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倾注民工子弟学校 孩子脸上满溢笑容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8日 17: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杭州网-杭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赵海旭)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是外来流动人口的子女,远离故乡让他们的童年有些与众不同。

  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群人,乐于奉献爱心,让这些孩子感受到杭州的温暖。

 

  分布于杭州各处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就是这片片爱心的汇聚之地。

  11岁的任小玉在拱墅区光明小学上五年级,她爱笑,爱交朋友,成绩也不错。可在半年前吴玉兴刚刚看到她时,这个小姑娘已经几个月没有上学了,还要在建筑工地里帮人整理砖头补贴生活。

  “我真的很感谢吴叔叔,没有他我就不能再上学了。”小玉的声音轻轻的。她的老家在四川的大山深处,父亲在杭州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小玉就住在工棚里。上学成了小玉的奢望。

  去年11月,杭州人吴玉兴路过工地,看到正蹲在地上削砖头的小玉。得知小玉的情况后,吴玉兴当时就决定,一定要资助小玉读书。经过吴玉兴的多方联系,小玉终于背起了书包。

  作为专门为外来务工者子女开设的民工子弟学校,小玉的情况在光明小学中并不是个案。“与公办学校的小学生相比,外来流动人口学校的孩子们更多地处于中低收入水平家庭,也更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我们也常常看到热心肠的杭州人伸出援手。”学校校长郁明说。

  经济上的援助,是爱心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也是外来流动人口子弟学校接收帮助最多的形式,不管是捐款、捐物,或者是直接资助孩子,这样的事情每个学校都会碰到。但是杭州市民们慷慨给予的,并不仅仅是这些。

  在这些外来务工者子弟学校里,许多孩子都有固定的“大朋友”,一些热心的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结成对子,陪他们聊天,帮他们辅导功课。孩子们遇到什么困难,还可以向他们倾诉。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小徐就和杭州育才第一实验学校五年级的一名同学结成对子,他说:“我们希望将我们的关爱长期地传递给这群可爱的孩子!”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孩子暑假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大部分的孩子都回答说是希望和爸爸妈妈出去玩一天,可他们的父母都很忙,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也难以实现。”杭州天成小学校长葛华芳说,“很多孩子来杭州很多年了,甚至没有去过西湖。”

  于是,一项名为“假日暖巢行动”的计划应运而生。由7个大学生志愿者社团、社会爱心人士和家长义工共200多人组成活动平台,每个星期有三四天,大家都会自发来到天成小学,陪孩子们一起进行活动,还包括学习帮扶、生活自理、心理安抚等十四项内容。

 

责编:张曦健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