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赴海地记者归来讲述海地地震见闻和感受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01日 15: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海地老百姓的生活状况非常糟糕

    主持人:在海地采访有没有遇到沟通上的问题,因为他们的语言可能跟咱们也不是沟通很方便,这些问题都怎么解决,都采访了哪些人?
    熊传刚:那个地方80%的民众都是没有上过学,可以说是文盲,只有20%的人能够听得懂法语,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学过法语,所以正好在那个地方,防暴队员去,他们收留了一些滞留在海地的侨民,他们当中有很多的讲法语的还有当地的居民,那么我们请他们当翻译,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另外我们在外面第一首先关注老百姓的生活,在前期救援的时候是救援队,包括各国的救援队,还有和中国救援队的合作,那个时候主要是通过英语这样的一些交流,了解灾区的,了解整个救援的一些情况,后续的话主要把重点关注到老百姓这一块,关注到民众这一块,走进灾区,居民聚集区他们的加油站,他们的医院了解他们的生活,包括很普通的老百姓,包括受伤的人我们也采访他,问他,现在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他们有没有饭吃?有没有医生给他们看病?他们现在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
    主持人:因为我们的中国网民们从电视上,从网络上也了解了很多海地的一些情况,包括从你们传输的一些报道,大家也特别的关心,就是海地当地老百姓现在的生活状况,据你们所知,这12天当中,他们的生活状况怎么样?
    冀惠彦:老百姓的生活状况非常糟糕,因为地震一下把他们赖以生活的一些生活设施全部毁坏掉了,我们到街上去看,就是满目疮痍,一片狼藉,老百姓住在大街上,吃的东西基本上就靠国际救援,但国际救援又存在着非常突出的问题,这个突出问题就是这些救援物质来了以后,没有一个机制能够很好的把它们送到最需要救济的老百姓,当地民众的手里边去,你看像我们在,我们离开海地的时候,我们在机场看到中国提供的第一批救援物质还堆在机场呢,而且中国提供的救援物质是当地民众最需要的,发电机、净水器、食品、账篷等等,老百姓得到的这些东西都非常有限,老百姓得到这些东西呢,一个是运输的问题,再有一个呢就是要把这些东西发放到老百姓的手里需要非常大的兵力来维护秩序,一点点物质的发放可能就会在老百姓中间引起…因为发的东西少,得到一次领物品的机会不容易,所以每一次发放物品老百姓都非常珍惜,都是蜂拥而至,所以要想把这些物品有效的发放下去,需要动用多国的维和部队来现场维持秩序。
    主持人:这真的是一个挺棘手的问题,刚才冀老师说得挺好的,可能因为海地的政府他们自己的能力不够,确实需要各个国家的维和人员在想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先把百姓的吃住问题解决。还有一个问题我特别想问问,因为我们中国人这一次也是非常快的时间就赶到了海地帮助当地的居民,包括我们的媒体也派出了3位记者,那海地当地的人民对于咱们的维和部队,对于咱们的救援人员,包括咱们的媒体是什么样的一个态度呢?
    熊传刚:海地可以说老百姓,他们的希望满足都非常简单,有时候,你像我们采访的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只要一天有一瓶水喝,他就觉得自己很幸福了,如果出去一天在街上的话,寻找一天能得到一包饼干,他都觉得这一天是很幸运的,所以大街上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民众的话,我们对他们竖起拇指,希望他们能够坚强,他们看见我们也同样竖起拇指,他觉得我们也是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包括我们救援队,当时在救援的时候,当地民众都是在那儿看着,他们也期盼着我们救援队从下面能够找到更多的幸存者,当然了,每次他们都在那个地方都是,每次我们要撤退的时候,不论是找到了遇难者的遗体,还是找到了相关的一些生存者的希望,他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在海地的话可以说爱是不需要翻译的。
    冀惠彦:我们在海地采访的时候,有一次意外的采访到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时考虑到他在动乱社会下的安全问题,没有通知媒体,所以说我们那一次也是无意到联海团的总部大楼,到那儿去采访,刚好突然警卫就把现场控制起来了,才知道潘基文要来,他来了以后,他回答完记者提问,视察了现场的状况之后,他主动地走到了中国救援队队员的面前,来表达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在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和提供了抗震救灾的物质表示一种感谢的心情。另外也对于中国救援队在联海团大楼搜救出联海团1号人物,2号人物,遇难者的遗体也表达了感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对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表示了肯定。

打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