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献过的爱心
2015-11-25 第15期 小编说新闻

       近期,我国多地进入“速冻模式”,超强冰雪来袭,人们在欢喜赏雪的同时,也要做好防寒准备,秋裤是时候穿起来了,羽绒服、围脖、手套一个都不能少。然而冬季也是个令人思绪万千的季节,不知道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是否能温暖过冬。

       11月24日消息,自2007年开始,为帮助贫困学生,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在网上发帖,希望网友能为孩子们捐赠一些御寒衣物,很快,爱心衣物就从四面八方寄来,为学校解忧。如果事情截止到这里,这样看来也算是喜大普奔。

       然而,8年来收到的衣物越来越多,这倒是让学校犯了愁。目前在学校存放的大概有2吨多衣物,另外还有近1吨堆满在邮政营业厅没来得及领取。可谓捐者伤心,收者难受,人们为“爱”发起愁来。


       从小到大,我们经历过很多很多次的献爱心活动,捐款也好,捐物也罢,凡是献爱心的事儿,我们都很乐意参与,毕竟这是件好事。但是,这如洪水一般的“爱”反而沦为了一种负担。得石镇中心校校长直呼:“希望爱心人士不要再给我们捐了。”

       类似这样的爱心捐赠“过剩”并非个例,云南省怒江、凤庆两地也出现捐赠衣物太多、受捐方宣布停止接收的情况,而在四川和云南的一些高寒山区,孩子们期盼着衣物过冬。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爱心过剩”的尴尬和矛盾。

       《2014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境内接受国内外社会捐款捐物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有数据说,“全中国一年收到100块钱的慈善公益捐款,有65块钱来自于私人和民间。”

       这些年,受红十字会风波的影响,人们与救助组织之间产生了巨大的信任危机,人们更倾向于简单开放的民间捐赠点。“微信救助”、“贴吧互助”、“网络救助”屡见不鲜。当年攀枝花市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在网上发的帖子至今仍在网上传播着。学校仍不断收到捐赠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送温暖不仅得有心,还得用心。如今的得石镇中心校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孩子们不再需要捐赠的衣物了,但爱心捐赠根本停不下来。

       都说过度的爱让人烦恼,爱情、亲情、友情如此,对于“爱心”这件事亦是如此。不得不说,慈善公信的重生与慈善机制的完善仍“在路上”。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