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沉甸甸的荣誉,为郑书明单调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但是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孩子们。孩子们在郑书明的帮助下度过了艰苦的岁月,有的中专毕业学得一技之长、有的考上大学、有的找到了好工作……
郑书明25年来倾其所有,帮助了近300个贫困学生。郑书明这个善举被报道后,他和他的“爱心旅馆”迅速感动了山城重庆。做好事需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积累,越小的事情越考验一个人的内心。
第一次见郑书明的记者,不禁暗呼:“和陈光标好像!”细看,确有几分相似。但他只是郑书明。独一无二。他不一定知道慈善这个词,却践行着。采访郑书明的过程是一个求解的过程——他不富裕,为什么还毫不吝啬地把20年的血汗和心力倾注给那些素昧平生的人。
一张几块木板搭起来的床,床前摆一座旧沙发,中间就只剩下一个转身的空间。床上8床重叠起来的被子占了一半面积。郑师傅说,近两年来住的学生少了,他原来租的一间用来学生住的单位宿舍退了。
来到麻田坝水泥厂宿舍楼四楼——郑师傅的家,5位学生已经先到了,正围着一锅热气腾腾的腊猪蹄吃饭,锅里飘出的阵阵腊肉香,早已溢出了屋外。
黔江区蓬东乡麻田坝是一个离重庆主城区非常偏远的村子,这里山势绵延不绝,东面接鄂西南恩施州,南面邻湖南土家族聚居地湘西,周围除了山还是山,感觉现代生活离这里很遥远。
妻子到丈夫工棚去,发现近20个孩子正围着一台彩电看得乐呵呵的。她才知道,这是丈夫背着她花了2000多元钱,专门买给孩子们看的。本就反对丈夫开免费旅馆的妻子,一怒之下回家了。
“只要家庭困难,来找他,他都收留。”周富勇还记得当初找郑师傅的情景:“当时很紧张,怕他不收留,结果他只问了名字和哪里人就说‘你来住吧’。感觉很亲切,平易近人。”
郑师傅的行为让我们非常感动,这个时代是需要知识的,他的帮助改变了那些孩子一生的命运,我相信郑师傅的爱还会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继续。
在黔江区蓬东乡麻田坝,说起郑书明,无人不知。大家对他的评价很一致——“他是个烂好人”,“看不懂他”,但“佩服他”。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知道教育的重要性,郑书明不富裕,可以说本来贫穷,他毫不吝啬地把20年的血汗和心力倾注给那些素昧平生的人,在最关键的时刻帮助了这些孩子们。
登录 | 注册用戶名: |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