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科技活动周十岁啦!
再过两天,新落成的西湖文化广场又将上演一场万众瞩目的科技盛会――由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和市科协联合主办的2010杭州市科技活动周就在这里开幕。
十年成就:
数百万市民分享科技“盛宴”
“按照国人习惯,逢十就是大年。今年是国务院设立活动周以来第十个活动周,从上到下,各地各部门比往届都要重视,因此今年的活动周可以用4句话概括:组织严谨,内容新颖,规模较大,重点突出。”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徐植对记者说,因为是十周年,相对来说,氛围更为隆重。
记者了解到,“科技活动周”是中国政府于2001年批准设立的大规模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由科技部会同中宣部、中国科协等19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同期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
从此,每年5月的第三周,就成为市民在科技海洋中的狂欢节日。
首届科技活动周于2001年5月14日-20日举办,主题为“科技在我身边”,2002-2005年以“科技创造未来”、“依靠科技战胜非典”、“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为主题举办了三届。
从2006年开始至今,国家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连续举办五届,突显了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心和持之以恒。
杭州的科技活动周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科技盛宴。从2001年第一届科技活动周参与单位500余个(包括乡镇、社区一级),受益群众10余万人次,到2009年第九届科技活动周参与单位2800余个(包括乡镇、社区一级),受益群众80万余人次。参与面不断拓宽、受众面不断扩大、社会效应明显增强。
今年亮点:
138项活动举办,低碳是关键词
年年办,年年都要有新的亮点,这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去年,也是在这个时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周,从武林广场“出发”,“走”遍了杭州的各个城区。在西湖区,科普基地游走进了西溪湿地、浙大科技馆和重点实验室科普游,让人大开眼界;千名专家进百家企业服务,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开展科技咨询、技术诊断,难题攻关等一系列服务,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科技发展的实惠……说主办方“动尽脑筋”,这样的形容绝不过分。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在传承精品项目的基础上,每年都会有新的、别出心裁的形式和内容呢?如何才能保证把这些新鲜的“菜肴”烹饪得足够美味,并经得起广大市民“口味”的挑剔呢?
据了解,每年的活动周都会有不同的主题,今年的主题是“携手建设创新型城市――倡导低碳生活,打造低碳城市”,紧密围绕“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社会,”这一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主题的不同,意味着每一年在活动安排的侧重点不同,活动内容也就相应地会有变化。今年的活动周共有138项活动,将以科技成果展示为主,组织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的创新产品,高校的科研成果,到活动周开幕式现场,广泛开展科技成果展示活动,组织高校大学生、科技企业、社区居民代表,观看科技成果,从而让大中学生和社区居民充分了解“科技支撑发展,科技改变生活”。
记者报料
高校重点实验室将向中小学生开放
作为杭州最有社会影响力、老百姓参与面最广的科普活动之一,科技活动周已连续举办了9届。
每一届活动周,都紧紧围绕老百姓的实际生活,以广大市民最易接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最大范围地宣传我市科技方针政策,展示科技成就,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成为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让最新的科技成果惠及百姓,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每一届科技活动周,也会特别“眷顾”这样一群人――青少年朋友。组织青少年“畅游”科学世界,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热情,提高其理解科学、应用科学的能力,同样是科技活动周的“题中之意”。
看来,今年的活动周,也一定融入了最新鲜、最引人注目的元素。为了让活动的亮点能够提前揭开神秘“面纱”,记者还特地前往市科技局打探了一番。记者了解到:今年市民和学生们有福了,可以在活动周期间免费参观科普基地和重点实验室。
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对记者说,高校重点实验室,也要揭开神秘面纱,向中小学生开放,让中小学生走进高校神圣的殿堂,尤其是神秘的研究室。
届时,浙江省科技馆、杭州植物园、动物园、浙江传化大地农业科普基地等,都将在活动周期间的有关时段,向市民或学生免费开放。其中,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在5月17日开放一天,杭州师范大学药用观赏植物系统生物学重中之重实验室、杭州市动物进化与适应重中之重实验室、杭州市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分别在5月15日、16日、19日开放三天,欢迎中小学生参观。
精品荟萃,形式多样,此次活动周的确值得期待。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针对不同群体,比如青少年学生、农民、企业工人、机关公务员和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此次活动周还将更加突出部门行业的特点和不同地域的特色,强调与广大市民的互动性。
可以肯定的是,虽然仅有短短的一个星期,科技活动周给予我们的,将会是一顿科普的“饕餮大餐”。
责编:张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