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冬科:穿警服的海上团委书记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2日 16: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专题:爱民警察大推选

    颜冬科,男,34岁,福建省公安边防总队三都边防派出所副所长。

    颜冬科,是全国第一个海上警务区的警长,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海上团委的首任书记。他带领战友,日夜守护着全国最大的海上养殖基地,创造了一系列全国第一。他每天都要在宽仅20厘米、摇晃不定的渔排穿行,排解群众的忧愁。每年春节,他让辛苦一年的渔民回到城里乡下过年;小屋春风、华灯初上的时刻,他却带领战友驾船穿行在渔排港湾,守护着年产值十几个亿的网箱渔场;他体恤贫弱、助学济困、救民危难,成为群众最贴心的人。

    “不为老百姓办实事,老百姓就不把你当回事”

    在三都当地,互相称呼不连名带姓,只喊“老李”、“老陈”,以表示双方亲近,是可以信赖的自家人。在三都边防派出所辖区,上至老人、下至孩童,人人都知道帮民爱民的民警“村官”——“老颜”。

    然而,颜冬科刚担任三都海上社区的民警“村官”时,却颇为尴尬:走访辖区老人,因不懂方言无法交流,没有“共同语言”;找渔排群众了解情况,渔民嫌他不会开船,不爱搭理他。“村官”进不了村,走不近群众,怎么办?受到刺激的颜冬科冷静下来,悟出一个道理:“当‘村官’不为老百姓办实事,老百姓还真不把你当回事!”凭着打小就有的那股子不服输的“倔劲”,颜冬科开始上山下海,走村串户,立志成为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做群众认可的好“村官”。

    辖区孟澳村是个海岛村,村里的3个码头是渔货交易的“黄金码头”和过往渔船的避风港。然而,连接3个码头的却是一条烂泥路,每逢下雨,渔民走路都怕滑下海,“黄金码头”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泥码头”。颜冬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多次走访三都镇、蕉城区政府,汇报相关情况,寻求支持,并利用民警“村官”的身份组织海上社区和孟澳村两委开“修路会”。会上,颜冬科立下“军令状”:“哪怕我老颜跪着求人,路也一定要修到码头。”

    经过三个月努力,孟澳村公路硬化工程正式动工。颜冬科发动渔民、村民一道挖路基、抬石头、搬材料。几个青年人去抢他手里的锄头不让他干,说:“老颜,你为我们联系修路,我们还能让你亲自挖石头?”颜冬科说:“我也是农村孩子,干点活不算啥,你就把我当自家人。”路修好了,渔货交易越来越火,行人过路、渔船停靠更加安全。村里的渔民都说:“老颜有本事,做事一件顶三件,这个‘村官’行!”

    警民的距离拉近了,颜冬科就趁机向村民“拜师”。渔货交易在夜间进行,他就坐上收鱼船,向养殖户学育苗、学开船、学机修;海上村民姓氏单一,他就把同姓村民按辈份高低、亲疏远近的顺序“走一联十”,并利用走家串户时机学习三都本地话。他还向老一辈人虚心求教辖区风土人情、山川、天文等知识,渐渐地成为了行家里手。交道打得多了,群众对这个“湖南仔”由排斥到熟识。而主动上门排忧解难、抢险救灾等爱民事迹传开后,颜冬科更是成为了群众心中信赖的“本事人”、“自家人”。“咱海上‘村官’叫老颜,有事就找他”已成为群众遇到难事时的第一选择。

    2009年3月23日,来自北京的游客周某与家人在海上社区“斗姆迷宫”景点游玩时,不慎从高处跌落,全身多处擦伤。接警后,颜冬科带领“海上120”官兵火速赶往事发地。凭着对辖区地形的熟练掌握,颜冬科和战友飞快地走出“迷宫”,抬着伤者越山跨沟,半小时赶了10多里山路,将周某安全送上救护车。周某的女儿见到颜冬科,感激地对说:“我在德国读书,我要把你的事迹写到博客里,让国外的同学也瞧瞧咱中国的好警察。”

    海上的外来渔民中,有许多团员青年,思想十分活跃,都盼望能够找到“组织”,能够参加团组织生活。因此,派出所每次开展团的活动,颜冬科都特意组织海上团员青年共同参与。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能否让这些团员青年真正有个“家”?在颜冬科的努力下,依靠市、区团委的大力支持,他牵头召集海上社区、企业和临近海岛的团员青年,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网格化团组织——三都海上团委,并被推选为第一任海上团委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海上团委凝聚青年力量,先后开展了为渔民送鱼病防治知识讲座、为乡民送电影、为留守儿童送关爱等爱民服务活动,在群众中广受好评。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