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克莱斯勒的死与生
康辉:本周,风雨飘摇的美国汽车业再传惊人消息: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克莱斯勒申请破产保护,并正式与意大利汽车制造商菲亚特公司达成合伙协议,此举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
康辉:美联社 克莱斯勒"开"上破产路
克莱斯勒"开"上破产路!
美联社这样形容这一美国历史上第一桩大型汽车制造商破产案。
《财富》 谁害死了克莱斯勒?
《财富》杂志则在追问:谁害死了克莱斯勒?
10年前与德国戴姆勒公司合并时,克莱斯勒还是汽车界的领跑者。
不过,这桩"婚姻"并不成功。戴姆勒刻板的业务模式与克莱斯勒的自由风格发生了冲突。而多年来克莱斯勒主打高油耗的运动型多功能车和皮卡,随着能源价格飙升,克莱斯勒的市场不断萎缩,金融危机来袭更是让它雪上加霜。
"从外面看是气势恢宏的城堡,一旦走进大门会发现里面空空如也"。一位高管这样形容它。
康辉:不过,破产并不意味克莱斯勒将山穷水尽。
我们知道,根据美国法律,破产保护的公司仍可照常运营,其股票和债券也在市场继续交易。
《星岛日报》 外科手术式破产
《星岛日报》则将这称为"外科手术式破产"。因为破产将为克莱斯特与菲亚特合并扫清障碍。
破产保护后,克莱斯勒将以55%股份核销拖欠工会的100亿美元医保基金,并从销售网络中清除数百家汽车经销商,这为菲亚特接管铺平道路。
在生产小型车方面具有雄厚实力的菲亚特结盟,无疑可使克莱斯勒在小型车技术、人力和销售网络方面获得良好的平台。
美国总统奥巴马:这就是我为什么支持克莱斯勒的计划,运用破产法律取消剩余的义务,从而让公司重新迈开步伐走向成功。
康辉:《华盛顿邮报》 奥巴马辣手重组底特律
"奥巴马辣手重组底特律", 《华盛顿邮报》认为这是自金融危机以来奥巴马对私营部门的"最戏剧化干涉"。
《华尔街日报》则看到,这是美国政府"一剂恩威并用的猛药"。
一边是反对政府救助大企业的民粹主义思潮,另一边则是希望政府阻止就业岗位流失的社会呼吁,奥巴马左右为难,只能在两股力量的角逐中求得平衡。
而英国《卫报》认为,目前美国三大汽车厂商都陷入困境,排名第三的克莱斯勒从规模、盈利到雇佣员工人数,都远远不及排名第一的通用,两者相衡,放弃克莱斯勒这个"小个子",集中精力救"大个子",这符合美国人"大而不倒"的逻辑。
康辉:克莱斯勒的生与死后面牵动的是整个美国汽车业,但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在内的不少人都认为,美国的汽车业消失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克鲁格曼曾说:"美国人当初放弃了计算器、牛仔裤和笔记本电脑,才有了微软、辉瑞制药、谷歌等新的产业巨霸"。"美国制造"将被"美国设计"所代替,这也是汽车业在美国走衰的原因之一。
二、斯瓦特河谷迷雾
康辉:本周,巴基斯坦的局势奇幻多变,也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地名:斯瓦特河谷。
因为所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迷雾,都是从这个巴阿边境的河谷中升腾起来的。
4月23号,占据斯瓦特河谷的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夺取了距首都伊斯兰堡仅110公里的布内尔,塔利班的大胆"跃进"立即在巴国内外刮起了一阵风暴。(地图)
22号,美国国务卿克林顿批评巴基斯坦政府,之前同意斯瓦特河谷所在地区实行伊斯兰法,是向塔利班"退让"。
27号,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表示,外界猜测躲藏在斯瓦特河谷的拉登可能已经死了。
两天后,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我是在假设拉登还活着的情况下采取行动的。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军方开始对塔利班展开新一轮攻击。
康辉: CNN "布内尔危机"
CNN将这一连串事件称为"布内尔危机"。
说危机不光是因为塔利班的进攻,更是美巴反恐盟友间的裂痕因这次事件公开化了。
《印度时报》 自相矛盾的政策结出苦果
在《印度时报》看来,危机中的输家是扎尔达里总统,他自相矛盾的塔利班政策结出了苦果。
扎尔达里上台之初立誓反恐,连续发动了十几次打击塔利班的攻坚战。
但随着国内同情塔利班呼声日涨,扎尔达里迅速退缩,同意在斯瓦特部落推行伊斯兰法,这又引起美国不满。而当塔利班逼近伊斯兰堡时,扎尔达里又变得强硬起来。
不过,《卫报》在扎尔达里的摇摆背后读出了为稳固政权的无奈与策略。
巴基斯坦政府有意对塔利班不作为,目的是向美国施压,并转移国内对经济问题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扎尔达里也不敢轻易动用军队,担心军队乘机再度坐大要挟政府。
康辉:不过,"布内尔危机"与其说是军事上的,还不如说是政治上的。
《黎明报》 "布内尔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巴基斯坦《黎明报》就指出:西方媒体渲染"布内尔危机"很可能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塔利班在巴西北边境省的存在和进攻并不是刚刚发生的事情。
2004年,南北瓦济里斯坦的塔利班就曾"远征"进入俾路支省,但同样很快就被赶了回去。
事实上,塔利班需要作出进攻姿态迫使政府让步,而美国也善于利用咄咄逼人的塔利班迫使伊斯兰堡更加合作。
因此巴《每日时报》提醒扎尔达里,每当巴基斯坦政府无法满足华盛顿的需要时,白宫往往会支持"换马"。
而仿佛为了印证这种看法,4月22号,自去年下台后很少露面的巴前总统穆沙拉夫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表示如能为日益恶化的国内局势出力,他将考虑重新出山。
康辉:《纽约时报》 "斯瓦特战略"
围绕斯瓦特河谷的迷雾因此又多了一份暧昧不明,倒是《纽约时报》,在这层层迷雾之中发现了一种更本质的威胁:
塔利班正利用巴基斯坦贫富分化严重的特点笼络人心,而且这种行之有效的"斯瓦特战略"有可能移植到旁遮普等省。这或许才是目前巴基斯坦反恐面临的真正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