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言人:浙江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戴永华
简介:5月13日上午10时,省政府新闻办将在之江饭店会议中心3楼新闻发布厅举行“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三场,邀请浙江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戴永华介绍浙江检验检疫服务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戴永华: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2008年以来,是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外向型经济产生持续深刻影响的一段时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浙江检验检疫局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统一部署,努力践行"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监管"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应对金融危机、服务浙江外贸发展的具体途径和有效方法,在实地调研、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多项措施,着力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促进浙江制造的出口和产业转型升级。下面我就提高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服务企业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这三方面的有关举措和成效做一个介绍。
一、推进大通关建设,大力提高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
检验检疫通关是全省大通关的重要环节,既涵盖了口岸通关环节上的"先报检后报关,先通检后通关"机制,又涵盖了从原料、生产到出口全过程的"产地检验检疫、口岸查验放行"。为了实现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的整体目标,近年来浙江检验检疫局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在大通关建设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是加强关检、检检合作,优化通关环境。近一年来,浙江检验检疫局先后与上海、江苏、宁波等地检验检疫部门共同或者分别签署了协同把关合作备忘录,并制订实施了深化长三角检验检疫机构口岸查验、直通放行等八项工作机制,以推进贸易便利化和工作一体化。以浙江局与宁波局《进一步加强产地检验监管与口岸查验协同把关合作备忘录》为例,浙江局选择信用较好的企业建立"产地监装、口岸快速验放"机制,对质量安全卫生要求较高的风险敏感商品(如食品农产品等)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产地监装,在离境口岸(宁波)不再开箱查验。目前,采用该模式经宁波口岸出口的企业已达154家。此外,浙江局辖区内获总局"绿色通道"资格企业,累计已达到777家,在全国名列第一。
二是省域出口商品直通放行。省域出口商品直通放行是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一项服务大通关的重要举措,是对通关模式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是改善通关环境、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的一项有效举措,是服务地方经济的具体举措。2009年12月4日,浙江检验检疫局与宁波检验检疫局、杭州海关、宁波海关在杭州共同签署了"浙江省域出口商品通关单直通放行"协议。根据协议,自2010年1月1日起,报关地海关凭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通关单放行,出口商品不再在口岸报检、查验。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根据风险评估和举报线索等信息实施监控,必要时实施核查。以绍兴一家出口企业为例,原先其出口商品除向绍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报检、检验外,还需在口岸报检换证,并按一定比例接受口岸查验,现在按直通放行方式,其出口商品经绍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合格后,该企业可凭绍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发的通关单在宁波海关直接办理通关手续,无需在口岸报检、查验。形象地说,就是把过去口岸内地两个环节变为一个环节,真正实现一次报检、一次检验检疫,一次放行,通检效率大大提高。
目前,全省出口直通放行工作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浙江局辖区内已共有直通放行企业1633家,2010月1月1日到4月30日止,共出口直通放行批次22591批,金额共7.98亿美元,主要产品为鞋类、纺织品、机电产品、化工原料、塑料玩具等,直通放行模式通关可以为每批货物平均节省费用200-400元,通关时间可以缩短0.5-5天。按每批货物平均可为企业减免300元计,共为出口企业减免677.7万元。这项制度对缓解外贸企业经营困难,帮助企业应对难关,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提升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大力推进三电工程,提高通关效率。为使申报企业减少往返频次、降低交通费用、节省申报时间,浙江局积极推动电子申报、电子监管、电子放行的"三电"工程。目前全省系统已实现电子报检率100%、产地证电子签证率100%、电子转单率92%以上。累计有18000余家企业安装了电子申报软件;对3947家出口生产企业实施了电子监管,企业覆盖率为57%;在杭州、舟山、台州、嘉兴和绍兴等地,共计96处监管场所设立了283个监控摄像点。
四是加强与地方职能部门的合作,促进外贸扩大出口。我局率全国各检验检疫直属局之先,于2009年3月与省商务厅签署贸检紧密合作备忘录,建立了重点出口产品扶持、外贸便利化服务等10个方面的合作机制,拓展了服务地方发展的领域。当年8月份又与省农业厅签署《关于共同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合作备忘录》,通过6个方面的合作促进农产品出口。同时,完善地理标志保护、强制性产品认证等措施,2009年截至今年4月底签发普惠制和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71万份,可获得进口国海关减免关税10.5亿美元。
五是全天候服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为营造透明、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浙江局推出并保持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5+2天/24小时、"白加黑"/365天工作制、重点扶持企业一企一策特色服务制等一系列服务举措,确保全天候、不间断地提供优质服务。并从2009年开始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
二、出台多项措施,实实在在扶持企业,促进质量提升。
近两年来,浙江局相继推出"重点服务100家优秀出口企业"、"服务出口企业百日行动"、"服务提升年"以及"质量提升活动"四个大活动,并作为当年度的大事之一,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促进出口,并帮扶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一是重点服务100家优秀出口企业。浙江局以"扶优扶强"为原则,对100家出口服装、轻工、食品、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龙头重点扶持企业根据情况给予多项优待措施。各分支检验检疫局通过实地调研重点企业生产情况,为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扶持措施,提供个性化服务。各责任部门在汇总、分析被扶持企业的产品特点、管理状况和主观需求等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被扶持企业在质量管理、自主技术开发、国外技术标准信息掌握等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检验检疫职能和相关的优惠政策,研究对策,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二是"服务企业百日行动"。浙江局制订了《浙江局服务企业百日行动方案》,成立了6个服务专业组,为出口企业提供"八个一"服务措施。开展一次服务需求调查摸底活动和召开一次企业座谈会;举办一次技术标准培训和原产地规则、法律法规讲座;对100家优秀扶持企业开展一次送技术和一批次产品免费检测的活动;考核验收一批一类企业和考核上报一批免验企业;审核发布一批绿色通道企业和享受直通放行企业;新评定了一批企业实验室检测能力;认证一批良好农业规范试点企业和推荐一批对国外注册的出口食品企业;实施公布一批出口工业品检验监管示范区和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三是"服务提升年"活动。去年以来,浙江检验检疫局深入开展了以"十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提升年"活动,共扶持191家企业进入了一类企业;培训1665家企业负责人和16611名质量检验员;共减免各类检验检疫费用10575万,完成"全年减免一亿元"的任务目标;通过个性化服务方式,有效扶持了248家拥有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企业;新增直通放行企业1156家,累计1633家;新增加全国"绿色通道"企业144家,累计已达到777家;新评定了15家企业实验室检测能力;新公布了33家良好企业和32家黑名单企业,评定了100家诚信企业;新增加了90家获得国外卫生注册证书的出口食品企业,大大超过预定目标。
四是全面启动"质量提升"活动。今年以来,浙江局结合浙江经济特性、外贸特色和企业特点,制定了《浙江检验检疫局"质量提升"活动实施方案》,以"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以提升服务发展的水平、提升科学监管的水平、提升基础保障和基层建设的水平为总目标,推出23方面63项具体举措,推进我局服务发展能力、质量把关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跨越。尤其是突出对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及产品的监管,以有效监管为保障确保服务的持续有效。认真实施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积极参与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支持地方政府"无水港"、"虚拟口岸"建设。切实加大认证、检测、信息等方面服务的力度,为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实现节能降耗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狠抓示范区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浙江局根据产业特点,一手抓整治,一手抓扶持,狠抓示范区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在食品农产品产业,先后在舟山、杭州、丽水、绍兴、嵊州、桐庐等市县区,建立了10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初步建立了"产区政府负总责、企业严把质量、检验检疫监管、相关部门齐抓、行业协会协调、社会力量参与"的出口食品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努力,我省农产品食品出口总体保持稳定,出口金额同比略有增加,部分产品呈现出了增长的良好势头,成为我省外贸出口寒冬中的一大亮点。如今年一季度,杭州蜂蜜出口1705吨,货值234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76%和319%;金华火腿出口135.83吨,金额99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3%和55.4%;绍兴地区出口饲料添加剂5947.06吨,1.1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38.92%和118.18%。此外,我局在整治中还大力推进出口茶叶、黄酒行业的提升改造工作,促进出口茶叶、黄酒企业升级改造,逐步实现传统出口食品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真正走上又好又快发展道路。对此,龚正副省长我局的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是在工业品产业方面,设立了建德插头插座等9家检验监管区和义乌出口饰品等3家质量安全示范区。去年以来,受理输美产品报检批次达6100余批,贸易额超1.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04%和55.87%,"一手抓整治,一手抓扶持"的整治策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案例:丽水云和县是中国木制玩具的主产区,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50%,浙江的70%。自从建立了我省首个出口木制玩具检验监管示范区后,浙江局根据国外技术壁垒的发展趋势和玩具产品的特点,紧紧围绕着"建立一批示范企业、建立一份出口企业清单、建立一个滚漆园区、建立一张木制玩具专网、建立一个区域品牌"的"五个一"为抓手,不断地深化和促进检验监管示范区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丽水地区竹木制玩具去年全年同比增长27.6%,今年一季度出口2765.6万美元,同比去年增长30%。谢谢大家!
李仁国:现在进入提问阶段,请大家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自由提问。现在开始。
记者:你好,我是浙江卫视的记者,请问浙江检为方便便捷通关目前有那些放行方式?谢谢。
戴永华:我们现在对出口企业的产品放行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电子转单到口岸检验放单的方式,第二种在里面介绍比较多直通放行的方式,第三实施总局绿色通道放行的方式。那么符合这种放行条件的出口产品,企业可以自愿选择直通放行方式或原来电子转单的方式。检验检疫合格可以直接先把通关单原电子放行方式的产品,凭报关地的检验检疫机构去换发通关单,所以总局批准绿色通道企业,在产地局保险转单到管理换单,但是它可以免予口岸查验,刚才前面介绍了一下,我们在绿色通道企业在全国是名列第一,我们浙江有770家比广东还多,广东大概是600多家。谢谢。
记者:我是香港文汇报的记者,我想请问一下,有两个问题,第一个看到绿色通关企业很多,原来广州跟香港有绿色通关的协议,我们浙江惠普跟香港回开设一个绿色通关的想法,浙港绿色通关,因为我看到今年一季度浙江对香港的贸易非常大,仅仅是义乌一进度增长500%。第二个刚才看到你重点提到的有个问题想审与预出口商品直通放行,这个商品的范围都是怎么样的?谢谢。
戴永华:通关刚才这位记者同志提了非常好的问题,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广州检验检疫机构跟香港有关机构实际上通关的合作机构,这个确实给浙江提供一个很好的经验,我想我们会积极的去研究去跟总局在沟通汇报,怎么样能够使我们浙江在境外的通关上面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使浙江的商品更加便利的出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
第二个出口直通放行的机制,刚才这位记者同志也说了,其实类似于绿色通道,他跟绿色通道的区别在哪里,出口的直通放行企业在产地局可以直接签发通关单,凭产地局通关单到口岸的浙江省任何一个口岸的海关去报关,那么绿色通道企业还是要到口岸的检验检疫部门换取通关单,但是可以免予查验,方便程度这两个差不多,但是享受绿色通道的企业要求可能更高一些,这个总局来批,现在省里有什么放行,这个由浙江局批准,更加方便了出口企业。
现在能够获取企业的直通放行企业的范围,总体上根据总局的有关规定,追寻风险分析科学管理的原则,对出口直通放行商品和企业的范围实现动态的管理,目前浙江辖区内省域内出口商品放行的范围大概是这样一些,除了散装的,通关的一个集装箱里面可能有几批货需要对装的,还有对非的援外物质,还有烟花爆竹或者比较敏感的商品,还有冷冻蔬菜比较敏感的,在运输过程当中会发生一些变化的。这些产品之外,出进出境目录内其他商品基本上已经列入直通放行的商品范围,谢谢。
记者:我是中新社的记者,我们现在中国制造的产品想在海外提升形象,所有的产品出口注上中国制造这样的字体,在这些字体不知道戴局长有没有发现,所有的字体没有规范,要么是中文,要么英文,或者大写或者小写,这样出去跟其他国家相比较有一个区别,比如说像德国像日本、日本(英文)是一个大写的规范的字体,德国的话更严谨,我想这个在我们国家哪个部门负责管这个事情,同时我们浙江也是一个出口大省,对这个标识LOGO的话有没有计划要规范,谢谢。
戴永华:这位记者提了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在前段时间也关注到,在媒体网络大家讨论这个问题,有没有必要把中国制造作为一个大的品牌来推出。包括刚才这位记者提到是不是需要规范统一规范,统一标准,我是这样想,对于这个问题我的感觉,我们“中国制造”现在的出口量很大,到世界各国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但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代理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可能在高档的专卖店,有的可能在地摊上面,出口产品的差异非常大,我不是很赞同对所有的中国产品标识中国制造这样的字样,其实这个里面差异很大,这两年跟商务部门共同探讨,我是希望有更多自主的品牌,比方像海尔,比方说我们这里的万象等等。还是要有企业自主的品牌,作为他的一个品牌在世界上能够打出品牌,占有一定的市场。我感觉所有的产品都标上中国制造有利有弊,因为我们整个企业管理质量管理档次差异太大,往往对中国产品在国际上一个负面的感觉就是你们生产这些地摊货,你看中国制造就是这个水平,这里面如果规范,哪一些产品你可以统一规范打上中国制造这样一个标识,这个代表我们中国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这样一个产品,有一些可能当时他市场有需求,产品跟价格消费都是相关,市场有需求,但是价格是属于中低档,产品质量不是很稳定,我觉得是不是应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示,而不要把这些产品在国外都有中国制造这样一个形象,刚才记者同志提的这个问题确实非常好,确实有关部门很好研究,怎么样来使用中国制造。可能大家有印象,以前有很多品牌,比方像中华牙膏,中华香烟,之后我的印象差不多十年了,后来国家开放总局规定不能所有的产品都注一个中国的字样,对中国这个品牌是要维护,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探讨,我们是为出口质量检验检疫的把关部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这个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探讨。
记者:你好,我是浙江在线的记者,我们浙江在线新闻发布留言频道,我今天代网友来问您一个问题,沿海部分地区企业或个人为了个人的牟利就进口了一些洋垃圾,导致环境污染和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胁,所以想问一问浙江检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相应的措施来杜绝这个洋垃圾。谢谢。
戴永华:这个问题确实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我想分两个方面,一个废物进口一个基本情况,或者它的一个背景,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尤其是我们浙江是资源匮乏的地区,浙江没有什么矿产,没有什么资源,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和我们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再生资源的行业蓬勃发展,除了回收我们国内的废物原料外,我们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废物原料用于资源再生,2009年共进口废物原料5988万吨,货值24亿美元。其中我们浙江口岸包含宁波共进口废物原料是293万吨,货值13亿美元,货物原料的回收和利用既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又可以弥补资源的不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家知道现在实现科技发展观,要环保绿色利用再生资源是非常好的途径,前两年曾经到台州一家废物原料利用的企业调研,据说在2008年北京展销会上用废旧原料展销的绿地,胡锦涛总书记在参观的时候,在他展示的摊位上停了好长时间,强制询问他再生资源的利用有关这方面的情况,说明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弥足我们国家资源的不足,减少环境的污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数字记不太清楚,一吨废铜产生可再生铜,如果用矿石演炼到一吨铜的话,这里面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我觉得这个我们首先要肯定,再生资源在弥补我们资源不足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方面应该是起到相当追求的作用,但是这个同时也提到,就是再进口废旧物资的过程当中也会掺杂一些洋垃圾,这个大家都知道。包括媒体都有报道,包括放射性,包括生活垃圾这个在里面都会有,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现在我们有这些措施。
首先依据我们的上线法,进口和运作原料的废墟队伍里面,检验管理的规定,对进口服务原料的检验监管包括:一个对国外供货商进行注册登记,进行装运前的检验,进行国内收货人的注册登记,进行到货口岸检验检疫后续监督管理,这些全过程战略的监管体系。通过这些做法,我们浙江局杜绝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控制标准的进口废物从正常的渠道流入国内维护国家的利益,我们去年通过检验检疫总共5批4000多吨的废物,290多万美元,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谢谢。
李仁国: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大家如果还有什么问题需要问的就跟我们浙江检验检疫局咨询。先是到一些稿子一些提法和数据需要核实及时跟我们局里做沟通,同时为了我们新闻发布的质量,更好为媒体服务,这一次专门制定了评估表。谢谢大家的合作,祝大家工作愉快。(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责编: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