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里满满的都是工作”——亲人眼中的高发明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2日 16:1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高发明走了,留给亲人和同事无限的哀痛。2009年12月19日,滨州市三任市委书记和上千名群众自发到殡仪馆为他送行,他的家乡滨州市滨城区梁才办事处小高村,喇叭放了一天的哀乐。

    时至今日,丧失亲人的哀痛,还是那样不忍言说。

    妻子眼中的丈夫:“他就是个干活不要命的人”

    李寿枝的身体一下子垮了。作为执手走过20多年的伴侣,李寿枝不相信高发明就这样离开了自己,她也深深自责:如果当时自己早一些向滨州市委反映高发明的病情,如果当时坚决地把他留在医院接受治疗,如果当时不让他这么劳累,如果当时……他不会就这么早地离去。

    以下是李寿枝的讲述:

    高发明是个苦命的孩子,母亲早逝,从小跟姥姥长大。12岁就立志要快点长大,撑起这个家,从年轻时就干活不要命。

    当上交通局长后,为了建交通大厦,他到处考察看样,不辞辛苦。建楼过程中,我们一家人散步的地方一定是他的建筑工地,他在工地上摸摸这里,看看那里。我们母女俩常常在一旁百般无聊地等着。他说他有一双儿女,女儿高迪,儿子就是交通大厦。但是大楼盖好后,从不允许我们进他的办公室。

    他满脑子装的都是工作,从来没有时间观念,没有礼拜天的观念,连家门都经常走错。我家住四楼,他爬上三楼、五楼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三楼正开着门,他毫不迟疑地走进去坐在沙发上,直到房主人从里屋出来,他还招呼人家坐下。

    病重后,他经常自言自语:秋风五丈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他是知道生命有限了,他是在和时间赛跑,和生命赛跑,把短暂的生命都用在他酷爱的交通事业上。他常说宁愿站着死,不愿躺着生,要做就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我想,他就是把自己包括生命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奉献给了他热爱的交通事业,他这辈子已经没有遗憾了,可以无牵无挂地走了,可以安息了。

    哥哥眼中的弟弟:“他对自己太苛刻了”

    现在,只要一谈起高发明,他的哥哥、济南市海事局副局长高发清就会忍不住泪流满面。长兄如父,高发明从小就尊重哥哥,但哥俩在一起很少谈家事,大多是在谈工作。即便在去世前一天,病床上的高发明还在向路桥专家的哥哥请教如何才能延长滨州黄河老桥的使用寿命。

    以下是高发清的讲述:

    我们哥俩聚在一块不多,但聚在一块就是聊滨州西客站、北海新区、滨州港、超限车辆治理等。

    2009年10月27日,滨州港两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举行开工仪式,我也来参加开工仪式。当时发明的脸色很不好,很憔悴,但他糊弄我,说是感冒,没事,非要去参加奠基仪式。寿枝向我求助,说海上风大,他的身体受不住,希望我能劝住他。我要求他在家休养,他说:“哥,建成滨州港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你就成全我这个愿望吧。”

    当时泪水一下子涌上了我的双眼,我知道他为滨州港的建设倾注了太多心血,怎能让他再心存遗憾呢?我扭过头强忍住泪,说:“那你多穿点衣服。”

    2009年农历春节期间,弟弟在南京动手术,我们夫妇俩赶去和他一起过年。年初一早上,盛上饺子后,他对妻子说:“寿枝,过年了,咱给哥嫂拜年吧。”两人就在病房里给我们磕了个头。他俩这一跪,顿时让我的心像刀割一样,很痛很痛!那时他术后仅20天,鼻子里还下着胃管、滴着液体……

    2005年腊月,父亲去世。按照老家的习俗,都要搭个灵棚,守灵3天,弟弟跟我商量:“哥,咱们一切从简吧,谁让他的两个儿子都在领导岗位上呢。”就这样,父亲上午去世,下午就入了土。在坟前,弟弟一个劲地念叨:“父亲,原谅儿子吧,原谅儿子吧。”现在想起来还是让人难受。

    他爱老人,爱兄长,爱妻子,爱女儿,爱朋友,爱同事,对事业忠诚,对老人孝顺,对朋友义气,唯一对不起的就是他自己,他对自己太苛刻了!

    女儿眼中的爸爸:“他心里满满的都是工作”

    “在那片静谧、安详而苍黄的土地上/有背影匆匆的父亲沉睡在这里/就让父亲这样睡去,睡去/不再奔忙/不再疲惫……”

    这是女儿高迪悼念父亲高发明的诗句。高迪从小到大,考学、求职,高发明基本没管过,就连女儿从小学到大学究竟在几班,他都不曾记对过。他从来没有亏欠过别人,唯独亏欠妻子和女儿太多太多,近十几年来一家人甚至没有合过一次影,唯一一张全家福还是高迪上小学时照的,而那相纸,早已泛黄。

    以下是高迪的讲述:

    父亲对于工作超出常人的付出和热爱,是我和母亲还有很多父亲的同事和朋友一开始所不能够完全理解的,那时,在我眼里,父亲钟爱他的工作胜过他的女儿,更胜过他的生命,他对于工作的拼命让我感觉他似乎从未属于过我们这个三人小家。

    父亲不爱喝酒,不爱喝茶,不会吸烟,不会打牌,社会上流行的娱乐活动,他不仅不会,也从不去学。除了拼命工作和酷爱读书,父亲没有别的爱好。父亲在生活上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是个大老粗。他不讲究吃,不讲究穿,母亲给他什么他就穿什么,父亲最爱吃的是大包子和水饺,最爱喝的是玉米面黏粥,他从不记得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他不知道什么是七夕什么是圣诞。但父亲在工作上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细心人”,他写的文章,找不出一个不恰当的词,找不到一个错别字,他会在凌晨3点去突击检查企业排污情况,会在元宵节晚上11点去看局里灯展现场撤没撤完。他心里装得满满的都是工作,却唯独没有他自己。

    父亲陪伴我的23个年头里,他专程带我和母亲游玩过的地方,只有两处,一处是在我10岁生日时带我们去东营看了天鹅湖,另外一处是在我初中毕业时带我们去青岛看了崂山。当同学们在一块畅谈旅游的快乐时,我常常羡慕,后来父亲察觉到了,有一次愧疚地说:“等我忙完这阵,带你和你妈去海南看看。”可这一等,也是遥遥无期,一直到父亲离开我……

    父亲常对我说,做文章就是做人,文章的味道就是品性的味道。长大后我才觉得,父亲这一辈子就是一篇精彩绝伦的大文章,虎头虎尾,结构紧凑,面面俱到中有的放矢,从头至尾透着正直、果敢、大气的味道。

责编:鲁杨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