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魁智:让中国的传统艺术后继有人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9日 19:2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让中国的传统艺术后继有人

    主持人:是。我们都知道于老师您对包括我国国内京剧艺术的弘扬发展,甚至您带着京剧艺术走过了世界很多国家,也让很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的传统的文化,非常好的这样一门艺术,其实很多人也在担心,因为现在的年轻一代,他可能随着时代的不同,是不是对(京剧艺术不是非常了解),因为京剧艺术后继有人非常的重要,后备人才力量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您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发现比如说哪些方面有一些困难,您觉得哪些方面还应该逐步的完善。

    于魁智:是,这也是我在我们文化艺术届联组会上呢,那天中央首长李长春同志到我们联组会上的时候呢,我有一个发言,在这个发言当中,首先我是谈到了我们京剧艺术发展这些年来在党和政府关怀下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谈到了我所在的国家京剧院这些年的工作的一些情况,向首长和各位委员都进行了汇报。那么当然我在第三个方面是谈到了就是在我们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我们一些想法,建议领导层能够予以考虑,其实这个当中就谈到了京剧后备人才的储备问题。我举了一个小例子,就是我所在的母校,我学习的母校,中国戏曲学院在过去毕业的时候,我是1982年毕业,当时我在1982年毕业的时候,因为我们毕业都要填一个志愿嘛,一共三个栏,一般有首选、第二,然后再有一个实在不行,你要去哪儿一般常规都是这样。我在这三栏里头,当时也是好象是影响很大的一个……

    主持人:您都填了一个?

    于魁智:一个单位中国京剧院,中国京剧院是一个皇家的一个京剧表演的这样一个殿堂,那么也是京剧艺术发展京剧艺术展现的一个最高的艺术殿堂,就在我们这一代京剧人心目当中都是仰视的,那么现在不同了,就是因为这个当中,折射出京剧演员薪资偏低,待遇偏低是目前全国京剧院团当中一个普遍现象,那么这样的话,就有很多现在的优秀的毕业生,特别是一些尖子人才毕业之后,我说进入国家京剧院来工作,已经不是第一首选单位了,很多的学生情愿留校,他觉得留校现在是待遇很好,相对也稳定,因为到了国家京剧院,因为国家京剧院呢是在我们众多京剧院团当中,据我了解就应该是在这些重点院团里面它的薪资是比较低的,所以呢,我也是代表京剧界的同仁在这个会上做了一些呼吁,就是说怎么样能够给特殊人才的引进、流动能够给他们一些吸引力,给他们一些特殊的人事政策,能够放宽一些人事政策,你比如说,有的时候我们看中了一个毕业生,但是他的户口是外地的,那么所谓叫留京指标啊等等有很多很多的框框。

    主持人:即使这个孩子很有天赋。

    于魁智:很有天赋,但是因为我没有留京指标没有给我这样一个名额,这个孩子我就接收不了,甚至这个孩子家庭非常困难,在北京刚一毕业到这儿来的话,你要从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你才能够逐步发展成国家一级演员。

    那你想一个五级演员、四级演员就是几百块钱到不了一千块钱,在北京现在这样一种房价,还别说买,他连租都租不起,你看再有交通,尤其一些武戏演员,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大武生他连交通费都(很难保障),就谈不上吃饭营养了,这些问题作为院团来说自身的能力很难解决,所以有的人才就流失了。有的地方说我这里可以给你个两居室,有的时候到这儿来我就可以给你三级,或者特批二级,是这样的情况。

    主持人:而且的确是有些很有天赋的孩子也付出了很多年的辛苦之后,最后被迫无奈的改行了?

    于魁智:是,很多人都认为京剧啊,现在都一直处于在低谷,甚至于濒临灭绝,甚至于有的人说需要抢救,我始终不赞成这种观点,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整个文化战线都是蓬勃发展的,那么京剧艺术同样,你看现在尤其这五届研究生,你知道国家要拿出人力物力财力要培养这样一个高学历的跨世纪的人才,过去只有一个梅兰芳,从97年开始,国家拿出专项资金由专门的师资来培养,而且现在已经不单单是京剧了,所有的戏曲,囊括了所有戏曲界的这个优秀的青年演员都进入到中国戏曲学院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来三年的深造学习,我本人是第二期,我是01年毕业的,所以我就深有体会,我就觉得当我们在舞台上,我们从学校走出校门满怀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到了剧院来工作,那么经过我们这些舞台实践,通过长时间的磨炼,自己深有的体会就是,用那句话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那么在学校的时候,当年学的那些东西远远不能胜任现在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对你的要求,那怎么办,恰恰在这个时候,我经常说我是时代的幸运儿,在我离开学校到了剧院工作16年之后,又给了我一个回去学习深造提高的这样一个机会,这三年应该说不但丰富了我的艺术表演,更多的是让我在文学、理论、修养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对我又进行了一次补充,所以这样对我后来的舞台上的表演,塑造人物,创造人物,排演新戏都有很好的帮助。

    主持人:我想这也是您一直深受各个年龄段的人喜爱的原因吧?

    于魁智:怎么说呢,我是跟京剧有这种情结,我从10岁学戏,今年是我从艺38周年,所以我就说,我对京剧是充满了信心,尽管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就刚刚毕业的时候,那个时候下海经商、出国留学……

    主持人:有很多诱惑的?

    于魁智:有很多诱惑,我一直坚守着我自己这个,我对京剧是充满信心,而且我的确是通过我这些年的实践,通过这些年的接触,我现在体会到不是没有观众,是我们自身怎么样去培养观众,怎么样去推广我们的艺术,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自身队伍、演员自身的艺术修养如何提高,观众渴望看到的是好戏,好角,强强组合,流派纷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说现在国家的确是,你看现在已经有了京剧艺术走进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这是实实在在的举措,刚开始在10个省市进行推广,进行试验,那么通过这一年多接近两年的实践呢,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你经常会看到有些娃娃,京剧的神童现在都能够唱的特别好。

    主持人:唱的特别好。

    于魁智:所以这都是我们的人才。另外高雅艺术走进校园,京剧艺术走进校园,我在去年跑了八所大学去贯彻落实我们这个教育部、财政部和文化部三部委提倡的高雅艺术进校园。

    我们这几年来,光我们国家京剧院就已经走进校园上百场,据统计已经有十几万的在校师生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魅力,所以很多大学生说,敢情京剧这么好看,我们也去演大戏,也有京剧知识的普及性的讲座,也有传统名段和红色经典的这种演唱,那么他就说京剧这么好,我们过去因为不了解接受的少,所以我觉得呢,是需要进一步地加大这种宣传和推广的力度,特别是我想在这里说,我们的主管部门,特别是我们进行宣传的媒体这一块,应当从正面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京剧艺术,特别是对于京剧这些人才,我觉得要很正面地很善意地对他们进行宣传,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使他们增强信心,对自己的从事传统艺术的本职,能够有更好更高的这种积极性,这样的话,我觉得对于我们整个的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会起到一个很积极的作用,不用去捕捉一些什么,漫无边际的,甚至于有些都是根本就不靠谱,不着调的这些所谓的新闻。

    我觉得呢,还是正面的去宣传比较好,因为你真正当你走近京剧人,走进我们的京剧院团的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就在现在这样一种市场经济,这种大潮的这种冲击和影响下,有多少京剧人,多少年轻人在排练场里挥洒汗水,就在我们此时此刻这个时候在排练场里面就在锣鼓响排,锣鼓丝竹声,演员的排练都是在挥洒汗水,我觉得呢,京剧人非常的艰辛,坚守着自己的这个阵地,坚守着自己从事的这种传统文化,应当从正面上多给他们报道,多给他们宣传,鼓励他们。

    主持人:我觉得您提的这个建议特别好,就是媒体人它应该有一种责任感,他作为舆论的引导者,对每一个事件的报道,应该先真正地了解。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