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熊传刚讲述玉树地震报道央视人勇于奉献的感人事迹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3日 21: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国家救援队放弃自己的供给完成“最难的救援”

    主持人:小萌老师,您说接到信息的时候正在睡觉,到灾区之前对具体情况有所了解吗?

    李小萌:我觉得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很丰富,路上我已经通过手机上网掌握了震级、玉树大概的情况,包括低温高海拔这种。路上我想,大约4千米左右的高海拔,对救援肯定是个挑战。因为按照在高原生存或者适应的原则,初到高原首先要轻缓地行动,不要负重,然后要多喝水,注意休息。而救援队员到达后,这些原则没有一个是能遵守的。我对国家救援队的行动速度和训练有素印象特别深,后来我也了解了一下,他们怎么能做到这么快。国家救援队要求,只要命令正式下达以后,甭管是物资还是人,要在3个小时之内全部到位。可以想象一下,几十吨的救援物资、保障物资,118个人能在这个时间里面全部准备齐,需要什么样的制度保证。

    他们有标准化的要求:比如几十吨的货物运上飞机应该是什么样的码放顺序?我们大家第一感觉应该是重要的东西先上飞机,但其实是错的。不重要的东西先运上飞机,比如说帐篷、吃的、用的东西先上飞机;最重要的比如生命探测仪放在外面,这样保证飞机一降落,马上拿起最重要的东西就可以到现场工作了。几十吨的货物,他们怎么能够知道一拿起来就是我要拿的东西呢?这些货物的外观都有明显的标识,比如红颜色的是药品,绿颜色的是食品。这样省了很多时间,原则就是速度、效率。避免在混乱的状态中忙中加乱。而且这次有一个特点,国家救援队的原则是如果在国内救灾,依靠当地的政府保障他们的住、吃,但这次在玉树地区,他们预想到了当地的能力肯定有限,所以他们准备了30吨的物资,来自己供给自己的住、吃等等。

    等到机场之后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人在高原会有反应,飞机对高原也有另外的要求,不能过多载重。而且玉树机场没有加油站,就是说这个飞机一箱油要跑一个往返,必须要减东西。后来经过测算,30吨的货物减掉10吨,这10吨就是队员的保障物品,他们的帐篷、水、吃的东西。到玉树的前30个小时,有很多国家救援队的队员没有地方住,滴水未进。这不仅仅是高风亮节,还是科学救援的选择。首先要保证的是救援的效果和速度。所以个人的东西甩掉了。

    后来国家救援队的人跟我讲,这样的速度,他们的国际同行,包括瑞士的和联合国的同行,都特别为他们感到自豪,说只有中国才有这样的速度。

    熊传刚:这次我跟国家救援队一起工作的时候,发现这次是唯一一次他们连帐篷和自己的食物都没有带,所以当时我们特别感动。一些队员到达现场以后,连夜开始了搜救。第二天我把这个片子发完,再去参加报道的时候,发现他们当时所有的队员都背着背囊,没有一顶帐篷。当时我就问他,我说我们的帐篷是不是还没到位,他们说我们的帐篷现在全部在北京,还没运过来,我们的食物也没有,第一件事是冲到废墟,把人救了。

    李小萌:世界媒体说这次是,而保障第二天才到达。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