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美俄核裁军新条约六大看点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8日 14: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布鲁塞尔4月8日电(国际观察)美俄核裁军新条约六大看点

    新华社记者王晓郡 张崇防 刘江

    美俄元首定于8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新的核裁军条约,这是美俄核裁军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从条约谈判过程透露出的若干细节以及美俄近来发表的相关言论判断,新条约似乎埋有“伏笔”且充满“暗算”,颇有看头。从国际社会的关注度来看,新条约至少具有以下六大看点。

  看点一:被削减核弹头能否走上“不归路”?

    美俄进行核裁军谈判已有40多个年头,核弹头数量看似一减再减。但实际上,双方都存在对核弹头“裁而不减”、“削而不毁”的现象。此前签署的条约只是规定了削减的数量,至于如何处理削减下来的核弹头,条约则未作出硬性要求。其间,美俄均自行销毁了少数核弹头,但双方在此问题上的态度明显不同。俄方一直坚持对削减下来的核弹头彻底销毁,而美国基本上是把国防部管理的已部署核弹头裁减之后存放于能源部的库房里。对于今后裁减的核弹头究竟是“绝对销毁”还是“异地存放”,新条约如何规定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

  看点二:对削减投放工具怎样“精打细算”?

    有效的核打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放工具的数量和质量,若核弹头投送不顺利,就等于是“死弹”。在核弹头投放方式上,美俄存在很大差别。美方的强项在于海基投放,俄方的优势则在于陆基投放。美海军拥有14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共有1152枚分导式核弹头。美国现役2200枚战略核弹头的一半以上部署在最隐蔽机动的水下发射平台,这是俄方最为担心的投放力量。但俄方拥有的可携带多枚核弹头而且可变轨的“白杨-M”战略核导弹,具有强大的突防能力,现役的此类导弹总共可安装1090枚核弹头,这是俄方的“杀手锏”,更是美国的心腹大患。新条约如何削减海基、陆基、空基等各类投放工具的数量,能否让双方实现优势平衡,格外引人注目。

  看点三:谁愿为俄罗斯销毁核弹头“埋单”?

    俄罗斯一直坚持彻底销毁被削减下来的核弹头,因为核武器不像常规武器,即使废弃生锈也不会产生危害,核武器保存不好、维护不及时就可能引发重大灾难。但销毁核武器需要巨额费用,而俄罗斯难以支付。20多年来,俄一直要求西方国家提供巨额款项,资助其销毁核武器。而西方国家也担心俄罗斯的核武器及技术外流,为此,八国集团在2002年就答应在此后10年里提供200亿美元帮助俄罗斯削减核武库存并确保武器不流入恐怖组织手中。但在当前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新条约能否就西方继续资助俄罗斯作出承诺或安排?这也是一大悬念。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