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熊传刚讲述玉树地震报道央视人勇于奉献的感人事迹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3日 21: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记者用快速走动来抵御零下十度的低温侵袭

    主持人:以往记者出去采访基本是到达一个地点以后,先到下塌的宾馆把行李放下。

    李小萌:这次是我第一次要跟男同事脸对脸住在一起,我和小熊就是挨着床住的,头一次。

    主持人:在灾区你们能及时喝上水吗?渴的时候有没有水喝,饿的时候有没有东西吃?

    李小萌:我们基本和受灾群众差不多,全都要靠有保障能力的部队,或者是当地的交警等部门来保障生活。我们碰到他们或者采访他们的时候,可能会给我们一瓶水喝,解决我们的需求。我在八天当中洗过一次脸,也是创造了人生的纪录。

    熊传刚:我是直到回撤到西宁才洗了一次脸。

    当时台里的物资运输的时候,因为要保证很多设备能够及时到位,所以舍弃了包括大衣、药品等等保障物资。给我们带到前方的只是睡袋,到灾区的前几天都是睡在地下,地下也没有防潮垫,就这样睡在帐篷里。那时候最担心的是什么?怕下雨,下雨就漏水。

    李小萌:尤其到达的第一个晚上,我印象里面那天特别冷,大概零下10度,后来几天都没觉得特别冷。我在综合职业学校救援现场,一直等到凌晨4点多,他们说有生命迹象,我们一直等。后来说旁边有帐篷你们去休息一下,有消息我们叫你们。帐篷里的地上放着一个垫子,我一坐下酒感觉自己所有的热量都被垫子吸走了。我就坐着晃,说这是一个苦修的过程,后来不知道怎么就熬过去了。可能对我来讲,生理上最难受的就是那个时候。

    这个时候工作对人来讲是压力也是巨大的支撑,身体的状态可能自然而然就可以通过工作来调整。如果没有工作的支撑,比如你作为游客去旅游,出现这种反应,这个反应就会被扩大和延长。高原反应心理的支撑比生理调试更重要。

    主持人:刚才熊老师说,为了给灾区人民带去更多的物资,我们舍弃了给前方同事带去物资,能不能描述一下这些物资对前方记者有多么重要?

    熊传刚:我们在前方工作的时候,它那个地方天气变化无常,有时候暴风雨,有时候下冰雹,有时候下雪,有时候出太阳达到摄氏一二十度,所以我们在前方很多同事只穿了一件单衣、一件毛衣。温度最低的时候有零下10度,最缺大衣,但是我们没有,最后台里的物资才慢慢运过去。

    主持人:那段时间你们怎么御寒?

    熊传刚:拼命工作,那个时候在高原不能跑,但是可以快速走,让自己动起来。所以在灾区的那几天,我们身上充满了劲儿,那时候也不是觉得特别累,也不是觉得特别冷,但是当我们回到西宁放松下来的时候,确实觉得怎么那么冷。

    李小萌:我前天晚上到的西宁,吃完晚饭我就说,我八天以来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困。在玉树有高原反应的状态下我不困,我夜里可能就睡两三个小时,我醒了之后一天当中也不困。我想回到北京之后,是不是就要进入冬眠状态了,这是应激反应。我到第七天开始喘得厉害,我问大夫,我怎么前两天还行,第七天开始喘,大夫说对身体素质不错的人,血液里面有含氧量支撑你,到第七天以后,把原来存储的氧耗尽了。我们有的同事到了以后高原反应就特别强烈,只能随着回西宁的飞机回去了,每个人差异比较大。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