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
1月19日,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8名中国维和警察终于回到了祖国,当举国为他们哀悼的时候,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海地地震发生的当天,也就是2010年1月12日,正好是中国派出维和警察进入到第十个年头的第一天。在过去的九年时间里面,中国维和警察以出色的工作表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同时他们还保持一项令各国维和部队都非常赞叹的记录,这就是"三无","无一伤亡、无一违纪、无一退返",然而地震改写了这一记录,8名维和警察的遇难,为中国的维和事业染上了悲壮的色彩。
解说:历史总是充满巧合,海地地震发生的当天,其实正是中国派出维和警察第十年开始的时候。八名维和警察用他们的生命为维和十年的总结染上悲壮的色彩,而当我们检索他们的个人履历时,中国维和警察的十年历史也就会就此展开。
解说:东帝汶,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起点。1999年,刚刚通过全民公决赢得独立的东帝汶,陷于动荡和暴乱之中。1999年9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投票决定:批准国际维和部队进驻东帝汶,允许国际维和部队使用一切必要的武力手段来制服暴乱的东帝汶民兵。总共有15个国家表示愿意提供军事和非军事维和力量。时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沈国放表示,中国政府将向东帝汶派遣民事警察。
2000年1月12日,中国派出15名维和警察奔赴东帝汶,揭开了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中国警察从此登上了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舞台。
但是这15名中国维和警察的第一站却是到澳大利亚的达尔文市,接受联合国的考试评估,合格之后,他们才能到东帝汶执行维和任务,不合格,则要被自费退返。
李明海(前驻东帝汶维和警察):跟我们一同去,前后几天去的巴西的警察。我印象5名还是8名警察,他们可能比我们早一点,考试完之后,其中有一名就给退返了。所以大家非常紧张,紧张并不是费用问题,主要是中国警察第一次派往联合国,作为联合国维和的成员之一到任务区去,完了之后大家如果真的考试不合格被退返了,国家的荣誉这玩艺儿,大家感觉这个压力特别大。
解说:联合国的甄选考试是按照英语的阅读、听力、写作、口语和汽车驾驶的基本操作、道路驾驶、射击的枪械拆装,5米速射、7米速射这个顺序进行的。它还采取突然死亡淘汰法,有一门不及格就立即被淘汰。
15名维和警察走出国门,还要面对未知的考试结果,这和当时整个维和工作刚刚开始,一切尚在初建阶段有关。
记者:从2000年1月的时候,往东帝汶任务区派了15名维和警察,在当时公安部在这方面有准备吗?
陈三虎(公安部国际合作局 副巡视员):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新的尝试,2000年3月公安部成立了维和警察工作领导小组。同年10月,我们公安部国际合作局才成立了维和处,我说这个概念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我们2000年1月派出维和警察的时候,在我们这儿还没有一个管理它的机构。
解说:15名维和警察顺利过关,这才开始执行真正的维和任务。
根据《联合国特权豁免公约》第六款的规定,联合国民事警察主要的职责是监督派驻地警察执法,帮助维护社会治安,培训当地警察、协助重建当地司法体系。在维和任务区,联合国民事维和警察受联合国维和民警警监的领导。不管以前他们在本国的警察系统中是什么级别,到了任务区都要从街头巡逻开始干起。而且按照联合国的规定,民事警察在联合国领取津贴,但吃住都要自己解决。
徐志达(前驻东帝汶维和警察):门一开门就要掉下来的感觉,窗户缺了好几块儿玻璃,蚊子都是自由出入的。
李明海:因为它水源的污染非常严重,因为它骚乱之后,有些尸体在河流中很多,疾病也特别多,所以联合国不让吃当地的蔬菜。我们根本就没想到,往任务区带点蔬菜去,或者带点维生素这药品,没想到。
一天就吃这么一顿,你说好不好吃?
解说:在最初的巡逻工作中,中国维和警察任劳任怨,很快就在一些危机时刻显示出对于各种案件的处理应变能力,让联合国维和官员们看到了中国维和警察的素质和警务水平。
两个月后,联合国驻东帝汶稳定特派团进行公开招聘,中国维和警察纷纷报名竞聘各种适合自己的岗位。来自中国刑警学院的廉长刚竞聘了总部的一个职位。
廉长刚(前驻东帝汶维和警察):全国竞聘的人比较多,因为我们任务区有40多个国家的警察,特别欧美大国竞聘比较多。
解说:廉长刚在国内是中国刑警学院副教授,从事过实际的侦查工作,还曾经在美国留学四年,学习刑事侦查理论,同时对西方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际工作经验,让他能够从容应对面试中的所有问题。
廉长刚:我们副总监英国人,对我的回答比较满意。最后说廉长刚,不要竞聘我们督查官了,直接任命我们总部的行政总长,行使整个行政事务的最高职权。
解说:行政总长相当于任务区的三把手,连长刚后来一度成为东帝汶维和警察副总警监,代理总警监,成为主管任务区的一把手,协调指挥43个国家的工作。
在联合国的这次公开招聘中,徐志达、李平也分别竞聘成功,成为帝力警察分局的局长,其他的各位中国维和警察也都以自己的能力竞聘到各个重要的岗位上。
就在15名中国维和警察用自己的能力赢得认可的时候, 2000年8月,公安部成立了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日后这里成为亚洲最大的维和警察培训中心,从中国选拔的维和警察再也不用到别国去接受联合国的考试了。
解说:2001年10月,中国向东帝汶派出了第三批执行轮换任务的维和民警。在这次地震中遇难的李晓明身处其中。他先是担任中国维和警队副队长,后升任联合国东帝汶警察司令部战略计划局副主任。
有人说,他的英语好得让同行惊讶。还有朋友说,他天生就是维和警察的料。结束在东帝汶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回国后,李晓明被借调到刚刚成立不久的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维和处,承担了维和警察选拔、训练、派遣等规章制度的起草工作,此后的十年履历证明,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维和警察,同时,也是中国维和事业的建设者。
解说:有关维和基础工作日渐完善,与之同时,是中国维和警察队伍的壮大。
2003年11月,中国向联合国利比里亚任务区派遣首批5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首次向非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
2004年1月,中国向联合国阿富汗任务区派遣一名高级警务顾问,这是中国警察首次参与阿富汗维和行动。
解说:2004年4月,中国向联合国科索沃任务区派遣首批12名维和警察。作为专家型人才他们都被分配到技术、管理等关键岗位,直接免去了基层巡逻的环节,这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是非常少见的。中国维和警察用自己的能力赢得了联合国的信任。
与此同时,中国维和警察的基础工作也日渐成熟,不仅能够对整体的维和工作进行宏观把握,也能更好地应对来自联合国对维和工作的要求。
陈三虎:我想应该从2004年 、2005年以后,我们对维和的这种把握,我觉得跟那个时候已经是天壤之别了。无论是我们在整体上的宏观把握,包括是向什么地区,派我们的维和警察,这个地区是个什么状态,这个地区联合国已经派出了多少人,这个地区我们派出维和警察时机成熟不成熟,实事求是地讲我们都已经有考虑,这个时候我觉得就应该说情况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了。
解说:2004年2月初,位于中美洲的海地突发政变,各派互相攻伐,治安极度恶化。2月29日清晨,第一个"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辞职,流亡海外。同日,多国部队进驻海地,维护海地的和平与稳定。
4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成立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的1542号决议,决议规定,向海地派遣包括6700名军队人员和1622名维和警察,其中包括6支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的维和力量。
中国接受了联合国向海地派遣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的请求。
如何选拔、如何培训、如何装备,当时正在国际合作局维和处借调的李晓明已经是相关工作的骨干。
解说:2005年10月,在这次地震中遇难的郭宝山调任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负责维和警察事务、警务合作和外派警务联络官等方面的工作。在中国维和警察从初建到成熟的阶段,向外派遣成建制的防暴队参与维和行动,这又是一次全新的开始。
记者:从2000年1月首次派出去的15名警官到2004年,派出成建制的武装的维和警察队伍区别到底在哪?
陈三虎:派出一个整建制部队,对部队无论从管理、保障,还是作战这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时候要求我们这个队伍,更有战斗力、更有法律意识、更有灵活处理这种复杂社会地区和复杂任务的能力,把握的能力。我想对这个要求,包括他一般从指挥员到底下防暴队员的要求可能更高一些。
解说:2004年6月,全国公安机关选调精兵强将到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集结,参加首期维和警察防暴队的培训。
经过3个多月的严格培训,包括13名女警在内的125名民警顺利通过了联合国的考核评估,2004年10月17日,中国首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从首都机场启程出发。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派遣成建制的具有武装性质的警察队伍参加维和行动。时任公安部治安局副处长的赵晓讯担任防暴队的党支部书记和大队长。
赵晓讯(首支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支部书记 大队长):这是我们当时自己设计的礼服。
记者:这跟普通的警察衣服有什么不一样?这不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
赵晓讯:是。
记者:多了一面国旗。
赵晓讯:多了一面国旗,多一面名牌。当时我们去是上了飞机之前,每个人都写了一封遗书,我跟我们的队员开玩笑就说了,我说既然我们选择这条路,有可能就是不归之路了。我说一脚踏上这个飞机,大家先不要想着怎么回来,当时我记得这个联合国给我们每个人都买了保险,当时填保险的时候,很多人都掉下了眼泪。因为这个保险里面就是说,你胳膊受伤了是多少钱,腿受伤了是多少钱,你人死亡了是多少钱,每一种意外情况都有,不同的保险的价格。
记者:你在填写这份保险的时候,你心情是什么样的?
赵晓讯:应该是觉得很沉重吧,但是我觉得既然是国家需要,我们作为一个男儿,特别作为一个警察来说,能够给国家做出一些事情,我觉得我们都非常高兴的。除了我之外,我的队员有的当时最小的才22岁,我可以说他们在家里,有时候起床连被子都不叠的,就这么一个孩子就跟着我们,就为了国家,为了有这么一个经历,义无反顾地就踏上维和之路,其实我在内心里确实很钦佩他们。
解说:经过20多个小时的飞行,中国首支维和警察防暴队安全抵达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与9月18日先期抵达海地任务区的30名先遣队员会合,开始执行为期半年的维和任务。按照联合国的要求,防暴队的维和使命主要是,配合和支援维和警察或当地警察的执法工作,处置群体性治安突发事件,参与重大公共活动的现场警卫,以及协助组建、培训当地警察防暴队。
记者:落了地以后第一件事情要做什么?就是找营地?
赵晓讯:落了地以后,并不是找营地。落地以后联合国一个接待我们的官员就给我们交代了任务,当时我们这个防暴队,经过联合国评估被认为是素质非常好的一支防暴队,所以它是把这个太子港两个非常危险的地方,交给我们防暴队来进行控制,一个是太阳城;一个叫布莱尔。这两个地区,在当地每天都会有枪战的,每天也会有伤亡出现的。一般正常的人都不敢进这两个地区,然后营地,我说我们住哪儿?它说住哪儿是你们自己解决的事。
记者:怎么自己解决的?
赵晓讯:那就完全靠自己,后来我们找到个仓库,后来经联合国同意以后,我们就把这个仓库征用了,但这个仓库非常乱,里面到处都是垃圾跟污水,后来我们就是用了12天的时间把这个清理,然后翻修、抹了水泥,把我们带来的板房在里面整个盖好了,然后进行周边的消毒,我们就住进去了。
记者:那这12天你们是在哪儿解决住的问题?
赵晓讯:这个是我们不是12天,我们是用了12天把这个盖好了。
记者:是啊,那这12天你们怎么解决?
赵晓讯:我们在这个下来,我们是下了飞机之后是在野外住了将近两个月,才发现这个仓库,然后用了12天把这个仓库盖好了。
记者:在外面野地里住了两个月。
赵晓讯:对。
解说:2个月的野外宿营,12天的加紧施工,防暴队终于有了自己的固定驻地。
修建驻地的一切都是从国内运送来的,由于从接受联合国的请求,到防暴队出发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为了在这短暂的三个月里完成从制单到采买的工作,公安部相关部门加班加点。
在此次地震中遇难的赵化宇当时是公安部政府采购办公室副主任,为了尽快整理出装备清单,连续通宵加班,有一次因劳累过度昏倒。
五年之后的2009年,赵化宇本人也加入到维和警察的行列中,成为中国驻海地维和民事警察的队长。
解说:太阳城,海地首都太子港最大的一个贫民窟,是当地非法武装的最大据点,经常发生交火和恶性犯罪事件,甚至一些海地人也不敢贸然进入。2004年,匪徒向太阳城一处警察分局扔进手榴弹,将警局炸为一片废墟、炸死2名警察,那之后,太阳城就始终没有再设警察局。
而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的任务,就是要尽量恢复这里的秩序。
记者:那你们自我保护的设施有什么呢?
赵晓讯:我们每人装备是比较精良的,因为这次我们这个国家对这个维和任务是非常重视的,它给我们这支队伍,应该说是在任务区装备最精良的一支队伍,我们每个人一把长枪、一把短枪,长枪是我们国家最新的95式步枪,手枪用的是92式的,也是最新式的手枪。另外我们配的交通、通信都是最先进的。
记者:这些能不能保证你们在这两个最危险地区的安全?
赵晓讯:这些装备只能说给我们执勤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说它不能完全保证我们在那个地方的安全,因为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在街面上进行巡逻。
记者:这很危险吧?
赵晓讯:我们在明处,非法武装都在暗处,所以说你很难保证你什么时候会出现这个牺牲或者说伤亡。
记者:你遇到的最危险的情况是什么?
赵晓讯:遇到很多次,有一次我刚去的时候,我拿着望远镜在观察地形的时候,突然这个我这附近就是遭到了枪击,也离我的左、在我的左腿边上大概有1米左右就是打了这个,我估计打了可能是一梭子子弹,估计有30发左右,当时把我整个这个身上溅的都是土,但是就偏差了一米,如果是再往右侧,往我的右侧移一米,我身上可能就是30多个弹孔出现了。
解说:据统计,仅在海地的首都太子港,散落民间的枪支多达五万多只。因此维和防暴队在对任务区执行日常巡逻的时候,也要时刻提防各种突发的危险。
为了保证安全,防暴队的队员在执勤过程中,要全副武装,身带重达五十斤的装备。而这套装备即使是上街买菜,也要佩戴齐全。
中国首支维和警察防暴队进驻海地一个月后,他们负责的太阳城和布莱尔的秩序得到了初步恢复。
赵晓讯:商店基本上就有的开门了,这两个区域有的学校的学生就陆陆续续开始上学了。
记者:你们主要是靠武力去维持秩序,还是说要靠这种谈判彼此之间的让步?
赵晓讯:没有,我们和当地非法武装除了枪和子弹接触以外,没有任何的接触。
记者:你们觉得在当地维持秩序的主要的手段是什么?
赵晓讯:一个是对非法武装就是用武力;另外一个我们跟当地的这个居民表现得非常友好,获得了他们的支持,有时候当地的居民主动地把当地非法武装一些情况,就是信息给我们透露,这样我们在工作当中,就是取得了很大的主动。
解说:从首支防暴队开始,中国维和警察就把自己的亲民传统融入到维和行动中,他们试图用这样的传统,让异国他乡处于动乱中的民众来认识中国警察。胡运旺是中国第五支防爆队的政委,在海地执行任务期间,他试图让自己的亲民行动更具特色。
胡运旺(第五支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我们主动提出来要把这些比如马什大街卫生比较差,就给当地的政府提出,要把这个街道进行整治。
记者:这是你们的分内之事吗?
胡运旺:这些不是分内,这是在一边执勤;一边安排来把这些道路的垃圾清理干净。
记者:换句话说,也可以不做。那为什么你们还做呢?
胡运旺:为了得到老百姓拥护联海团,拥护维和警察和维和部队。
记者:这一点重要吗?
胡运旺:重要。
记者:重要在什么地方?
胡运旺:因为这个是老百姓的安危,逐步趋于这种比较平稳的态势,你要把老百姓他需要什么,你必须要给老百姓这一块,把他发动起来,也就是我们国内说的群众工作。比如我们到太阳城,我们就在那儿办了一个中华武术培训班,太阳城有70多所小学,我要求它选20所,每个学校选两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在13岁以下。我们进行教什么呢?通过平时一了解,他们一看到我们就说教中国功夫,对中国的武术很感兴趣,去了以后一个是知道成龙、李小龙、毛泽东,其它都不了解。
记者:这也不是你们的分内之事。
胡运旺:这个就是在参加执勤活动以外,你必须要调配好警力来做一些有利于当地老百姓的事,通过这样以后,他就去宣传你,你看60个学生,一个学生回到一个学校,要传播多少。
解说:2005年,第一支中国驻海地防暴队即将结束为期半年的维和任务。联合国向他们授予了和平勋章。这项荣誉也被此后的中国防暴队所保持。
记者:联合国对你们这个首期任务,这半年是一个什么样的评估?
赵晓讯:联合国对我们首支队伍的评价,它认为我们这支队伍是联合国所有任务区当中的典范,不仅仅是这个作战英勇顽强,我们在当地也表现了很大的亲民,跟当地老百姓可以说是结成了一种鱼跟水的关系。老百姓从对我们的不理解、困惑,到最后我们临走的时候,主动地跑到我们营地给我们送行,而且还要求联合国,希望我们继续留在那儿,不让我们走。
记者:您在整个执行任务的,这个半年的时间里面怎么体会,怎么去认识理解这份工作?你们到底是去做什么的?
赵晓讯:我觉得我们去这个应该是来表达中国是个负责任大国,这么一个形象的,去把这句非常宏观的话落到我们具体的,每一项执勤工作中去,让海地的老百姓真真实实地去感受到,中国人民是非常友好的,中国派来的维和队伍是世界上最好的维和队伍。
解说:2005年4月18日,第一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在圆满完成任务后回国。从各地抽调的队员回到各自的属地,这当中包括来自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的5名官兵,欢迎的人当中,有一个名叫钟荐勤的小伙子,他是云南边防总队的宣传干事。在钟荐勤妻子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录。
日记片段:
提起他的维和情结,还得从首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凯旋回国之时说起。当时,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有5名优秀官兵参加了这次维和行动,他则参与了首支防暴队的宣传报道工作。一天,他把战友的维和制服借了一套穿在身上,兴致颇为高昂,让我帮他照张照片留个纪念。我见他如此高兴,心里定是充满对维和的向往,就说,干脆自己去得了。当时只是随口说说,没曾想,维和的种子已经深深植进他心中。
解说:两年后的2007年5月,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接到了组建第六支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通知。钟荐勤报名参选,顺利通过层层选拔,跻身125名正式队员之列,在防暴队中任宣传官兼战斗小队队员。
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教导员和志虹则凭借出色的英语成为防暴队的联络官。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副参谋长、曾因破获多起毒品大案而被公安部记一等功的李钦,担任了防暴队的政委。临行前,长期吸烟的李钦把烟戒了,因为"抽烟不利于部队的管理,也不利于在外国人面前展示中国部队的良好形象。"
因为有了钟荐勤这样一个宣传官,第六支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也许是留下影像资料最多的一支防暴队。
解说:解救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车辆、营救被围困的联海团雇员、防止歹徒冲击营地、营救被困的海地议员、市区平暴、夜巡莱卡"小太阳城"、武装押解要犯至机场、搜捕藏匿村寨的持枪匪徒,在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期间,钟荐勤拍摄了260盒视频,他还记录了自己的国际同行。
引自钟荐勤的日记:
"从太子港传来了不好的消息,一名尼日利亚维和防暴队员遭到武装匪徒袭击,被匪徒抵近射击,身中8枪,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我们在莱卡听说后非常震惊,同时也真切感受到了这场动乱的残酷。但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牺牲的尼日利亚维和防暴队员竟然是我的好友爱米诺警官。"
解说:2008年,中国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结束了八个月的任务期,回到祖国,但是很快云南边防总队再次接到组建第八支防暴队的任务。参加过第六支维和防暴队的很多人都再次报名。
八个月后的2009年6月,他们再次出征,成为第八支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李钦再次担任政委、和志宏再次离开4岁的女儿,钟荐勤也再次出征,临产的妻子为他送行。到达海地的第四天,他的小女儿出生了。
解说:2009年9月,这些年来一直为海地维和警队采购装备物资的赵化宇也来到了海地,这一次他是一名正式的维和警察,是中国驻海地维和民事警察的队长。可是刚刚工作二十天,他就感染了登革热。这是一种病毒引起的,由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突然,重症患者如不及时抢救,会在4至6小时内死亡。
而大部分联合国维和任务区都是疟疾、痢疾、登革热的高发区。
经过十几天的煎熬,赵化宇挺了过来。 尽管危险重重,但是精良的装备和后勤保障以及严明的纪律让中国维和警察始终保持着 "无一伤亡、无一违纪、无一退返"的记录。
解说:在重重危险中没有伤亡,在日常工作中没有违纪,没有因为违反联合国有关维和的各项规章而被遣返。这样的记录无论是对普通的维和警察,还是对于负责维和警察管理的官员来说,都值得骄傲。
记者:你像"无伤亡、无违纪、无退返",这记录要是保持下来有多大的难度?
陈三虎:我觉得特别难,无伤亡对一个队伍来说,证明他的整体的素养要高,指挥要有力,包括保障要得力,这方面才能做到。而且队员,我们的队员对自己必须要有严密的纪律,所以说这个记录要保持下来,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集体,这个记录一般保持不了。
解说:2010年1月13日,海地时间1月12日下午1点40分,由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朱小平、调研员王树林、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郭宝山和维和处的李晓明组成的维和工作组抵达海地,他们此行的任务是与联合国秘书长海地问题特别代表商谈维和工作。
一行人先到防暴队营地慰问了维和民警,然后就马不停蹄赶往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进行会谈。而这样的快节奏是朱小平一向的工作风格。
赵晓讯:他们走之前我知道他们去了,是和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要商谈咱们的维和工作。走之前,当时郭局长还跟我开玩笑说,说晓讯,这是最后一支了,说你要有空你也跟我们一起去吧。
解说:与维和工作组一同前往联海楼的,还有防暴队政委李钦、宣传官钟荐勤和联络官和志宏。
会谈开始大约四十分钟后,位于半山的联海团大楼在地震中瞬间坍塌。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正在联海楼外面执行任务的13名中国防暴队队员开始救援。与此同时,一个中国维和民事女警察和他的同在第一时间从废墟中救出了五个海地人。
时间分秒逝去。当地时间1月16日凌晨3时30分,太子港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营救现场,第一位中方遇难人员的遗体被发现。地震发生96个小时后,中国维和警察全部八名失踪人员都被找到
。
武和平(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我们派出维和警察,那么是应联合国的请求,作为国家政府做出的一项外交举措,同时展示我们大国负责任的形象,正是秉承了这些目标和这些要求,我们的维和警察才能义无反顾。在整个十年维和道路上走得越来越扎实,所做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这8位同志是在这种不可抗拒的灾难面前,献出了他们的生命,但是他们的精神恰恰体现了和平是最大的人权,而安宁是老百姓的众望所归。
解说:在中国维和警察第十年刚刚开始的时候,八名中国维和警察的生命终结在距离祖国万里之隔的地方。他们用生命为代价,实现了自己对和平的承诺。
"于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
--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 和志宏
截至2010年1月,我国共向亚洲的东帝汶、阿富汗,欧洲的波黑、科索沃,非洲的利比里亚、苏丹和美洲的海地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569人次,其中向海地派遣维和警察防暴队8支1000人次。目前尚有191名维和警察在东帝汶、利比里亚、苏丹和海地4个任务区执行任务。
2010年1月22日
又有四名中国维和警察前往海地,补充地震给第八支防暴队带来的人员损失。
被采访人:
李明海 前驻东帝汶维和警察
徐志达 前驻东帝汶维和警察
廉长刚 前驻东帝汶维和警察
陈三虎 公安部国际合作局 副巡视员
赵晓讯 首支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支部书记 大队长
胡运旺 第五支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 政委
武和平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