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卫生部近日要求开展评审“回头看”,2011年后新增的240多家三级医院被视为无效,证书立即收回。卫生部此次针对的是部分省份评审缺乏规划、尺度过松、三级医院数量攀升等现象。各地“三甲”医院及规划新增三级医院的评审结果,须报卫生部核准。[详细]
评审的初衷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过多的人为介入而不是制度使然,那么结果肯定是不尽人意。
争等级的背后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收费的等级问题,同样的设备需要同样的银子买进,做了同样的检查却收费不一样,这只是收费的冰山一角。利益才是“争抢”的源动力,均衡“利益”才可避免无序混乱的等级医院评审,根除评审带来的腐败也需要政府公平、公正。
240余家新晋三级医院被“摘牌”
医院评级就如同淘宝卖家等级,这本应是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上,督促三甲医院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而不是更高地收费。医德不好,医术太差,你就算是三皇冠又有何用?!
医院的等级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让人人都能看得起病,一级二级也好,甲等乙等也好,那些都有意义吗?
各地医院纷纷争“三甲”乃利益驱动也。一是只要有“三甲”这块金字招牌,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就诊,而且可以提高收费标准,就连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患者,自付的比例也远高于其他医院。而在评审过程中既没有第三方参与,又没有监督机制和监督程序,在市场利益的刺激下,完全可能演化为评级方和申请方之间的某种交易,有违公平原则。因此各地频频出现弄虚作假现象,使劲浑身解数挤进三级医院的行列。
把不合标准的医院拿下榜单,固然体现了评级要力求严肃和客观,但各地医院为评审消耗的大量资源已难弥补,政府部门作为评级组织者所支付的公信力,也势必受损。评估制度的好坏,或许需要专业门槛,但最直接的标准应该是,是否有利于增加公共医疗供给,是否有利于公共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医改尚在半程,因为涉及多方面利益格局而行进艰难。在这个关键时期,要做的是如何消解利益格局的阻力,而不是强化明显不合理的利益体系。
这项制度虽然存在很大问题,却不失为一条好的制度,它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增加相应的评审机构,扩大评审组织成员类别,把服务态度等软件方面计算进评审中,更可效仿西方国家收集民意调查。同时,也得加强对医院管理人员及医护人员的教育,在提高效益的同时注重提升其医德素质与服务意识。另外,设立相关监管部门必不可少,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也非常必要。多方面下手,才能使这项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医院评级,进行分级管理,能够促使医院加强对自身的评价与定位,提升诊疗服务质量、医疗技术设备等软硬两方面的指标,改进医院的业务水平和内部规范化管理,推动医疗服务网络的形成,并为患者就医提供了参照标准。 [详细]
等级评审过程繁琐,耗时长,医院、医生不得不做大量医疗以外的事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只要晋升到三级医院,就意味着收费标准可以更高,增加了患者负担。同时,优质医疗资源向三级医院集中,导致医疗资源进一步失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