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根据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的命令,俄军在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日,举行规模空前的红场大阅兵。
国家主席胡锦涛9日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双方就双边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
当地时间5月9日,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在莫斯科隆重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庆典。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8日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理普京。双方就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和在一些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达成重要共识。
二次大战全面爆发后,到1941年夏天,德国已先后占领了欧洲十四个国家。这时,希特勒把苏联看作为实现征服欧洲计划的主要对手,准备集中力量进攻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通过驻莫斯科大使向苏联正式宣战。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和政府领导下,奋起展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进入新阶段。德军侵苏标志着欧洲东方战线的开辟,苏德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
边境交战结束后,1941年7-8月,苏军在列佩利、博布鲁伊斯克、索利齐,科罗斯坚等市附近及其他方向对德军实施了反突击。 9月8日,德军突至拉多加湖,夺取了施吕瑟尔堡(彼得要塞),并切断了列宁格勒同外界联系的陆上交通线。德军想以强击占领该市,但被阻止住。于是在最艰苦的被封锁条件下开始了史诗般的列宁格勒英勇防御。在北方,德军夺取摩尔曼斯克和北方舰队主要基地波利亚尔内计划被打破。
德军从北、中、南三个方向挺进莫斯科,力图合围消灭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并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1941年9月30日-10月2日,德军转入进攻。伟大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事件莫斯科会战开始了。
到1941年12月底,苏军已收复了克林、卡卢加、加里宁等城市,解出了德军对图拉的包围。至此,莫斯科会战结束。据苏军最高统帅部公布的数字,德军共伤亡50多万人,坦克1300余辆,火炮2500门,汽车15000多辆。这是德军自开战以来遭到的第一次大失败。
俄罗斯将在2015年即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前,建成一座独立的卫国战争档案馆,以保存现存于不同档案库的逾1300万份相关文件。
俄罗斯驻华大使谢尔盖·拉佐夫4月21日代表俄罗斯总统向为苏联卫国战争做出贡献的19名中国人颁发了“伟大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勋章。
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意日为首及其附属国(伪满洲国、伪蒙古国、克罗地亚、斯洛伐克)的法西斯力量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主要战场: (1)亚洲太平洋战场 (2)欧洲战场 (3)非洲战场
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斯洛伐克、克罗地亚、伪满洲国、伪蒙古国、维西法国。 西班牙虽是法西斯主义,但是没有参战,只派遣意愿军帮助德国.
美国、英国、苏联、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南斯拉夫、墨西哥、菲律宾、阿比西尼亚、伊拉克、巴西、玻利维亚、伊朗、哥伦比亚、利比里亚、法国、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巴拉圭、委内瑞拉、乌拉圭、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黎巴嫩。
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上最早开辟的反法西斯战场。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仍然是东方反对日本法西斯的重要战场,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牵制在中国。历史证明,中国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军队粉碎了日军的“北进”企图,延缓了日军的“南进”步伐,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和美国的太平洋战争。到1935年,东北军民的抗日游击战争使日军的伤亡已达17万余人,打乱了日军的计划。1939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中国战场牵制的日本陆军兵力在80%以上,从而割裂了德意日法西斯的相互勾结,为盟国赢得了宝贵的战备时间。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斯大林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丘吉尔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苏联人民战胜法西斯德国,对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作出了重大贡献。中、美、英等各国人民对苏联战胜法西斯德国给予了巨大支援。 1943年2月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获胜,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历史性转折。
中俄两国拥有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1949年10月2日,中国与苏联建交。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确认俄继承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稳步推进以及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双边经贸合作快速稳定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能源、科技、通信、金融、交通等各领域合作全面、深入开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568.3亿美元。
能源合作是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2008年建立中俄能源对话机制。 2009年5月18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被誉为“中国凤冠最高点”的漠河宣布中俄原油管道中国段正式开工建设。7月3日,俄罗斯议会下院批准了4月份由俄罗斯和中国双方共同签署的《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 中俄石油管道北起俄罗斯的斯克沃罗季诺市,南至大庆,全长1030多公里,分为斯科沃罗季诺至漠河的俄罗斯段和漠河至大庆的中国段。其中约63公里的俄罗斯段已于2009年4月27日开工建设。
在两国领导人的提议下,两国于2006年在中国举办了“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了“中国年”。 为巩固“国家年”取得的成果,两国决定2009年在中国举办“俄语年”,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活动。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俄罗斯成为继承国,中苏关系过渡为中俄关系。俄罗斯独立后,中国最先派出以对外经贸部部长李岚清为团长的政府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宣布承认俄联邦政府及其在联合国的安理会席位,签署了《中俄两国会谈纪要》。1992年1月底,李鹏总理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联合国首次会晤,确定两国在1989年和1991年两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中俄友好关系。
以俄总统叶利钦1992年底首次访华、双方签署《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宣言》为标志,两国以着眼未来,不对抗、不结盟、睦邻友好、互利合作为原则,确立新型国家关系。
江泽民主席1994年9月访俄,两国签署《中俄联合声明》和《核武器互不瞄准对方》等文件,确立中俄“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从战略高度将中俄关系推进到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
1996年4月,叶利钦总统第二次访华,两国元首在《中俄联合声明》中就双方在国际重大问题上进行协调与合作达成共识,确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当时国际舆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俄关系提升到50年代以来的“最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