约20万年前的“大荔人”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刀耕火种。沙苑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以及西岳庙、太史祠、仓颉庙等遗存,如绝本的经典,记载着华夏文明悠久的历史;韩城两周古墓群、以桥陵为代表的唐帝王陵墓,如遥远的星座,闪烁着神奇的亮光。周、秦、汉、唐两千多年,渭南一直是古都长安的京畿重地。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造就了杰出的人才。这里是诗之源、字之源、酒之源、史之源、乐之源。“中华第一诗”—《诗经》开篇《关雎》描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的洽川。在这片土地上,字圣仓颉创造了汉字,酒圣杜康酿造出美酒,史圣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写出了被誉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里是中国北方梆子剧声腔的发源地,秦腔、同州梆子、碗碗腔、眉户、阿宫腔等多种戏曲剧种源远流长,诉说着岁月的久远。这里是中国民俗之乡,石刻、木雕、面花、皮影、剪纸、提线木偶等民间艺术巧夺天工,传承者文化的变迁,蕴积着文化的厚重。这里曾出过6位皇帝、80多位宰相、300多位将军和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物华天宝蕴生机】渭南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宜。年均气温11.3-13.6℃,年日照时数2144-2505小时,无霜期199-255天,年降水量529-638毫米。水资源总量20.06亿立方米,流经市域的黄、洛、渭三河客水年均径流量486.92亿立方米,可用总量26亿立方米。境内川原平地约占70%,耕地62.4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5.2万公顷。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历来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优的农业生态区。秦川牛、关中驴、奶山羊等畜种闻名遐迩,丹顶鹤、黑鹳、褐马鸡、大天鹅等23种珍稀禽兽驰名中外。野生植物2500多种。农林作物87种,尤以小麦、玉米、棉花、苹果、酥梨、蔬菜、花椒、柿子、红枣、核桃等农产品质优量大。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能巨大。已探明矿藏51种,可开发利用的33种,其中煤、气、钼、金、石颇具优势。原煤地质储量371亿吨。煤层气储量5000亿立方。钼矿探明储量85万金属吨,居全国第二位;年产钼精粉3.1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是亚洲最大的钼精粉生产基地。黄金储量约26金属吨,年产黄金5832千克,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三位。石灰石探明储量2.78亿吨,大理石储量1.3亿立方米,年产水泥440万吨。分布在9县(市、区)的地热水和医饮兼用矿泉水储量大、水质优。大荔矿泉水日出水6万吨,富含多种人体所需元素,被誉为“中国之最”。丰富的历史遗存与壮丽的山河荟萃,形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全市现有馆藏文物21025件(组),旅游文物资源5547处,列入保护和开发的文物旅游景点619处,其中国家级35处,省级102处,居全省各市第二。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两处。奇险峻秀的西岳华山,傲居五岳之首,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风景秀丽的洽川,融“山河湖滩泉”于一体,是黄河流域最大最完整的干流湖泊型湿地风景区。集“山河川塬”自然景观与元明古建人文景观之大成的黄河龙门旅游景区,素有“北国小三峡”之美誉。规模宏大的渭北帝王陵墓群,一展盛唐雄风,是中国封建皇室宫廷文化的缩影。
【经济建设谱新篇】“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几年,渭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0.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2.98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1.97亿元,增长14.7%。人均GDP达到12069元。全市财政总收入6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25亿元,同口径增长32.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52元,比上年增加2651元,增长24.1%;农民人均纯收入3584元,增加608元,增长20.6%。
农业优势突出。初步形成了以粮棉油、果蔬、奶畜、林果为主体的特色产业链。现有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优质小麦基地、陕西省唯一的以秦川牛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科技园,有国家苹果生产百强县5个,有国家优质棉花基地县1个和商品鱼基地县3个。全市现有水果面积222万亩,其中绿色果品面积105万亩,是陕西省最大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全市水果总产237万吨,其中苹果180万吨。瓜菜面积127万亩,其中设施面积67万亩。畜牧业增势强劲。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达到165万头、27万头、74万只和830万只。渭南素有陕西“粮仓”、“棉库”之称,粮食种植面积860万亩,总产245.1万吨;棉花总产7.6万吨,约占全省总产的88%;油料总产6.56万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果品冷藏库容贮藏能力60万吨,以澄城海升、合阳恒兴、白水安得利等企业为主的果汁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20余万吨,是陕西最大的果品冷藏群和全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基地。
现代工业初具规模。能源、化工、食品、建材、有色、机械、医药等产业发展较快,是陕西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秦岭、韩城、蒲城三大发电厂和星罗棋布的地方发电站,总装机容量737万千瓦,年发电259.2亿度,占陕西省总发电量的近1/3。以韩城、澄合、蒲白三大矿务局为主体、地方煤矿相辅助的煤炭工业,年产原煤1615万吨。以渭河煤化工集团、陕西华山化工集团公司等企业为主的化肥工业,年产化肥44.6万吨,占全省产量的51.4%。以西北地区三大钢铁企业之一的龙钢集团为主的冶炼工业,年产钢材395万吨,占到全省产量的近一半。中联重科土方机械有限公司的工程机械、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的压延设备、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公司的印刷机械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全国。以量子高科、容厦、荣国、利君恒心堂、美邦、博爱等制药企业为主的现代医药工业发展较快,在全省具有重要的位置。园区经济发展加快。目前渭南已有13个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建成面积达到6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456户,年实现工业产值381.75亿元。渭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3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良好,现已形成现代医药、精细化工、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等6个产业园,入驻企业300余户, 2009年生产总值达到39亿元,是全市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韩城龙门生态工业园被国家确定为循环经济示范园。以通用航空制造业为主导的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为主的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煤电铝产业群为主的澄城工业园、以农化工为主的蒲城工业园、以冶金建材为主的富平工业园初具规模,成为带动我市经济的先导区和核心区。
商贸、旅游业势头迅猛。2009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12.53万人(次),增长22.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43亿元,增长38.6%。进出口总额1.15亿美元。全市拥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经营网点和机构5万多个,城乡集贸市场350个。2009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88亿元,增长20%。
责编: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