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南方来取暖
2015-11-17 第10期 小编说新闻

       立冬时节,北方早已供暖,南方的网友大概又要开始编写段子来抒发没暖气时呼吸的痛了。不过今天传来了好消息,说“南方供暖已成各界共识,如何供暖将成新一轮焦点”。报道中还提到:“南方有些城市,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冬天开始变得并不那么难熬。”以这样的势头,不出几年,在南方被冻成狗的北方狼就能恢复狼性了。

       早在20世纪初,张相文老先生指着地图上的秦岭淮河这么一划,中国开始有了地理意义上南北之分。张老先生或许想不到,这样的划分会深深影响到几十年后中国的供暖界以及网络吐槽界。

秦岭淮河一线


       人有南北之分,耐寒性却没有南北之别,不过住在南方的网友一直力争南方的湿冷远胜北方的干冷。好吧,或许大雁秋天往南飞真的是因为没有加湿器的缘故。

       关于南方的湿冷,一千多年前的杜甫深有体会。杜甫曾在四川成都住过,当时他是真的很忙,忙于生计。在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提到“布衾多年冷似铁”、“长夜沾湿何由彻”。布衾就是用麻、葛做成的被子。布衾又冷又湿,秋已至此,冬何以堪?

       相比于杜甫,陆游就幸运多了。在当时的南宋——地理上应该都属于南方了,人们会用纸做被子。陆游就曾得到过一件纸被,躲在纸被窝里,他高兴地大呼:“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暖于绵。”完全感受不到南方湿冷的气息。这纸被据说就是浙江传统的剡纸,用古藤做的,不但可以写字,还能用来制帐、制被。小编很好奇,如果剡纸做成衣服流传至今,是不是可以抵消没暖气之苦了。

手炉


       到了清代,南方人过冬的取暖工具就更多了。曹雪芹在半自传体小说《红楼梦》中提到,冬天贾宝玉要去学堂读书,袭人叮嘱他记着往脚炉手炉里添炭,以免冻着。相比现代人的电热炉、暖贴,手炉脚炉显然是不给力的。但是相比古人围着火炉烤肉吟诗,暖气房里的现代人好像又缺少点什么……

       小编的家乡淮河北岸,属于不南不北的尴尬地界,冬天湿冷,没暖气。如今到了北方,虽经暖气的洗礼,却更加怀念冬天那种湿冷的感觉,骨子里觉得那才叫冬天嘛。很多人说年味越来越淡,想想看,年味之一其实就是冷嘛,现在暖气、空调开着,自然年味要淡很多。再过几年,等南方冬天普遍供暖后,网上吐槽的人没了,怀旧的人大概就要多起来了……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