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谁为农民工维权(2010.03.13)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2日 17:2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点击观看节目视频

国家总理帮农妇讨薪、河南民工开胸验肺,这些听上去有些难以置信的故事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生活里,故事的背后是一个被称为“农民工”的群体,以及诸如欠薪、工伤、合同纠纷等等这些不断困扰,甚至给农民工造成伤害的社会痼疾。在全国两会期间中华全国总工会建议全国人大将“欠薪罪”写入刑法,明确对欠薪逃匿等恶劣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全国总工会的这项建议在两会代表委员,以及社会各界迅速引起热议,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再度成为焦点话题。今天的《新闻调查》就让我们走近农民工,走近他们的维权故事。

解说:在中国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诞生了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像候鸟一样在农村和城市之间迁徙,为了生存,更为了过上体面的生活。但是在现实中,他们也饱尝着困扰、无助,甚至苦涩,“年年追薪 、年年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已经学会了黑色幽默。那些出人意料的行为被戏称作创意讨薪、创意维权。可是,方式越有“创意”,背后的故事就越辛酸。

2005年5月,18岁的打工青年王斌余手刃4人,重伤1人,因为他讨要的5000多元工钱只拿到了50元,并遭到老板的谩骂。2006年,19岁的王斌余被判处死刑。

就在同一年,全国各地劳资纠纷数量在迅速增加。2009年,在返乡的7500万农民工中有5.8%,即406万人被拖欠工资。在这其中 70%的纠纷,通过政府职能部门或者司法途径解决,还有30%得不到解决。
就在两会期间,与农民工相关的话题受到热议。

这次论坛似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人们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工会,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工人组织,能否在今天的中国错综复杂的劳资矛盾中发现症结、顺势而为,成为维护工人权益的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呢?《新闻调查》记者来到浙江义乌,义乌市总工会在2008年,因开创“社会化”的维权模式,而获得了政府创新奖。那么,义乌市总工会究竟是如何为农民工维权的呢?

他们是餐馆的服务员,看上去应该属于80后,上月的薪水只发了一半,他们找到义乌市总工会要求拿回薪水,工会能办到吗?

他们是建筑工,三个月没有拿到工资,他们也向义乌市总工会求助,工会有办法吗?

他们是装配工,来自四川,正准备走上法庭,他们本想从企业要回拖欠的工资,却反而成了被告。义乌市总工会的工作人员出现在他们的身边,这场官司能打赢吗?

服务员、建筑工、装配工、制衣工、木工。每年有多达130万的农民工在义乌就业,组成身强力壮的产业工人大军,他们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这个城市的本地户籍人口。每年,他们和企业之间的劳资纠纷多达数万起,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那么,出现在各种利益冲突漩涡中的工会,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能为这些工人做些什么呢?故事要从十年前说起。

现在你们碰到困难,我们不会不管的。

1999年3月,义乌市总工会调来了一位新的工会主席,他叫陈有德。当时,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从此往后义乌市总工会将和农民工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专门跑工会口的义乌电视台记者陈刚,与陈有德刚接触就发现,这位工会主席有点不一样。

被陈刚称为非典型干部的陈有德,当工会主席之前一直在乡镇工作,做过乡镇长和党委书记,风风火火惯了的陈有德来到义乌市总工会后,总在琢磨要实实在在地干点什么。

记者:你当时是怎么来设想自己在这个岗位上的一个计划?

1999年初夏,义乌市总工会开始了对全市劳资关系的调研,陈有德希望能从社会的现实中寻找真正的答案,工会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他叫朱建林,老家在距离义乌200公里之外的开化山区。早在1989年,朱建林就来到义乌打工。

朱建林:我们算第一批一心想改变家里的生活条件,那边干活确实(很苦),那时候我们中午十二点钟,很热的时候我们都出去干活,好像力气换来的那都是。那时,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已经红火起来。

也带动了当地个体加工企业的兴起。

葛海友(义乌市总工会):义乌人很发奋的,白天晚上都会做,很刻苦的。所以说家里人一边摆一个摊,一边请几个人帮忙,就是说开始先办厂,所以这就是个体企业办厂的萌芽。当时的工厂叫做三合一的多,吃、住、工作、睡都在一起的,而真正的符合规范建设的工厂是很少的,农民工本身没有什么主动权,可以说老板就代表法律,他说的话就算数了。他说给你多少钱就给你多少,他说有的时候你稍微表现不好一点,工作不(认真)点,一句话他就可以叫你走人,可以不给你工资。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