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破解“零就业”难题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4:2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5月31日播出):点击看视频〉〉〉

  

  

  

  

辽宁省各级政府重视援助零就业家庭人员再就业问题

  

  

  

  

“零就业家庭”子女可进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免费就读

  

  

  

  

市民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感到踏实放心

    点击进入论坛〉〉〉

    所谓的“零就业家庭”,指的是既有劳动能力又有劳动愿望的家庭成员全都下岗失业的城镇家庭。这样的家庭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在辽宁,这样的“零就业家庭”曾经有十几万户之多。近年,辽宁省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援助零就业家庭人员再就业,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现象。

    辽宁省有关部门发现,有的“零就业家庭”因为经济困难无力供孩子继续求学深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新的负担。为此,辽宁在全省范围内为“零就业家庭”子女提供免费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学生毕业的时候可以获得学历和技能的双证书。目前,全省已有2430名“零就业家庭”子女进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免费就读。

    2005年初,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确保城镇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2006年,又向全社会承诺,确保在20天内为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人员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各级政府、街道、社区组织对“零就业家庭”成员进行各种免费技能培训;创建创业基地、创业市场,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同时,各级政府还购买和开发了一批公益性岗位,为“零就业家庭”人员提供兜底安置。

    据统计,2005年辽宁省帮助14.3万“零就业家庭”户的17.5万名成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2006年又解决了新产生的3.6万户“零就业家庭”的3.8万名成员的就业问题。目前,全省14个市的“零就业家庭”中,至少有一名成员已经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机制基本建立。

    详细内容: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焦点访谈》。

  今天我们来关注“零就业”家庭。所谓的“零就业”家庭,指的是既有劳动能力又有劳动愿望的家庭成员全部下岗失业的城镇家庭,这样的家庭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例如在辽宁,这样的“零就业”家庭就曾经有十几万户之多。不过,今天这些“零就业”家庭中至少有一名成员已经实现了就业。让我们来看看辽宁省为援助这些家庭所付出的努力。

  16岁的金淼是抚顺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电工专业的学生,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然而一年前,刚考上这个学校时,家里是“零就业”家庭,拿不出钱供她上学,她为此曾伤心落泪。

  金淼(抚顺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我第一次考试上这个学校的时候,我拿着通知书回家特高兴,但是看到我的父母都挺为难的,去亲戚朋友家借钱,每次都是空手而归。

  孙照杰(金淼的母亲)我姑娘一看,我姑娘说,妈,我不念了,我出去挣钱去,当时我姑娘哭我也哭,我心情不好,她也不好。

  金淼本以为再也不能圆上学的梦了,然而社区知道了她家的情况后,迅速报给了上级有关部门。而“零就业”家庭子女的问题其实早就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关注,他们发现,有的“零就业”家庭因为经济所限,不能供孩子继续升学深造,有的对孩子疏于管理,致使一部分孩子义务教育后就流入社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新的负担。

  刘折(辽宁省抚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作为一个“零就业”家庭,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了,那么,孩子再没有工作,那么这个家庭对生活就已经失去了信心。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不但要解决“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的培训,还要从根本上解决他孩子的免费两年制培训,使他们的孩子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后,去参加社会,参加工作,来回报父母,彻底摆脱这个家庭的贫困状况。

  抚顺市有关部门在市里好几所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阳光班”,专门招收“零就业”家庭子女免费就读。在苦闷了十几天后,金淼接到通知,到抚顺市机电技术学校新设的“阳光班”学习,并且学杂费、住宿费,所有的费用全免,这一次她又哭了。

  金淼:但是跟第一次那种哭不一样,第一次是伤心的哭,这回是感觉高兴、激动,感谢政府,然后就是走进这个学校,感觉挺不容易的,感觉我命挺好的。

  辽宁在全省范围内为“零就业”家庭子女提供免费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两年,在各类职业院校为他们开设特殊培训班,提供从学费到食宿的全过程免费补贴。学生毕业的时候可以获得学历和技能的双证书,并且所学的专业都是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精心设计的。

  孙照杰:孩子是我们家庭最大的希望,她念书以后,还包分配,可以说我们家以后的生活特别有奔头,而且特别甜。

  目前,全省有2430名“零就业”家庭子女,进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免费就读,而这只是辽宁省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中众多扶持政策的一个。“零就业”家庭这个群体在辽宁的产生可以说有些特殊性,辽宁是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多,国企职工下岗职工多,下岗职工的数量一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经过3年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试点,大量的下岗职工有了岗位,有了养老保险,有了医疗保险,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年龄偏大、技能偏低,尤其是有的家庭夫妻双方都处于失业状态,生活十分困难。2005年3月,辽宁省在全省组织了离岗失业人员状况入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有14.3万户“零就业”家庭,数量之多在全国都很少见。

  徐大庆(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这个群体生活非常困难,也是最迫切需要援助的群体。辽宁省委、省政府对这个群体的就业援助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要求举全省之力,来消除“零就业”家庭。

  2005年初,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确保城镇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2006年,又向全社会承诺,确保在20天内为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援助“零就业”家庭的扶持政策。而做出这个决策是要有很大的勇气的。就拿“零就业”家庭子女免费上学来说,一个学生一年财政要出3870元,全省2430名“零就业”家庭子女,就读两年,财政就要拿出1880万元,可辽宁的财力并不宽裕,振兴东北许多方面的建设都要用钱,这样做是要承受很大的压力的。

  徐大庆:通过公共财力的投入,帮助弱势群体就业、再就业,这是政府必须履行的一种责任。这几年,随着辽宁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力在不断增强,我们就更有必要、有责任把增长的财力更多的用到弱势群体身上,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

  记者在抚顺、鞍山等地采访时看到,各级政府公共财政的扶持力度是很大的。比方说“零就业”家庭成员被企业招用,可以不受年龄限制,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另外,“零就业”家庭人员大多是40-50人员,技能单一,为了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加就业的竞争能力,各级政府还组织了各种免费技能培训。

  刘哲:我们在培训期间,对他们来往的交通费、午餐费,我们想尽一切办法给他们要解决,因为这点钱对我们来说不重要,但对他们来说,就增加了他们生活的成本。比如交通费一天两块钱、午餐补助一天两块钱,那么学校还要再给他补助两块钱,加起来六块钱,这么做就使他们能够安心地在这里进行技能培训和学习。

  为了鼓励“零就业”家庭成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有的地方政府掏钱建了创业基地、创业市场,鞍山市政府投资1400万元,建了这个两万多平方米的就业孵化园,主要就是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创业。王颖是第一个在这里创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2005年,她来到孵化园时,自己开的服装厂刚刚起步,非常困难,政府免费提供厂房,又提供两万块钱的小额贷款,还有工商税务部门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不到两年时间,王颖的服装厂从刚开始员工只有几个人,到现在最多时达到40多人,并吸纳了好几位“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

  王颖(鞍山市铁西区某服装厂负责人):我(的企业)是在政府的扶持下成长到现在,作为回报社会也好,回报政府也好,我愿意把我所掌握的知识无偿地传授给下岗姐妹,扶持他们跟我一起努力、一起创业,更好地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王颖靠自己的双手重新站了起来,赢得社会的尊重。那么,如果“零就业”家庭成员不能靠自己的能力走都上工作岗位的,又怎么办呢?据了解,辽宁省各级政府直接组织,政府掏钱购买和开发了一批公益性岗位,像社区里的保洁、保安、绿化,小区物业管理等等,为“零就业”家庭人员提供兜底安置。鞍山市立山区万平社区的王德和、周兰丽是棚户区改造的回迁户,目前,他们就在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工作。一个在社区治安执勤,月收入350元,一个当保洁,月收入500元。闲暇时间还在家里做点手工活,虽然一个月只有1000块钱左右的收入,还要供上大学的女儿,日子依然紧迫,但是笑容已经重新绽现在他们的脸上。

  王德和(鞍山市立山区万平社区居民):我们是公益性岗位,政府掏的钱给咱们找的工作,棚户区几乎都找了工作。

  周兰丽(鞍山市立山区万平社区居民):虽然生活紧巴点,心里是亮堂的,心情是相当好了,就是再苦再累,现在没有后顾之忧了。

  我们了解到,目前辽宁省14个市已全部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为零,“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机制基本建立。那么,如果有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他们怎么能够及时发现呢?在采访时,社区干部为我们拿出一本本“零就业”家庭的台账,他们对每一个“零就业”家庭都要定期回访。

  江翠丽(抚顺市顺城区戈布街道新地社区副书记):对“零就业”家庭是每月走访一次,但是我们有的是三天到十天之内,有的就去走访一次,对他们家里随时就业、随时岗位变化情况做到及时了解。对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我们及时也为他们建立台账,随时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短短两年时间,辽宁省由政府直接组织、直接管理、直接资助、直接安置,据辽宁省劳动社会保障厅提供的消息:2005年,全省帮助14.3万户的17.5万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2006年,又解决了新产生的3.6万户3.8万名“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问题,今年不少地方又提出了双就业的目标。然而辽宁的财力并不宽裕,政府的扶持力度如此之大,能坚持下去吗?

  徐大庆:政府财政的投入更多的是一种示范拉动效应,它是通过政策来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是在政府直接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这个领域,它也是在不断地培育岗位的市场,等到这些岗位发育成熟的时候,政府的投入将会逐渐的退出,实现这些岗位完全市场化运作。所以说,有了我们不断增长的财力作保证,有了中央政府对辽宁的大力支持,“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的这种机制,是应该而且可以长期坚持下去的。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现在,在辽宁十几万户“零就业”家庭的成员至少有一个人实现了就业,并且正在向双就业努力。也许这些家庭的收入还不高,但是对他们来说毕竟有了下岗失业多年来第一份稳定的工作,这就为他们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打下了基础,也使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感受到了公共财务的阳光和温暖。

  好,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更多精彩栏目推荐:

[焦点访谈]警惕身边的意外伤害
[焦点访谈]破解银行排长队难题
[焦点访谈]谣言之祸
[焦点访谈]女警官何利彩
[焦点访谈]共同责任―阻击地下六合彩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