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几年前,社交网络上曾流行过一款抢车位的游戏。近日,有两位老人上演了真人版抢车位,而且还是用身体去抢。11月17日消息:重庆的一位大爷和一位大妈分别站在停车位的两端,给尚未赶到的儿子占停车位,一站就是20多分钟,期间还把一位打算停车的女士给骂哭了。
先来后到是人之常情,占位的人基本也都遵循这样一个潜规则。新闻中的二老好像也挺无辜,早来20多分钟帮家里人占个车位有错吗?先来后到嘛。有人或许会以浪费20分钟公共资源的使用时间为由来谴责老人,那么,如果他们提前5分钟或者3分钟占位,是不是就可以被原谅了呢?
占停车位的两位老人
与其他一些不因时间而改变的人类行为一样,“占位”这种行为艺术古已有之。古代科举考试时,考生们住宿和考试都会在固定的“号舍”里,比如南京的江南贡院就有两万多间号舍。号舍看似很多,但还是会引起考生的抢占,因为有的号舍邻近厕所和厨房,都是不利于考试的地方。那时候,考生占号舍用的是“考篮”。
如今,对占位感触最多的依然是学生。比如大学里的自习室、图书馆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一般情况下,只要放本书,或是一张带有“占”字的纸条,就可以作为“占位”的凭证。有时候,甚至用一片树叶也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小编当年上学时,每逢秋季开学,杨树叶也曾受到一些占位者的青睐,也有用梧桐树叶的,一片就抵得上杨树叶三片。
有网友说,自己并不反对占位,但是很讨厌那些长时间占位自己又不用,或者是用一张纸就霸占一整排的特没诚意的人。那么,回过头看看上面提过的大爷大妈,20分钟,算长吗?二老亲自用肉体去占车位,算有诚意吗?
被书本占领的大学自习室
占位的客观成因是公共资源的不足,或者说是优良的公共资源不足。主观成因往往被归结为人的自私。有人从经济学博弈论的角度分析说:占位其实是最好的资源分配方式。但是,无论科学解释得多么天衣无缝,从道德上来看,占位本质上就是变相插队:为别人占位,是帮别人变相插队;为自己占位,则是帮助未来时段的自己插队。
但是,道德问题的解决途径往往是靠“等”——等大众素质普遍提高或者新的管理方式出现。所以,相信经济学的解释也未尝不可,至少还能激励大家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