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名词解释
“耻感文化”
1944年,美国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写成了《菊与刀》一书,这本书不仅影响了美国后来的对日政策与重建方略,而且也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她在书中提出了“耻感文化”的概念。
她指出,有西方文化背景的人属于“罪感文化”,他们的行为模式主要是依靠内省和反思,靠内心中的信仰原则来自我约束。而我们的近邻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则是属于“耻感文化”,他们的行为是依靠外部的约束力来监督,日本人的行为是根据别人的态度来决定的。
专题文字:
本报记者 蒋林
核心提示
黄大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菅直人作为鸠山的盟友,在执政理念上与鸠山基本相同,与小泽的关系也不紧张,在目前情况下会让政权过渡自然。他本人在党内的威望也高,能获得民主党党内多数人的支持,是收拾鸠山留下的残局的合适人选。
——黄大慧
梁云祥: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频换首相不利于日本社会长期战略性的发展。要想改变首相短命的局面,就涉及到政治体制的根本改革,这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日本政坛在8年到10年之内可能还处于动荡期。
——梁云祥
加藤嘉一:
旅居北京的日本专栏作家;北京大学研究生
在日本,首相做了错事或者“食言”难以收场,必须给民众道歉,并要作出交代,自动引咎辞职以负其责就是一种选择。这种“耻”文化的传统一定程度上成为日本政坛的惯例或者潜规则。
——加藤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