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回顾视频>>>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打开《新闻周刊》。在本周,关于上海在建楼房倒塌事件,人们又有了新的关注点,在购房户中有十几户神秘业主一直不曾现身,而记者发现,这十几户所购住房都是楼房户型非常好的房子,这十几户业主不但不参加赔偿沟通会,甚至在赔偿方案公布时也不露脸,难道他们不关心自己的财产了吗?而记者又发现,这十几户业主买的房,好多套住房都以低价买进,其中有一套首付比例仅占成交价格的一成,他们是谁?他们为何如此神秘?他们与权力有关系吗?相信陆续我们应该会有答案,好,接下来共同走进本周。
新闻回顾
流感蔓延 危险?
本周,随着22名参加夏令营的学生集体感染甲型流感,广州紧急叫停夏令营,同样也在本周,流感不仅在全球继续蔓延,危险似乎也在增加。仅15日一天,泰国的病例就激增412例,死亡病例也增至24人。此外,加拿大、英国的确诊病例都超过万人,英格兰北部的病例更是在一周内增了5倍。更令人担心的是,在重灾区阿根廷,死亡病例已经超过130人,加拿大、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死亡病例也都在增加。周四,世卫组织的公报显示,全球已有136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疫情,9万4千5百多人确认感染,其中429例死亡。流感危险,也提醒中国的民众要提高警惕。
清洁能源 真正的合作
美国政府的两位重要部长,笑容满面的两张华人面孔,他们要来谈的,是对中美双方影响巨大的清洁能源合作。本周,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和商务部长骆家辉,四天的访华圆满成功。中美双方决定,共同成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首先从清洁煤技术、建筑节能和清洁能源汽车等领域开始,逐步将中美的清洁能源合作推向深入。朱棣文表示,清洁能源科技可以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中美双方合作,可以完成各自独立无法完成的任务。有分析认为,这是美国一直以来只愿意卖清洁能源产品而不愿意卖技术立场的一次突破。中美之间的“绿色对话”,已经开始破题。
电击治疗网瘾 无科学依据
本周,卫生部叫停“电击治疗网瘾”技术。据了解,该方法多用于治疗精神疾病,但用于治网瘾,目前还没有科学依据,但国内已有医院将此方法用于治疗网瘾。本周,经过卫生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认为该方法安全性、有效性并不确切,须立即叫停。
视点:又到调整关键时?
主持人:从今年的6月一直到现在,很多媒体都注意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以极高的密度前往国内各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着调研,几乎每一位常委都参与其中,这让我们立即想到了去年的这个时候,记得当时我们的《新闻周刊》就做过一期节目,叫做《七月大调研》。因为当时金融危机的很多苗头已经显现,国内很多企业停产,工人失业,出口遇阻,于是决策层在高密度调研之后开始出台应对举措。那么今年的这次高密度调研,政治局常委足迹从南到北,从东到西,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他们去了15个,这样的行程发出了怎样的信号?而本周四,国家统计局发布数字,上半年GDP增速为7.1%,第二季度增速达到7.9%,比第一季度6.1%的增速高出1.8个百分点。那么这次决策者的调研又与这些数字透露出的变化有着怎样的关系?经济的发展是否又走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在高密度的调研背后。
短片一:密集调研的背后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李晓超: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而且还是一个上升的曲线,第一 第二 第三产业都有增长,此外,夏粮连续六年增产,畜牧业生产增势平稳,工业生产加快回升,利润降幅出现减缓,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国内市场销售、城乡居民收入,也都继续增长,7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李晓超公布的一系列数据,对世界来说都算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作为一个对世界影响巨大的经济体,中国经济的最艰难一刻似乎过去了。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李晓超: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回升态势还不稳定,回升格局还不平衡,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
尽管还在提醒大家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李晓超的前提是,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晓晶:很明显的前一段时间,无论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对全球经济预测做了新的调整,这个调整的结果很有意思,就是对于中国经济增长都上调了,而对于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基本上都是下调了。
点击回顾视频>>>
最新数据,世界银行已经将今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预期,由-1.7%调整为-2.9%,目前,美国经济虽有所反弹,但仍面临很大不确定性,而欧洲和日本经济还在加速恶化,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大幅放缓,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上半年7.1%的数据来之不易。但是,一向对自己经济发展保持警觉的中国,目前最大的担心是,这样的回升势头究竟能不能持续下去。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赵锡军:从目前来看,为了应对这个危机,我们的投入大部分都是比较集中的,集中在基础设施、基本建设等等领域里头。所谓“铁公基”(铁路 公路 基础设施)的大量的投入,那当然是跟我们国家建设需要有关系,但是有可能的话,担忧可能会出现一些:比如说产能的过剩问题,重复建设的问题等等,会不会也同时伴随着下去了。这个可能对我们以后的结构调整,会带来一定的难度。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经济学家 华生: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严重地依赖国际市场、依赖出口,这个问题,短期我们可以用政府投资来弥补这个外部需求下降的缺口,但是从中长期来说,你不能老靠这个投资,那下面你政府投资的效率、它的效益从中长期来看显然是有疑问的。包括我们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会有负面的作用,特别是中长期就会有通货膨胀的压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只能说我们这个遭遇战采取的紧急措施效果是好的,但是,面临的真正的经济增长的中长期的挑战,还刚刚开始。
6月28日《新闻联播》播报:胡锦涛十分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专门前往哈尔滨两家大型企业考察。
事实上,除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同样吸引舆论关心的,是六月份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对各地进行的频繁调研,短短四十几天,他们已经先后走访了17个省区市。中国经济是否真的回暖了,数据背后,实体经济的情况到底如何,下一步中国经济的风险是什么。面对目前情况,信心在增加,担心也在增加。
本周三,全国人大财经委召开会议,委员们在听取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上半年经济情况的汇报后指出,当下正处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2009年下半年,要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宏观政策进行微调,并抓紧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而联想到去年七月,中央领导在经过一轮密集调研后对中国经济做出的调整,2009年7月,中国经济,似乎又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
主持人:进入7月份,我和周围很多人一样,肠胃时常不舒服,其实原因可能不复杂,冷热交替造成的,外面很热,温度持续高涨,而屋里空调又很冷,温度很低,于是一会儿热,一会儿冷,肠胃不出毛病才怪。那么经济的发展如果遇到冷热不均,有冷有热的局面,如何避免经济集体得病呢?尤其是得过一次大的传染病,在陆续康复的过程中再得病,可能就比较麻烦了。去年这个时候我们遇到的情况是外冷内热,外部金融危机苗头显现,而内在又有着某种虚热的延续。但是今年变成外面依然冷,但我们肌体内部却是又冷又热,好多数据表明,我们率先复苏,但是从用电量、港口集装箱、公路货柜车通行量、厂房闲置率上看,又不那么乐观,似乎与宏观数字背道而驰,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开冷药还是热药?可能决策者正在调研中寻找着答案。
短片二:难下的药方
现场:入职培训
同期 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张全收 董事长:首先欢迎各位员工来加盟咱们的全顺公司,祝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代我向你们的爸爸妈妈问好。
珠三角一带鼎鼎有名的张全收,现在可以睡个安稳觉,因为他公司里的农民工开始抢手,通常都是第一天到深圳,第二天就上岗,而追着他要人的企业还是络绎不绝。
同期 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张全收 董事长:年初是他们买得硬,现在是我们卖得硬,这是我们的家乡话,就是说年初的时候我们求他,现在很多他们要求我们。
经济是否在回暖?或许张全收的这个劳务派遣公司是最敏感的观察点。在今年最艰难的二三月份,长达两个多月没有工厂要人,一个员工都送不出去,一个月光馒头就吃掉20多万,那一段,张全收是靠吃抗抑郁药熬过来的。
记者出镜:在东莞市工厂集中的区域我们重新看到了一些久违的景象,比如说在一些厂门门口重新张贴起了招工启示,而在一些员工的宿舍又重新晾满了衣服。
去年被金融危机重创的广东,也在本周四公布了上半年GDP数据,增幅与全国一致,也是7.1%,“企稳回暖迹象明显,总体形势好于预期”,这是省长黄华华的评价,但他同时警告说,这个数字比上年回落3.6个百分点,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同期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汪一洋:从今年上半年经济发展来看,应该说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经济逐步从底部开始回暖,但是能不能够达到复苏,还要看下一步经济发展的状况。
中国经济能否寻找到新的动力?本周,除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们也需要参考一下中国社科院的另一组数据,目前,大约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倒闭,而挺过来的中小企业,未来仍有太多不确定,比如张全收的劳务公司,就不知道10月份圣诞订单一结束,等待他的又是什么?而整个上半年,中国的外贸出口,还在下滑。
现场:广渠路15号地拍卖
播报:SOHO中国的董事长潘石屹,昨天(6月30日)高调亮相拍卖现场,但却在报价超过39.5亿之后毅然收手,而开发经验丰富的万科也只举了两次牌。
点击回顾视频>>>
同期 SOHO中国董事长 潘石屹:我觉得价格太高了,而且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太高了。
6月30日,北京广渠路15号地,成了这个城市总价和楼面地价的“双料地王”,自此北京提前进入“3万元房时代”,具有国资背景的中化方兴在97轮竞价之后,最终以40.6亿元拿下。然而一周后,北京郊县大兴诞生了30.25亿的新地王。两个月来,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多座一二线城市,就纷纷上演一场场“地王接龙”的大戏。
北京市民:我认为它的价格还是偏高,相对于我们现有的工资水准。
北京市民:在两三年之内是不会买房的,我觉得现在房价动荡太大了。
短短几个月,从刚需复活到投资客进入、从量价齐跌到量价疯涨、从频频流拍到地王归来,多座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出现了V字型的急剧反弹。与楼市相仿,中国股市沪深两市上半年也分别上涨75%和95%,A股市值一度在本周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一时间,资产价格泡沫论又开始被大家关注。
同期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 经济学家 华生:现在从政府的决策来说,确实他面临着一个比较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看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宽松,政府投资的拉动,已经开始会带来一些隐忧,另外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并不是很明确,那么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所以又担心如果现在在宏观政策上调整过早的话,是不是使得经济回升的步伐半途夭折,是吧,如果完全不采取措施,又担心这个措施是不是出台晚了以后,下一步使得资产泡沫或者通货膨胀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宏观经济政策在现在确实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敏感期。
如果把2009年7月的中国经济比作一枚硬币,那么一面是来之不易的复苏,另一面就是泡沫初现的资产市场,一面需要进一步巩固经济上升的基础,另一面新的风险新的问题又开始显露,下一步,究竟怎么办?
主持人:在周四,国家统计局公布宏观数据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是否面临通货紧缩的危险。但有趣的是在老百姓这里,包括很多的学者前一段时间一直担心出现通货膨胀的危险。这种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谁都看得到。这几个月,中国股市一直出乎预料地在涨,领先全球。而同时,房价也出乎预料地不断在涨,很多楼盘价格早已回到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价位,甚至更高。而猪肉、蔬菜、水果价格也大幅度波动,再加上银行发出去7万多亿的贷款,赶得上2007年信贷增量的两倍,这是全面复苏还是全面泡沫?这是通货膨胀的前兆还是继续走向通货紧缩?最关键的是,我们是要一个好看的数据,还是让老百姓看到改善中的民生呢?
短片三 为了数据 更为了民生
深圳发展银行 袁丹旭 总监:我们前5个月卖的量,销售量跟去年全年比还超出一点点。
在深圳发展银行,一支去年几乎卖不动的基金,最近一下子就卖掉了近3个亿。
在杭州,当地一家房产中介的老总这样来形容生意的火爆。
浙江裕兴不动产经纪有限公司 董事长 张裕兴:火爆到我们现在合同签到(夜里)一两点钟是很正常的。
菜百公司 销售员 :现在好多老百姓都靠投资一些金条来抵御通货膨胀。
菜百公司 销售员 :我们公司上半年销售实现是26.2亿,同比上升了近18%。
楼市、股市,基金、黄金,如果这些受访者说的都是事实,那么,这样的火热,到底蕴含着什么呢?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赵锡军 :我们不能排除说以后某些领域里头的变热会不会带动其它的领域里头也变热,出现一个通货膨胀的压力,甚至更糟糕的,出现一个价格上去了,通货膨胀上来了,但是经济没上去,出现这种滞胀的状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张晓晶:如果我们大量的资金支撑了我们资产的一个泡沫,而没有对实体经济起一个积极推动作用,那么将是很危险的,更别说我们的货币政策都有滞后效应,我们现在看不到物价上涨,但是几个月以后呢,半年,甚至更长一点儿时间,那么它的效应可能就起来了。
同期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 周德文:现在温州在房地产市场上可能至少有1000亿的资本进入。那么随着温州购房团可能进一步地出去,也可能这个投资数量还会增加。
事实上,尽管目前对中国接下来的情况还很难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判断,但是,无论是大大小小的投资客,还是普通的民众,似乎大家都已经开始为下一轮的通胀做出准备。更令人担心的是,在楼市的投资大军中,温州炒房团还算不上什么主角,一些掌握着大量信贷资金的央企和地方国企更引人关注。就在半个月前,以40.6亿元的天价摘得北京“广渠路15号地”的中化方兴,正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而在此前后,在广州、上海、浙江等多个省市,在不断刷新纪录的“地王”背后,几乎都有国企的身影。
点击回顾视频>>>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赵锡军 :一些大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大的投资主体,/本来应该进入到长期领域里头去的,由于长期领域的预期不清晰,都集中到短期的领域里头去了,所以导致某些短线的投资就非常非常膨胀。我们还是希望这个经济的增长是一个持续、稳定和均衡的增长,不希望出现这种不均衡的增长,因为不均衡的增长带来的就可能后边有巨大的调整。
清晨六点,在北京海淀区税务所,离上班还有几个小时,但是这里已经排起了长队。他们都是来缴纳二手房交易契税的。据了解,其中有不少人都是在这次房价涨起来之后才决定出手,仓促中有些无奈,更有些恐慌。
一组购房者 同期
1:本身看好了,就是那个价钱,但是过几天又把价钱涨上去了。
2:房子越炒越高越炒越高,炒得我们卖了房子买不起房子了。
现在看来,经济复苏,并不是一个政策上简单的目标,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复苏的过程。
经济学家 华生: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它会对实体经济反过来产生影响,对我们自己的收入预期,消费行为都会产生扭曲影响,所以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对经济增长不利,对老百姓持续改善、提高生活水平不利。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赵锡军 :你从一个心理预期很平常的,很平凡的这么一种状态,很稳定的状态,突然之间变成一种不确定的状态的话,对老百姓来讲是一种巨大的心理的刺激。/如果这种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波动的频度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那么老百姓某个时期心理预期很高,某个时期心理预期又很差,很悲观,这样悲喜交加,最终的结果,老百姓就越来越倾向于什么呢,投机。
毫无疑问,对于起起落落的市场供求规律,恐怕没有人可以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才能让市场的剧烈波动逐渐平缓?如何才能让每一个普通公众对未来都有稳定而且可以承受的预期?如何才能保护人们不需要再为市场的波动付出巨大的代价?在2009年经济调控的关键时刻,这一点显然尤其重要。因为一个健康的经济,首先就一定是个让百姓有信心的经济。
主持人:数据很好看,大家很开心,但是好看的数据也提出两个大问题。第一,对国内经济冷热的判断更加复杂,这道题越来越难答,还不能答错。第二,国外的复苏状况依然不乐观,依然在冷风之中,那么我们的开心能持续多久?是被国外的冷重新带冷,还是带着世界慢慢热起来,这样的问题恐怕现在谁都无法给出答案。但是无论国内国外,对这次金融危机判断都拿百年一遇来说事,既然是百年一遇,更谨慎一点总没有错,我们不一定要成为什么救世英雄,但避免犯判断性的错误却的确是应该做到的,相信不会这样。
人物回顾:
陈同海:一审死缓
本周,备受关注的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受贿案一审宣判。经审理查明,从1999年至2007年,陈同海受贿金额约合人民币近2亿元,不仅受贿数额巨大,这位陈总经理在任职期间的所作所为也让人吃惊,与某公司商谈40分钟,就决定出资2亿元入股,对某赛事赞助8亿元,竟然没有经过董事会讨论决定;而这位陈总,平均每天的职务消费,更是高达4万元,对此,陈同海说:“每月交际一两百万算什么,不会花钱,就不会赚钱。”本周,受贿罪,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这就是陈同海得到的一审判决。
阎政平:抛砖引“玉”?
“我承认这是违法,但有别的办法吗?”兰州74岁退休教师阎政平,因自己和众多行人的生命在斑马线上得不到保障,决定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心中积聚的情绪。本周,这位手持砖头连砸30多辆闯红灯违章车的老人,所作所为也引发了一场全社会的激烈争论。本周四,兰州交警部门公开回应,将通过加派警力、增设抓拍、监控等措施,让斑马线真正成为平安线。抛砖真能引玉吗?希望这位老人的极端行为,能促进兰州交通秩序的改善,但他手中的砖块,却不应成为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范振宗、许荣淑:顺应潮流
“连看看都不行?又不是洪水猛兽。”本周,带队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民进党元老范振宗、许荣淑,在承受着自家政党施加的巨大压力。前几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民进党一方面污蔑共产党“统战”、另一方面指责国民党“卖台”。这次自己人要来,不但一直在给范振宗打电话劝回,甚至党内还通过了建议将两人开除党籍的提案。而在参加两天论坛后,范振宗和许荣淑更多的则是感慨,“国民党改变了,大陆也改变了,民进党如果一成不变,会被潮流淹没。”
万金刚:城市守护者
本周,乌鲁木齐在恢复平静,而这场送别,却令人心潮难平。“七.五”事件,武警乌鲁木齐市十二中队中队长万金刚,带领8名战士与公安特警一起对闹事人群进行劝阻,面对暴徒从四周用石头、砖块的猛烈攻击,万金刚和战士们始终保持克制,坚持依法处置、文明执法。在抢救被暴徒打伤的战友时,3名暴徒从万金刚身后突然用石头猛击他头部,万金刚最终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本周五,战友、亲人以及无数普通民众,在泪光中为英雄送行。
点击回顾视频>>>
主持人:这一周的好几个人都似乎与一个关键词有关,那就是坚持。兰州老汉明明是一个违法的行为,他自己也清楚,但他依然坚持自己不为此后悔。我想我们都知道闯红灯不好,并为此气愤,但更该坚持一个底线,那就是一切得建立在守法的基础上。范振宗、许荣淑作为参加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民进党代表,虽然出发之前接到禁止登陆令,但他们依然坚持参会,我相信就如同台办王毅主任所说,历史将会证明他们的坚持是正确的。好,接下来走进《新闻周刊》选出的本周人物,他们的坚持让我们感动并兴奋,在矿井下被困25天后,他们获救。
本周人物 奇迹生还
7月12日 中午11点20分
距离晴隆县新桥煤矿“6.17”透水事故发生25天
救援人员 李兴维:我看到灯亮过后,我就叫我们的工人,我说我们的人马上下去,/然后我说你家里哪里的,他说是河南的,我说其他人还有的吗,他说没的。
救援人员 屠定平:我把他背下来的时候他一直喊渴,跟我要水喝,就可以看到肋骨是露出来的,就是饿的原因。
7月13日
三名获救矿工被转运至贵阳接受治疗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生:由于长期在黑暗、潮湿,还有恐惧、饥饿的情况下,他的皮下脂肪已经消耗殆尽,有肌肉的萎缩,有比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的紊乱,有肾功能一定程度的障碍。
25天,整整604个小时,在“6·17贵州新桥煤矿透水事故”中被困井下的3名河南籍矿工——赵卫星、王圈杰、王矿委,在没有任何食物来源的情况下一直坚持到获救一刻,创造了挑战生命极限的奇迹。当救援队员发现他们时,获救矿工王矿伟无声地哭了,却因为严重脱水而没有了泪水,而三个以前130斤左右的汉子,体重都只剩下不足80斤。但他们升井时神智清醒并能进行简单对话,其顽强的生命力令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
记者:你们这几天在下面是怎么过的?
获救矿工 王圈杰::我们就喝水。我们也没啥吃的。
记者:你们三个之间是互相鼓励的?
获救矿工 王圈杰:(点头)
记者:在下面怎么想的?
获救矿工 王圈杰: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救我们出来的。
2009年6月17日早上8点 贵州省晴隆县新桥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科主任、博士后王艺明教授(电话采访):发生这种透水事件之后,他们三个人往上面跑,就跑到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方,那个时候他们就有一些恐惧心理,当时就想到会不会活着出去,然后这个时候,其实他的动力就是到处寻找出路,找看看有没有什么洞,大概有四个小时之后,水就慢慢减小了,那么他们求生的欲望也就更强烈了。
如今在贵州医学院附属医院ICU病房接受治疗的三名获救矿工,在他们对心理医生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我们也开始知道,25天来,在险象环生的百米井下,在那个高不足1.7米面积仅四平米的平台上,三名矿友如何突破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极限,又经历了怎样的井下生存和心理考验?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科主任、博士后王艺明教授(电话采访):下边有一个大井架的一些木料,木料上面有一些树皮,他就吃那个树皮,吃完两天之后消化不了,他就不吃了,不吃了他就靠饮用巷道顶端渗漏的水来维持生命。我说那你们后来饿不饿,他说我们后来,第五天之后,饥饿感就消失了,他们每天就是接水、喝水,其余时间我说你们干什么,睡觉,他说保存体力,他说我们很少说话,但是就是一旦要说话都是鼓励的话。
新桥煤矿透水事故发生后,由于矿主瞒报延误了时间,加上事发地偏远道路多为山路,以及强雷电、大暴雨等因素,当第一批救援人员赶到时,距事故发生已整整一天。而当三名遇险矿工在井下坚信会等来救援的时候,井外搜救工作已经艰难展开,而且从开始之后,20多天来从来没有停止过。
点击回顾视频>>>
抢险指挥部副指挥长 陈晴:我们进入抢险以来,我们已经遇到了六次大暴雨的雷雨天气,由于我们这个矿它地处偏远,属于电网的末端,由于天气打雷,就会影响到我们的供电系统,所以说我们在这次抢险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是困难重重的。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科主任、博士后王艺明教授(电话采访):这个时候他们身边有的一个东西就是有一个电子表,还有几盏矿灯。他在什么情况下用呢,比如说他听到出水声音,可能他就下去看一下,灯就亮一下,听到风吹的声音,他就想是不是救援了,他们就开一下,亮一下,相当于给救援的人发信号。等待救援大概有15天之后,电子表就没有电了。他们就一天天的就是猜测。后来出来之后,我问他们,你们估计到大概有多少天,他说我们估计有30多天了。
有了岩壁的渗透水,以及救援队从通风口输送的空气,三名矿工决定平静等待。一个电子表,三盏矿灯,成了他们唯一拥有的求生物件。原本只能使用10多个小时的矿灯,最终却坚持了25天,灯光虽然微弱,却是他们发出的强烈生命信号,救援人员也正是通过深井中的一缕微弱亮光发现了他们。而在电子表都停止了走动之后,又是什么样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三名矿工的生命在井下依然延续?
获救矿工王矿伟妻子 梁玉婷(电话采访):当时我们也是想他们的希望非常渺茫,当时当地政府打电话来告诉我们说他们平安的上来的时候,我们也是非常激动,在这里大哭了一场,如果不是人家当地政府尽力的挽救他们,可能他们就没有第二次生命的机会了。
三名矿工的绝处逢生,也让他们的亲属在20多天的漫长等待中,经历了人间的大悲大喜。矿难发生后第三天,三名矿工的亲属就结伴从老家河南汝阳赶到事发地,并被当地政府安置在距事发煤矿5公里外的一个招待所里。
获救矿工王矿伟妻子 梁玉婷(电话采访):19号下午我得到消息,当时心里觉得非常的悲痛,因为我们全家,还有两个小孩,全靠他一个人来维持这个家。
获救矿工王矿伟今年36岁,有一个12岁的女儿,和5岁的儿子,以及年迈的双亲。而另外两名矿友王圈杰、赵卫星和他年龄相仿,家庭状况相似,并且同为河南汝阳县城关镇河西村人。几年前,他们一共7名同乡从河西村一起来到贵州这家煤矿务工,由于另外4人当日并未下井,所以才逃过一劫。
获救矿工王矿伟妻子 梁玉婷(电话采访):他做矿工做十几年了吧。我们那个县是贫困县,我们那个山区土地薄弱,每年就没有多少余粮,全是靠他们出来打工来维持家用。以前也担心过,但是他没有什么技术,他从事这个矿工,工资可能比较高一点。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科主任、博士后王艺明教授(电话采访):三个人平常关系都非常好,非常密切.。他们听到有水声,他们想着可能是政府在救援他们,/所以他们就抱着这种信念,还有强烈的求生的欲望,还有对家里面人的牵挂。他们想如果他们完了,他们整个家就完了,这是他们的原话。其中的那个王圈杰,我觉得他心理素质最好,他就是非常乐观,他当时跟我讲了,他说他认为他那个体质出来只要喝两碗稀饭就好了。
2009年7月17日 贵州医学院附属医院ICU病房
矿工与医生交谈
虽然身体仍然十分虚弱,但三名获救矿工的胃肠功能正在逐渐恢复,医院预计下周一可能脱离危险。对于这三名远赴他乡挖煤养家的河南同乡来说,他们在井下的守望相助和顽强求生让所有人为之感动和惊叹。来自家乡的慰问团赴贵州看望了矿工家属并送来慰问金,而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则承担了他们所有的治疗费用。而对于未来,赵卫星、王圈杰、王矿委都说,短期内他们不想再下井挖煤,但对以后的生活来源却感到担忧。因为他们的肩上,还会重新担起生活的重担。
郑智化《老幺的故事》
黑色的煤渣 白色的雾
阿爸在坑里不断地挖
养活我们这一家
娇纵的老幺倔强的我
命运是什么我不懂
都市才有我的梦... ...
主持人:很多人都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让三名矿工得以坚持下来,并创造了奇迹。但同时我们别忘了另一个坚持的可贵,那就是井外救援队伍长达25天,但绝不放弃的营救。井下与井上的共同坚持,才是这604个小时生命奇迹诞生的真正原因。谢谢这不放弃救援的行动背后,所深深藏着的对生命的尊重。
主持人:杭州飙车撞死人案发生之后,如何减少城市当中的飙车行为成为人们关注的事。本周看到一张照片是北京交警给汽车贴上了一个幽默的卡通车贴,上面不是禁止超速等字眼,而是“NO飙车 我很低调”。显然这是一个很时尚、也很符合年轻车主语言习惯的提醒语。北京崇文交通支队制作了两万多个这样的车贴,发放完毕之后还将继续制作,但愿这样有人情味的车贴不仅让人会心一笑,还能真正起到劝阻的作用。好,接下来咱们看看本周还有其它哪些特写。
点击回顾视频>>>
相约而去 大雨中的八宝山
7月17日,北京,很多人冒着雨,要特意赶来送别一位93岁的老人。他们当中,有同事、亲友、学生,更多的则是慕名而来。两天后,另一位老人的告别仪式,也将在这里举行。
七月十一日的凌晨4点半,任继愈先生在北京医院逝世,4个小时后,季羡林先生也在北京301医院离世。对学术界、文化界乃至整个华人社会来说,两位老先生在同一天离去,算是一个大事件。几天来,在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前来悼念的人很多,而更多的,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来表达自己对两位大师的敬意。
群众:怀念两位老人的采访
两个老人,季羡林比任继愈大了5岁;而两位在同一天离去的大师,也划出了两条极为精彩而相似的人生轨迹。他们都出生在山东,相继到北京求学,一个在清华,一个在北大。后来,他们又同在北大任教,两个人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堪称“泰山北斗”。任先生作为我国宗教研究的开拓者、著名哲学家、《中华大典》的主编,他所著的《中国哲学史》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是中国高等学府的权威教材;而季先生更是精通十二国语言,在语言学、历史学、佛教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一生著文超千万字,是中国东方学的大家。
任老:我喜欢学生,教书多年了,我喜欢学生。
季老:我生活的第一需要就是工作,不停地工作,不写不行。
或许,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两位先生具体的研究内容,大家更为熟知和敬重的,则是两个人 “著作等身”之外的那份人文精神的象征。任先生的学术地位令人仰慕,但他却以“不赴宴、不过生日、不出全集”的“三不主义”,几乎谢绝了外界给他的所有荣誉。而季先生,也在晚年坚决推掉了 “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这三样荣誉,他还曾说:“我不是搞中国文化的,更不是搞哲学的。毛主席最推重任继愈。说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你们最好去找任先生。说我是国学大师,是外行话。”两位先生的低调和谦逊,也是他们除学识之外能被称为大师的最好注解。
季老:我做人的标准是朴实、真实,不耍花腔,不愁衣服不好看啊,吃的不好啊,人活着不是为了穿衣吃饭的
任老:因为科学这个真理,他就是很平凡的他就是真理,太稀奇古怪的,太新奇的不一定是真理,真理就是很朴素,很平凡,大实话,往往是这样的。
各地纪念两位先生
或许,除了他们过人的学识,两位老人给我们留下的更为珍贵的,就是对真理的追求。朴实、真实,平凡、朴素,尽管他们生前不曾应许,甚至公开拒绝过诸如 “大师”、“国宝”等头衔,但是,今天,当人们依旧以这些头衔来送别他们时,没有浮躁、没有扰攘,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与合理,这是我们存于内心的敬意。于是,在一篇又一篇纪念两位老人的文章中,我们也愿意与大家分享这样的文字:“如果季先生独驾鹤西去,堪为他撰写墓志铭的,大概是任继愈先生;而如果独独任先生故去,其墓志铭由长他5岁的季先生来做,也再恰切不过。然而事实是,二位先生在同一天辞世。”或许,在两段精彩的生命旅程中,在共同对于真理的探询中,2009年7月11日,两个老人的相约离去,才是他们最好的墓志铭。
季老:现在年轻人出国下海,我不反对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但文化的事情,还是需要有人去坐冷板凳的。
任老:我们也是借前人栽过的树底下我们乘过凉,也希望栽一点树给后人乘凉,我们也要给后人留下点儿才行,这样的话社会才不断地在前进,文化才不断地在积累。
主持人:好了,下周的事咱们下周再聊,《新闻周刊》,祝您周末愉快。
责编:刘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