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责任上路——记《焦点访谈》摄像记者孙国明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1日 12:5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记协网

进入[焦点访谈]>>

  编者按:孙国明,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焦点访谈摄像记者,本次百名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西柏坡活动第七组成员,同时承担本次活动摄像采访工作。短短七天,孙国明不但出色完成采访任务和体验活动,还拍摄活动图片两万六千多张。十年来,他的镜头不仅记录下了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还展现了记者的背后艰辛。这一切都源于他内心深处的那份使命感和责任感,有人称他为“中国拍摄记者最多的人。”

孙国明对摄影也情有独钟 徐万佳摄

摄像才是本职 施佳摄

  这几天孙国明明显感觉到身体开始抗议了。长期饮食不规律,肠胃不好成了老毛病,隔三岔五地疼。去年春天他辗转多个城市出差,长期的烈日暴晒使得胳膊严重晒伤,到哈尔滨就病倒了,被当成了H1N1疑似病例进行了隔离。今年孙国明新增的问题是肩周炎,有时候一天拍摄下来,胳膊疼得都举不过头顶,晚上疼得睡不着。这次在西柏坡下乡体验生活,他又生病了,出虚汗、浑身无力,甚至还偷偷给朋友发过信息,“你上网查一下,痨病是什么症状?”他怕自己彻底垮了。

  从26岁算起,孙国明在《焦点访谈》做摄像记者正好十年。这十年里,他的镜头记录下了很多人的故事,他的心里牵挂着很多人的境遇,却唯独忘了自己。孙国明说,这十年里,他很努力去追求完美,却还是欠了债——欠了父母的债、妻子的债、自己身体的债。

  拼命三郎——“我从未见过这么敬业、专业的记者。”

  如果不带灯箱和摄影包,孙国明的出差行李会轻很多,但“远路没轻担”,背着摄像机和三角架坐汽车赶火车转飞机已经够让人犯怵了,孙国明仍然都会带上灯箱和摄影包。为了节省空间,他的毛衫和衬衣都用来包灯具了,行李箱和灯箱共用。小心翼翼的整理好之后,体重在70公斤上下浮动的孙国明,肩背手提着60公斤的行李赶往目的地。

  拍人物专题对灯光有苛刻的要求,但孙国明坚持只要是采访,不管是不是做人物专题,不管在北京还是去外地,他都会带上灯箱。“有的时候是用不着的,可是如果临时需要呢?我从来不敢心存侥幸。这次西柏坡之行也是,下农村采访的时候,灯就用上了。”他的认真负责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如果光线不好,他一定坚持要补光。同事康平曾写文章表扬他:“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这项工作有多么平凡,只要用心去做,就会化平凡为神奇,让简单的事情变得津津有味,绚丽多彩。我想大家都会对孙国明同志的创造性劳动肃然起敬。”

  孙国明喜欢琢磨,在地方台的时候他就整天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研究拍摄手法、揣摩拍摄思路。到了《焦点访谈》之后他更加勤奋,业务能力提升很快,迅速成为栏目组的骨干力量。有人不解,《焦点访谈》的特点是“内容为王”, 又不是拍商业片,画面只要能展现基本事实就好了,何必如此煞费苦心反复斟酌?孙国明另有一番想法,“观众最直观感受到的就是拍摄的画面,画面不仅仅是内容的载体,也是故事的讲述形式,形式是不是得当,跟故事讲得好不好密切相关。何况,做好这份工作,是我对观众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

  2010年1月,要在浙江理工大学做一期大学生抓小偷被刺身亡的采访,一天采访了十五个人,换了八个场景,孙国明布光八次。每一次安灯拆灯都很麻烦,消耗体力,并且被采访对象的状态很难预计,可能辛辛苦苦布好光之后,由于被采访人过于紧张或者情绪激动等原因画面不能用,但是孙国明仍然坚持。一天的采访下来,折腾到凌晨两点多,整个人累得快散了架,心里却觉得踏实。

  2010年3月16日,刚刚参加完两会报道的孙国明就跟随中央媒体采访团报道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近一个月时间在火车上颠簸,不能正常休息,扛着摄像机完成规定采访任务已经让很多摄像记者体力不支,孙国明却时刻处于饱含激情的战斗状态,选景、摄像、拍照井井有条。

  “以高铁的速度记录高铁的发展。”这是孙国明给自己提的要求。没有时间导出图片,他边吃午饭边处理,有时连续几个晚上只睡三四个小时,熬夜整理素材。就是依靠这种和时间赛跑的精神,在采访完成以后,他还额外拍了数万张图片,并在活动的最后一天整理出两本画册赠送给铁道部。铁道部相关领导感叹到,“孙国明是个有心人,这两本画册很珍贵,希望你能继续保持这份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

  采访团里有位记者正在写一部有关新闻采访的教材,他抓拍了几张孙国明的工作照片,说要将他写进书里,在他看来孙国明的工作状态就是榜样。

  还有一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也为孙国明拼命三郎的实干劲所感动,她说:“我从未见过这么敬业、专业的记者。”

  山西电视台的记者向他取经,如何能做到摄像摄影两不误。因为谁都无法想象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如此大的工作强度之下他怎么能做到一边拍摄,一边取景拍照。

  孙国明不是天才,他的功课都在别人眼皮底下默默完成。每次出差到达目的地的第一天,他都习惯一个人在附近走走看看,进行实地勘察,提前构思拍摄角度和场景。“做为摄像记者,眼睛要像猎人一样敏锐,随时捕捉到有价值的拍摄目标。”他将之戏称为“镜头嗅觉”。

  孙国明不是铁人,他也会疲倦,也有精力不足的时候,支撑他继续向前的是身为新闻人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激情。这次参加寻根西柏坡活动,短短的一周内,他除完成日常摄像工作外,还拍摄图片素材26068张,总存储量达到131GB。“活动出发的前一天,我就兴奋得几乎一夜没有睡觉,认真整理我的采访设备。我真的非常珍惜这次机会,这次行程与其说是寻根,不如说是一次对灵魂的洗涤。这次活动有太多宝贵的场景和瞬间值得记录,我除了透支体力去拼搏之外,别无选择。”每天早上刚过5点,别的记者团成员还在沉睡,孙国明已经悄悄起床,背着相机在村里转悠,开始选择拍摄对象了。天黑以后,大家完成了一天的采访和劳动,吃完饭都各自回屋休息,孙国明又拿着相机到老乡家取材去了。回来以后还要导出图片、分类整理素材,忙到半夜才能躺下。第二天依旧扛着摄像机跟着大家跑来跑去,做参观、听报告、下地劳动,一样不落。

  这就是孙国明,有追求,所以有责任。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