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3日 21: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央视记者在自己注射胰岛素、强烈高原反应的情况下坚持工作
主持人:听了让人非常感动。21号悼念日的那天,整个媒体都在播放灾区的一些情况,当时我在开车的时候,广播里全在播这个,听着听着不由自主地就会流下眼泪。普通人进入高原地带,会需要7天左右的时间适应高原的气候,不然就会产生很严重的高原反应,最严重的可能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两位进入高原以后,身体状况怎么样,或者说有没有不适应?
李小萌:你请我们俩请得有点巧,我们俩都属于高原反应不大的。
可以讲讲我们的同事,比如我们这次带队的总指挥是新闻评论的张洁,他本身有糖尿病,要带着胰岛素。我们同住一个帐篷,他躲在角落,自己给自己打针。他头四天头疼得受不了。一个女同事范鹤玲,在玉树发高烧,后来下撤到成都,医生判断是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肺水肿和脑水肿的前兆,新华社等都有记者出现了这种严重的反应。还有一个是长沙的驻站记者出现了脑水肿,当时医院都已经下达病危通知了,所幸现在没有大碍,但是当时很紧张。高原带给人的挑战非常严峻。
主持人:两位基本上没有身体的不适是吗?有没有轻微的反应?
李小萌:轻微的反应都会有,只要曾经上过高原,对身体有认知,发现头疼了就注意一下,调整一下,可以扛过去。不可能没有任何高原反应,我们这点反应可以忽略。
熊传刚:当时很多救援战士、救援队员,都出现了呕吐,包括有的是吐血这样的症状。因为他们除了要保障自己的身体以外,还要参与救援,非常努力地去工作,有时候一天十多个小时要不间断地参与救援,所以对他们来说压力更大,并且他们的身体承受能力也达到了极限。
李小萌:他们等于一到高原就开始重体力运动,像我们顶多走走路,少睡觉,但体力上的支出和救援队员没法比。
第一天,我和小熊都是从机场到达玉树,直接进入到救援现场,整个前面30小时左右没有休息,大概是这么一个状态。
主持人:我们在网上也看到赵普有这样的描述,“下飞机之后一直呕吐”。有高原反应的同事当中,大家怎么克服挑战的?
李小萌:没法调整,工作在等着你。尤其我们早到的几个人,第一时间把哪怕是音频的能播出就要先播出去。为什么要第一时间去?就是要发回报道。如果这个时间去用来适应高原,就失去了第一时间到达的意义,没有时间考虑自己调整这些事。
主持人:节奏上有没有调整?
李小萌:我和小熊到达玉树机场,就发回第一段的音频报道,第二天早上《朝闻天下》就把我们的片子播了。
熊传刚:我带的摄像马刚就不适应。一下来他首先要拍整个救援队下飞机,包括当地一些集结的情况。因为他运动量比较大,所以当时就已经不行了。新闻评论部的摄像阮红宇,年纪比较大了,但顶替我们的摄像去工作。当时说让我们的摄像马刚休息一下,所以当天晚上这位老摄像跟着我一直在废墟上拍摄救援场景。
李小萌:我们记者背着包还算可以承受,而摄像师扛着最大的专业机器,要跟着我们的速度行动,这对他们的挑战很大。阮红宇以前是运动员,这次看到他经常他一瞬间汗就下来了,他很少有这样的状态,但是没有人说我喘口气、我不行了、大家停一下,没有人这么说。
主持人:是什么支持着大家忘我工作?
李小萌:你看后撤的那些人,没有一个是愿意走的,但是他想到如果我留住这儿,要耗费大家更大的精力来照顾他,他就会考虑离开了。
熊传刚:我们遇到的这些困难和救援队员相比是非常渺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