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颁奖辞: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推选委员李小林:无论是纯粹的爱情,还是无私的奉献,他们都让我们泪盈于睫。 推选委员陆小华:看了周月华的行医路,谁还好意思再说行路难。古人说,医者仁心。她这医生小而仁心大。丈夫背上的女村医,一对普通中国夫妇, 合拼成了大写的人。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 ,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在周月华的眼里,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是她的责任,这也是她为何能够二十年如一日拖着残疾的身体为百姓看病的重要精神支持。曾经有一个农夫砍柴砍伤了脚,家属托人请周月华到他家里去治疗。到农夫家里去的有一段路,是很窄的泥泞路,只有很窄的石板路。因为身体不便,她只好爬过去。当给农夫清创缝合以后,回来的路途中又差一点又掉进水沟里。即使有时很困难,周月华依旧没有退缩,在她看来,患者的信任是对她最大的支持。 其实,真正在周月华背后默默支持的是她的丈夫艾起。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丈夫艾起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