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牧场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8日 10: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内容速览]   前些天,我们的记者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阿拉善盟的牧区,真实的记录了牧区百姓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对未来生存的担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

   

   记者来到阿拉善盟,一场沙尘天气刚刚过去,我们的车子行驶在阿拉善盟阿左旗的一条公路上,我们看到沙子已经上了公路,最严重的地方,沙漠把公路拦腰截断,沙丘已经堆得有五六米高。

 

    我们继续开车前行,路越来越难走,阿左旗林业局的张主任告诉我们,车窗外几十年前还长着大量的植物现在已被沙漠覆盖。在阿拉善盟左旗巴彦洪格日嘎查我们看到了一所房屋,沙子已堆到房子后面有两米多高,那房子的主人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走进屋里,我们发现房子的主人正在清理堆在窗户边上的沙子。

 

   乌仁格根告诉我们,他们基本上不敢开窗户,一开窗户沙子就会流进来。沙子堆在窗户边,窗户已经无法关住,在窗户外,我们拍到了这样的场景。

  

   为了防止沙子再进来,无奈之下,乌仁格根只能把窗户钉死了,由于每次大风过后,房子后面都堆满了沙子,乌仁格根家的房子已经裂开了很大的缝。窗外刮起了六级大风,为了防止沙子把房屋压塌,乌仁格根家开始清理房后的沙子,这样的工作他们基本天天要重复。

 

    今年3月份的一场沙尘暴,乌仁格根家的羊圈被沙埋掉了,现在羊圈已经废弃。

   

    乌仁格根全家现在就在一个不用的老房子前,用铁丝和床单建了一个临时的羊圈,可是我们发现大量的沙子已经向这个新的羊圈靠拢。困扰乌仁格根家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草场里基本没有了羊吃的草,乌仁格根家不得不卖掉了部分羊。在喂羊时,我们发现了乌仁格根全家要给有的羊带上口罩,为何要在喂羊时给羊戴口罩呢?

 

    乌仁格根告诉我们,为了防止一些健壮一点的羊争食,就要给它们戴上小布袋。而小羊们只能靠人工去喂,我们拍到了这样的场景,两只饥饿的小羊,在不停的争食。乌仁格根家里养了230多只羊,一年收入有5万多元。,家里草场已基本经没有草了,乌仁格根家去年卖掉了70多只羊,草场没有草,现在不得不靠买草喂羊,现在他们的收入也就每年2万元左右。

 

   但这样的生活还能维持多久?乌仁格根家也不知道,忙了一天,晚上

700乌仁格根家才开始吃晚饭,做饭用的柴火是梭梭,家里没有菜,每顿基本是面片,要吃到新鲜的蔬菜要跑到上百公里外的地方去买。

 

   天渐渐暗了下来,但风声却越来越大,按照乌仁格根父亲的说法,一场沙尘天气就要到来。第二天一早,风已经停了,但乌仁格根家门前却堆满了沙子,他们开始了一天铲沙的工作。

 

    铲了二十多趟架子车的沙,乌仁格根家门前才清理出来一条小通道,要把所有的沙都清理完得一天时间。现在沙漠一步步向乌仁格根家的房子靠近,在旗上读过高中的乌仁格根已不想待在这个每天风沙弥漫的牧场。

 

    乌仁格根的父亲,今年71岁,放了一辈子牧,他并没有搬出去的念头。

草场基本上没有了羊和骆驼吃的草,有的牧场主人只能把羊和骆驼卖掉离开了自己的家园。乌仁格根的父亲也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不搬羊和骆驼没有吃的草,要搬又能搬在哪里呢?

 

    那同一嘎查其他牧民的生活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在阿左旗巴彦洪格日嘎查,嘎查长汤培新把我们领到一处沙漠前。

 

    沙漠已经完全把水井淹没了,这口水井是他们全家生活用水的水井。汤培新费了半天才把井口给拔开了,他告诉我们,一场大风过后就变成了这样,现在全家吃水都成了问题。

   由于附近再找不到水源汤培新告诉我们,过两天他只能雇台铲车来清理被埋掉的水井。巴彦洪格日嘎查有783平方公里的面积,但是可利用的草场面积只有453平方公里,现有牧民76户,有26户牧民草场全面已经禁牧,这些禁牧的牧民每年每人能领到5000多元的补助款。面对恶化的环境,草原荒漠化的加剧,许多牧民们放弃了祖祖辈辈生活的牧场。

 

    走进屋子,里面落满了灰尘,我们再次看到了那些曾经要给羊喂草时戴的小布袋,永远遗弃在这个屋子里,而墙上那张风景画,也许是主人当初美好愿望的写照,而风景画上的景象何时再能出现呢?

 

    对于生态的恶化,阿拉善人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阿拉善盟作家张继炼的作品长期关注着阿拉善的生态,这是张继炼的作品《遥远的牧场》里的一段文字:小时候,淖尔里还有一汪汪水,有水就有草,有水就有鱼、有鸟、有浓荫、有凉爽、有羊、有骆驼、有人,后来风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勤,一年比一年狂,怪树林原是一片茂盛的胡杨林,现在成为一片绵延百余里的胡杨尸体……

新的牧场在那里?

  

   有着骆驼之乡美称的阿拉善,曾经的沙漠之舟,可是现在却没有了驼峰,变得非常瘦弱,在阿拉善盟乌力吉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我们发现了一峰刚刚死掉的骆驼。

 

    骆驼是阿拉善牧民家中最值钱的财产,牧民楚龙高娃家曾经有34峰骆驼,这也是他们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人大主席宝音吉来,把我们领到一片梭梭草场前,梭梭草是骆驼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

 

    造成这里草原荒漠化的原因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拥有2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阿拉善盟却形成了8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和9万平方公里的戈壁。

 

    为了改变阿拉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上世纪90年代初,阿拉善盟实施了围栏锁边、飞播育林、人工造林等生态工程,生态建设成了阿拉善的头等大事, 那实施后的效果到底如何呢?我们找到了长期拍摄阿拉善生态环境的摄影家色·哈斯巴根,色·哈斯巴根是1985年拍到阿拉善首次沙尘暴的摄影家,此后他每年都用镜头记录着阿拉善的生态变化。

 

 

    现在我们通过色·哈斯巴根的影像,发现阿拉善的生态前后有了一些悄然的变化。

    阿拉善左旗苏海图嘎查有97户牧民,现在有30户牧民因为生态恶化而搬迁了出去。如果生态得不到保护牧民就无法再生存下去,所以牧民的观念也逐渐有了些改变,现在当地牧民正在自发的组织种植梭梭草。

 

    现在通过治理,阿拉善生态环境局部得到了好转,但阿拉善生态环境整体情况却不容乐观。

 

    面对这一现状,政府部门又采取消了什么样的措施?根据这一“转移发展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阿拉善盟集中力量搬迁转移牧业人口600020000人左右,以人退带动沙退。"十一五"末阿拉善盟退牧面积达到2720万亩,牧区人口总量控制在300010000人左右,草原牲畜头数控制在90万头。

 

    在乌仁格根家采访结束时,乌仁格根的父亲一定要敬我们酒,全家人挥手跟我们说着再见,久久不愿离去,如果再过几年我们再来时,乌仁格根一家还会在这里居住吗?

 

    牧民乌仁格根一家生活的地方基本上失去了生存的条件,他们一家生活每天都会被风沙所困扰,没有了草场,没了羊,最终他们将无法生活下去。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变对日益变化的生态环境,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正如作家张继炼所说的那样,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让我们共同参与到保卫我们家园的行动中来,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责编:韩凌默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