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籍:《焦点访谈》红皮书(九)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23日 14:3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进入[2010焦点访谈]>>

  记者应有的“三力”

  在《焦点访谈》的不同场合,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焦点访谈》的记者必须是一个有“能力”、有“毅力”、有“魅力”这“三力”齐全的记者。当然要完全做到这些,是不太现实的,但是起码可以从中看出,《焦点访谈》对记者要求的标准是很高的。

  能力

  在《焦点访谈》,一说能力,必然包含两层含义,一个是指必须要具有政治判断能力。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应该有敏锐的政治头脑,必须吃透政策,懂得当前宣传的大政方针,清楚时代背景,掌握社会舆情,如果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在中国你最好不要做记者,或者说你最好不要当《焦点访谈》的记者。另一个就是指必须具有业务创作能力,走进广阔天地,目光敏锐,身手迅捷,善于捕捉鲜活的“猎物”;同时还要像厨师一样,不仅善于采买,更善于烹调,选择新鲜的原料,做出美味佳肴。两种能力缺其一,都不是合格的《焦点访谈》的记者。

  1998年6月份,《焦点访谈》的两名记者前去河南正阳县,调查该县粮食局在粮食收购、储存和管理上存在着很大虚假问题。当时对夏粮收购,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加强管理,不许弄虚作假。这个事件是个好题材,正是“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但是由于是封匿名举报信,无法找到线人,没有知根知底的线人配合,那将给采访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有可能使节目夭折。因此如何在茫茫人海中不露声色地找到线人,是重要的突破口。就是带着这一线希望,记者悄悄地来到了正阳县城。

  记者凭着多年的采访经验,首先判断不能直接到乡下去采访。那样的确会发现一些问题,但是一旦暴露身份,就会打草惊蛇,使对方警觉了,把所有信中反映的问题,进行重新布置、造假,继续蒙骗记者,记者就有可能抓不着最鲜活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他们还决定也不能直接跟市委宣传部说“我们是《访谈》的,来了解这个问题”,那就等于是炸了窝了。

  记者躲在招待所里,仔细地分析来信,最后从信的字迹、语气,还有寄来的有关表格当中,感觉举报者是当地粮食局的某个领导,否则不会知道得那么清楚。

  于是记者决定先去粮食局看一看,跟主要领导接触一下,聊一点别的问题,看看他们的语言、表情。对方挺认真,热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编导记者煞有介事地问,摄像记者拉出架势拍摄。期间摄像记者递了个眼色给同伴,便借故去厕所离开了,他先来到粮食局的行政办公室以找报纸为由聊天察看情况,没想到看报纸时赫然发现办公桌玻璃板底下,有张他们本系统的电话号码,局长、副局长、书记、副书记、工会主席的,家里、办公室的全有!记者当时机灵一动,顺手全抄下了。回到采访现场,又与同伴递个眼神,双方心领神会,草草收场,便打道回府。

  这个电话号码用处太大了!电话号码一拿到,不用惊动任何人,逐个给主要领导打电话,如果是写信的人,马上就会知道。果然,他们只打了两个电话,就有一个局长接了电话说:“你们是《焦点访谈》的?好,我一会儿去看看你们。”双方一见面,一握手,一看证件,局长马上说:“信是我写的。我把有些情况当面跟你们谈谈。”

  这个县的粮食库存虚报了一亿公斤,按照政策规定,粮食有库存就可以向国家申请相应的粮食贷款和粮食补贴,而一亿公斤,想想看他们可以骗取国家多少粮食贷款和粮食补贴啊!如果全国的几千个县都这样的话,我们国家不就空了吗?所以当这个题为《账上竟能长庄稼》的节目于1998年7月份播出时,它有多大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个节目后来获了新闻评论部的金奖。

  记者的智慧可见一斑。

  毅力

  电视新闻工作者是一项脑力加体力的工作,不仅要求事实准确,客观公正,而且要快速及时,新鲜活泼,更重要的是要对党和人民负责。所以,常常使从事这项工作的编辑、记者筋疲力尽。“精疲”,就是要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力尽”,就是要到处奔波,耗尽体力。而在繁杂艰辛的新闻工作中,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又是最难的。

  舆论监督的难,不是难在一时一地一人上,而是从一开始就开始难,没有一个环节可以轻松,一直到节目播出了还不算完,因为有的被暴光者受到了打击,恨死你了,还要想方设法伺机报复你,以解心头之恨。而《焦点访谈》恰恰是以舆论监督见长,恰恰是要去啃这个“硬骨头”的。对于《焦点访谈》在舆论监督中碰到的困难,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徐光春曾总结为采访难、取材难、获得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难、解决问题难的“四难”。

  采访难。宣传先进典型,宣传工作成绩,这是很受欢迎的事。《焦点访谈》不了解情况,有关部门和单位会主动向你提供材料;宣传的典型和内容没有纳入宣传部门和新闻宣传计划,有关部门和单位会千方百计主动来做工作,要求列入宣传报道计划;记者要去采访,不用你买车票,派汽车,有关部门和单位会把火车票送来,或者派汽车来专程接送;记者要采访的对象,没等你提出名单,有关部门和单位统统给你安排妥当。可《焦点访谈》进行舆论监督却是另一种情况,记者常常吃“闭门羹”,不予接待,不安排采访。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有的人还对坚持采访的记者强行阻拦,限制记者的行动,甚至拘押、囚禁。

  取材难。《焦点访谈》进行舆论监督需要大量事实准确的材料,以充分可靠的根据来说明问题的性质和程度。可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由于常常得不到有力的支持,使舆论监督缺少足够材料,特别缺少能说明问题的足够材料。结果在记者手中,有的材料无足轻重,有的材料不实事求是,有的则是有意编造的假材料送给你。

  获得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难。现在对于《焦点访谈》进行舆论监督,有几个方面是大力给予支持的。首先是中央支持,关于加强舆论监督的工作,已写进中央的重要文件和决定,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讲话支持《焦点访谈》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其次是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人民群众不仅对《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拍手称好,而且还积极主动地提供情况,提供线索,提供材料,帮助《焦点访谈》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再则,新闻宣传主管部门支持,党委宣传部门积极鼓励和具体指导《焦点访谈》进行舆论监督,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但是,《焦点访谈》记者要获得被监督人所在单位和他们的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比较难。由于“家丑不外扬”、“子行丑、父无光”、“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等思想作怪,不少单位的负责人和上级主管部门对于属下、辖地被揭短亮丑,往往采取不支持、不合作的态度。

  解决问题难。被《焦点访谈》舆论监督曝光的人和事,如何及时处理和解决,也成为一个难题。有的地方找借口说事实有出入而不予解决;有的地方口服心不服,只作检查不解决问题;有的地方以事情复杂为由,拖而不决。舆论监督没有结果,没有回音,就会在公众面前失去信誉,失去支持。

  面对这么多困难,毅力对于一个记者,太重要了。毅力也许是舆论监督记者永远摆脱不掉的命运,没有毅力就做不了舆论监督记者。其他条线的记者,可能往往看到的是笑脸,还有看见看不见的各种实惠;做一个舆论监督记者,看到的都是白眼。你必须像一名矿工一样,以大无畏的精神走进深黑无边的矿井,深入到掌子面,不辞辛苦,奋力挖掘,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闪光的宝藏。但是《焦点访谈》常常是去曝光别人,戳人家的老底,十分不易,许多情况下你可能拼死累活,仍然一无所有。何况有时候并不是你的原因,采访很成功,素材很丰富,节目很流畅,制作很精良,导向也正确,观点也明确,但是由于其他客观原因,还是不能播出,这时你的意志是否依然坚强,你的情绪能否依然平和?是泄气放倒不干,还是胜不骄败不馁,咬牙接着来呢?毅力是你此时选择的重要风标。对一个记者来说,考验的不仅仅是你的才智,还有你的毅力。

  为此《焦点访谈》在其《工作手册》上,专门为那些“如果你心爱的节目被毙”的记者支招:

  感觉悲愤、无奈还是委屈?下面是我们推荐的处理程序:

  ① 洗一个热水澡,然后决定活下去;

  ② 想一想只有活着,理想才有实现的一天;

  ③ 忘记把素材卖向市场的想法;

  ④ 先假设自己是错的,然后试着证明之;

  ⑤ 总结经验,确定下次的应对策略;

  ⑥ 给你的制片人打电话,问有什么选题可以马上做。

  在《焦点访谈》,每一个记者都经历过这种毅力的非凡考验,都有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磨练记忆。没有这种考验,你无法适应环境,生存自己。顽强的毅力是一名《焦点访谈》记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魅力

  关于述说魅力的文章很多,但是在这里我们只是指记者自身的魅力。这种魅力不是倾国倾城般的美貌,不是气宇轩昂的风度,不是挥斥方遒的浪漫,更不是闭月羞花的温柔,他是一个记者应该具有的修养。这种修养即体现在外表,更深藏于心。外在的修养,包括你的言谈举止是不是符合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身份,你的采访技巧是否恰如其分,你的作品是否精良有味道,一般容易直观看到。而内在的修养,则包括你的思想品格是不是崇高,你为人处世是不是诚恳,文化含量是不是深厚,等等,这些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

  其实,这种用心体会的修养魅力,是一个很宽泛的内容,而且也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给它下一个完整而准确的定义是不容易的,但是在《焦点访谈》对于修养魅力的理解,大致可以表述为:思想的深度性,也就是让人通过节目能够体会到你独特的思想在闪光;行为的信任感,也就是让人通过交往对你产生一种想说真话的欲望;表述的准确性,就是让人通过交谈清楚地知道你的目的所在;举止的大方与平和,这同样是《焦点访谈》对记者的重要要求之一,很难想象,一个行为举止卑琐、小气,且态度蛮横的人,能够在《焦点访谈》长久的呆下去。

  记者的这种魅力,对于《焦点访谈》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范畴,它还是栏目魅力在某个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每一个记者的魅力之光,合起来就是整个栏目的万丈光芒。记者在工作生活中的态度与角色,其实也就是栏目的态度和角色。

  记者法展曾做过一期节目,反映河南省违规开办所谓的“普法学校”,将一些不愿缴纳乱收费款项的农民抓进去,变相拘禁。节目非常生动,采访也十分到位。在季度评奖时,本拟作为“最佳采访奖”的候选。但有评委指出,记者在采访有关部门负责人时,使用了“你们这种非法做法有多长时间了?”的词句,认为这种提问不妥,你还没有调查怎么就先给对方叩上“非法做法”?即使你最后的调查是这样,但是你的节目却还在调查的进展中,这样说也是不恰当的,与记者的身份不符。法展因为一句话,与“最佳采访奖”失之交臂。

  记者范本吉做舆论监督节目非常能啃硬骨头,调查事实的业务能力极强,但刚来时,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在采访中态度生硬,喜欢质询被采访对象,像法官、检察官,令人非常不舒服。部主任、制片人反复给他讲解,有一次甚至因为他节目中的多处提问不妥当,忍痛将其一个很不错的题材“枪毙”。现在,范本吉的提问已大为改观,多次荣获“最佳采访”的称号。在反映宁夏吴忠市副市长对落水儿童见死不救的《当儿童落水之后》节目里,你再也看不到那个曾经咄咄逼人的范本吉了,展示给观众的是一个冷静而客观地调查事实真相的记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焦点访谈》记者的权力很大,但是记者的态度和角色不能很大,从这点上讲,《焦点访谈》始终提倡记者无论在从事哪类题材报道时,都要坚持与人为善以理服人的态度,用人格的魅力去征服对方。

  甚至他们对记者还做了这样的规定:不要包打官司当法官,不要当信访办公室主任,不要当所谓的“包青天”,不要强烈表现个人的情绪好恶,不要把个人的、地区的、部门的利益观念带进节目里。对记者的采访,要求不使用反问句,语调不高于对方,不给对方定性。对节目的解说词,不使用形容词,叙述不带感情色彩。

  在《焦点访谈》,对于每一个记者来说,追求人格的魅力是一种时尚。这不是在谈玄论虚,而实在是工作的性质使之然也。

  电视相对于其他媒体来讲,它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合作的职业,它是需要许多个工种的许多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靠一个人难以撑得起全部的内涵,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将一事无成。在一个讲究合作的氛围里,合作的技巧与状态至关重要。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人格的魅力其实是无法分割的,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尤其是在从事舆论监督节目时,这种人性的魅力有时会更加有效。

  曾以《吉烟现象》和《非法收缴违民心》两个节目分别夺得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的摄像记者张林刚在总结自己从事摄像工作的体会时就说过这样一段话:

  “对于一个摄像记者,在《焦点访谈》栏目里,应该具备三点基本素质:第一,品德要好。这不是空话。因为身处中央电视台这么著名的一个栏目里,他所担负的工作是代表一种形象,他是国家电视台的形象,没有品德说不过去的,也是作不好节目的。如果你一天到晚想的全是怎么利用这块招牌满足自己的私欲,那你还能有多少时间提高业务水平呢?因此一定要干一行爱一行。第二,要有精湛的摄像技巧。就是借助敏锐的洞察力真实地再现这个历史过程中所发生的人物与事件,把活生生的东西撕开来给人看,为此你的画面必须要生动精彩,震撼人心。在这一方面,艺无止境,值得我们探索的东西实在太多,恐怕一辈子也学不完,但是你不能停止探索的脚步。第三,就是要有协作精神。所谓的协作精神,除了相互关爱,相互体贴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团结忍让,达到一种平衡,让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参与感,焕发大家的集体荣誉意识,让每一个人都有成就感,激活大家的创作欲望。在电视圈里,不会协作,不会忍让,是当不好一个优秀的摄像的。这种协作与忍让的精神,不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更不是一种渺小的退缩,我认为在我们这个集体里它是一种人格的魅力。”

责编:石光辉

打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