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6:2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或许是因为职业的原因,总是盼望能有突发事件的发生,如同军人接到命令扛枪上战场一样,那种满足感是令人难忘的。
1998年的8月12日晚, 是我三年来第一次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当时BP机震起,组里要我立即到办公室接受采访任务,第二天凌晨就出发去了抗洪前线,尽管没有被洪水冲走,现在还在活着,但那种让人激动的梦想,却永远留在了那里。1999年的 1月9日,星期六,上午12时, 当关海鹰通知我立即去位于丰台路口的华龙灯具市场火灾现场时,那种心动的感觉又着实让我体会了一把,所以赶紧放下要做的一切事情,赶往指定地点。
那几天北京的天气非常冷,冻得人们伸不出手,可是站在“封锁线”旁的警察却格外的精神,小脸冻得红红的,训人的那种表情依然清晰。没带任何证件的我,要想进入火灾现场,首先面对的是道道的关卡,在那时,就是装“孙子”磨破嘴皮也要往里钻。好说歹说,总算把警察蒙了。在与同事在现场会师时,见了亲人格外亲,另加种非常特别的悲壮感。
这期访谈初定当晚播出,在现场的两个摄制组分头采访,后方还有一个组在外围进行,加上策划、后期,在评论部领导、制片人为核心的统一指挥下,整个是上下总动员。
为了采访到第一手资料,就要再靠近现场,可受到的还是警察无数次的盘问,无数次的阻拦,然而,大火烧出的热情让同仁们一定要弄个究竟。李玉强一个泼辣的女性,刘爱民一个军人出身、经验丰富的老手、张林刚一个虎膀腰圆,撼都不动的壮汉,加上余伟利一个果敢、细心的姑娘,怕什么呢?在访谈天大的困难没有不被克服的。当躲避了纠缠,冒着灯具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钻入现场拿到证据,采访到所要的内容后,大家的那种快感是能让你一辈子也忘不掉。
镜头一:尽管记者们工作得十分努力,但采访像“官”模样的人,没有哪一个敢告诉你真正失火的原因和现场的情况,这时看看记者的表情又无奈又可怜。转眼间,你再仔细一瞧,脸皮厚着呐,话筒又转向了另一个被采访对象。
镜头二:刘爱民滔滔不绝神侃着串场,脚下是冰水交加的泥泞马路,张林刚的翻毛皮鞋成了冰砣,二人的裤腿成了冰棒。
镜头三:华龙灯饰的大牌在浓烟中,被风一吹时隐时现,二楼救火的消防队员手持水枪正向着火的灯具喷洒,灯具的爆炸声十分悦耳。李玉强和我冲将上去,接近现场正在拍摄时,警察把我们的摄像机、镜头撅向了天空。定格。
镜头四:记者钻进火灾现场,火势仍然很猛,浓烟在阳光的照射下,无形的线条很美很美,李玉强拿起灯具发话:“这就是被烧焦的灯具”,你再一看李玉强被烫得直跺脚。
镜头五:为了保证晚上片子的播出,几位同事先回台做片去了,现场就留下了自己,快到天黑时,偶然听到现场的一位指挥向一位官员通报:曾在去年12月10日向华龙发过责令消防整改通知书,其中火灾隐患有几条。为搞清这事,求爷爷告奶奶,总算找出一个消防处长谈一谈,在那时要找一个举话筒的都没有敢干,于是请了个朋友做摄像,本人改行当采访。
镜头六:同去采访华龙对门的小商贩(他也是华龙着火的目击者),只能站在一洼水中进行拍摄,又赶上漏水的消防车,后背被喷了足足有十几分钟,自己内心念着: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是火灾现场采访时间最长的一次。
镜头七:中央台焦点访谈后期制作室。关海鹰坐阵指挥,李、刘结构着画面,连制作也发表着见解,字幕一并合成,热情之高涨为空前也。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奋斗,成片终于完成,人们一起欢呼雀跃。
镜头八:晚七点一刻,自己回到家中,饭没吃却泡上一杯热茶,按照阿关的指示,又冲了两包感冒冲剂,坐在沙发上悠闲自得,等待着播出。当老方的面孔出现在访谈的时候,讲的内容“敢情”是两码事。
镜头九:(假想)中央台审看间,在部主任的带领下,一行几人注视着李台。审完片后,李台讲话:“同志们辛苦了!”底下同声“为人民服务!”李台接着说“今天的片子就不要播出了,北京的压力很大,通过这起火灾作个由头,联系全国,再补充采访,做一期消防安全的片子吧。”同仁们的面部表情愕然,继后猛醒,又异口同声:“照办”并加一句,“请领导放心。”
后经过三天的艰苦采访,片子如期播出。
我想在访谈,突发新闻总会有。多少次了,那种精神的愉悦,时常让人记住自己的责任,焕发出来的那种热情,也许就是支持并让人去努力的原动力。
大火烧出了热情,它把大家的心又拉得更近,况且画面中又融入了多少创作者的心血和激情,又给人带来多少回想和追求:隆福大火,小平去世,毒酒害人,巴格达的枪声……
有了热情,才有了焦点访谈的成长,壮大。
责编:刘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