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卫生支农”在行动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4:1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进入论坛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2006年5月,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副主任杨伟林和他的同事们,作为卫生部等部门组织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一员,被派到了甘肃省最贫困的东乡族自治县。据了解,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甘肃省是最早开始这项工作的试点省。在两年中,甘肃省先后派了2530名医师到国家扶贫重点县工作。

    杨伟林在东乡县走访时他发现,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是当地乡卫生院最基本的诊疗设备,最值钱的冰箱和高压锅也是国家为了推行计划免疫配的。除了医疗条件差,更让杨伟林担忧的是乡级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水平。在一次考核中,虽然题目是一些最基本的医学知识,但是参加考试的人没有一个人及格。

    为此,在完成日常的诊疗工作外,杨医生和同事们为当地的医生制定了一个培训计划表,给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不仅组织集中上课,还在平时的工作中,一个一个动作地帮教,一个一个病案地分析。同时,杨伟林还得到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全力支持,医院不仅捐助了一些医疗设备,还免费接受了20名东乡县医院的医生到省里进修学习,同时还派本院的专家到东乡讲课。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从1996年开始,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十几家部门组织的为农民服务的名牌项目。“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是卫生部是卫生支农工作的延伸。目前,全国已经有22个省区市开展了这一工程,有上万名医生到600个国家扶贫重点县,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详细内容]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
    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焦点访谈》。
    看病难,看病贵,这是我们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而屏幕上的这张照片却让我们能够想象的到看病难,“难”到什么程度。这是一张视力表,一张手写的视力表,它挂在甘肃省的一个乡镇卫生院的墙上,拍下这张照片的是省城兰州的一名医生杨伟林。去年5月,他参加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来到了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在那里,当他看到了这张手写的视力表的时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动。

    解说:
    东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东乡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杨伟林医生到东乡支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乡级卫生院。在走访中,他发现乡级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是他没有想到的。

    杨伟林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兰州大学外科学副教授:
    有的卫生院最常用的就是血压器一个,再一个就是听诊器,再一个就是体温计,这老三样,基本上每个卫生院就这老三样来看病。
解说:
    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是这些乡卫生院最基本的诊疗设备。这些卫生院连最常用的视力表都没有,如果需要,就像这样自己画一个挂在墙上。

    记者:
    你这个卫生院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
唐国忠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春台乡卫生院院长:
    我这个院最值钱的东西就是冰箱。
记者:
    就这个冰箱?
唐国忠:
    就这个冰箱。
记者:
    还有别的设备吗?
唐国忠:
    再没有了,再一个就是这个高压锅。
记者:
    干什么用的?
唐国忠:
    一般消毒用的。现在没有用,就是以前搞防疫消毒用的。
解说:
    卫生院里这最值钱的冰箱和高压锅都是国家为了推行计划免疫配备的。为了改善农村的医疗条件,目前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努力。在东乡,记者就看到这些乡卫生院都盖了新的房子,这些房子都是每个乡最新的房子,但是缺少最基本的诊疗设备。

    杨伟林:
    那么现在这个条件,我就回想起我小的时候,在七十年代,我们是公社医院。公社卫生院的条件好像比现在目前东乡县卫生院的条件要好得多,因为那时候有X线机,有B超,住院病床要有十几张到二十张。
解说:
    杨医生出生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一个农民家庭,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是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腹腔镜专家。在东乡,他走访了十多家乡级卫生院,看到的情况让他心情沉重。但是更让他意外的是在对乡卫生院院长进行考核时,他发现乡级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水平更让人担忧。

    杨伟林:
    尤其是技能考试,参加了29个学院,基本是各个卫生院的院长或者副院长,每一个过,我就亲自看着过,就让他做基本的检查操作。发现非常差,有80%的人参加考试,测血压都不准确。
解说:
    考试的题目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医学知识,但是参加考试的人却没有一个及格的,有一半的人连血压的正常值都没有答对。
杨伟林:
    我发现东乡县卫生系统,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医生基本功太差了,以前我没有想到的,这可以说是对我一个很大的震撼。
记者:
    为什么测血压都不准确呢?
杨伟林:
    我分析就是没有人来带教,没有人来监督,没有人来指导。
解说:
    东乡有29所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其中乡级卫生院有23所。这里的卫生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全县只有286人,其中本科毕业的医生只有9人,大部分都毕业于地级卫生学校。一些乡级卫生院都不具备接生的能力,这里的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只有31.6%。

    马维纲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县长:
    我们最困扰的,感到最困难的就是群众看病贵,看并难,更主要的是没有人给群众看病,这是我们最大的困扰因素,也是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杨医生他们来了以后,一方面给群众看病,另一方面给我们培养,手把手教,培养一支队伍,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好的支援。
解说:
    和杨伟林一起到东乡支农的医生共有23人,杨是生是队长,他们分别被安排在县医院和6个中心卫生院,平时杨医生就住在县医院的门诊二楼,只要是有疑难病人,他们都是随叫随到。有一天,门诊来了一位患有梗阻性黄疽肝硬化等多种病症的患者急需手术。

    杨伟林:
    这个手术的风险很大,当时我建议他到兰州去。然后他非常痛苦,都流泪了,他说我兰州去不了,家里很穷,这儿如果治不了,我只有不能存活在这个世上了。
解说:
    虽然县医院缺少做这个手术的条件,但是看到病人恳求的目光,杨医生还是下决心给他做了手术。手术后,这个病人恢复得很好。现在已经外出打工挣钱去了,家里只留下了老人和孩子。

    患者妥曼苏的父亲:
    杨大夫来了,这是共产党的好处,杨大夫的照顾,病好了喜喜欢欢就出去了。
记者:
    如果要是杨医生不在的话,如果杨医生不做这个手术的话,这个家会是什么后果呢?
何德胜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卫生局局长:
    这个人只能等着死,然后这个家完全破裂。杨医生他们来了以后,不但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同时还挽救的一个家庭。
解说:
    这位病人在两个月前被家里养的一头驴踩了一脚,造成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等送的县医院时,人已经快不行了,必须做手术切除脾脏。但是县医院原来做不了这种脾切除手术,幸亏有了杨医生及时给病人进行了手术,才使得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患者易麦勒的丈夫:
    杨医生把病治好了,我们特别感谢。我们家里的条件非常差,当时病人拉到医院以后,抢救了以后,病人恢复得很快。如果再折腾半个小时,她可能就救不活了。
杨伟林:
    现在刀口长得很好,都很好。
解说:
    杨医生和他的同事们在东乡支农期间做了很多这样的事情,更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热爱。在杨医生的房间里,记者看到有一袋土豆,这是当地农民为了感激他而送给他的最好礼物。
杨伟林:
    因为他们山大沟深特别贫穷,一袋洋芋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两个星期的主食。所以他们无私拿来送给我,让我来享用这些,所以感到非常感动。
解说:
    面对当地农民对自己的信任,杨医生感到自己来支农的责任更大,更应该为当地的农民多做一些事情。
杨伟林:
    到这个县上来以后,我觉得做高难度的手术对他们整个全县来说意义不大,因为解决不了多少人的疾苦。只有培养更多的人,从基本功做起,把这个技术扩展到全县,才能使全县的老百姓受益。
解说:
    在完成日常的诊疗工作之外,杨医生还为当地的医生组织制定了一个培训计划表,他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不仅组织集中上课,还在平时的工作中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帮教,一个病案一个病案地分析。
马光荣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我们这儿医生提高很快,尤其原来不能做的手术现在能做了。
记者:
    比如说什么手术呢?
马光荣:
    就是对我来说,胆囊手术、胃癌根治术、脾脏切除术这种手法都能做了。
解说:
    除此之外,杨医生还得到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全力支持,医院不仅捐助了一些医疗设备,还免费接收了20名县医院的医生到省里进修学习,同时还派本院的专家到东乡来讲课。而且每个支农工作队队员都有培训当地卫生技术人员的任务,穆莲桂也是支农工作队的队员,她被派到了那勒寺中心卫生院工作。在她的帮教下,这里的护士已经可以单独做接生工作了。
记者:
    你现在接生了多少个了?
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中心卫生院护士:
    接生了30多个。跟穆大夫一起接生了50多个。
记者:
    都是穆大夫带着接生?
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中心卫生院护士:
    对。
记者:
    如果穆大夫不在,自己能接生吗?
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中心卫生院护士:
    单独可以接生。
记者:
    没有问题了。
解说:
    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甘肃省是最早开展这项工程的试点省份之一。在2年中,甘肃省先后派了2530名医师到国家扶贫重点县工作,其工作的目标就是要派出一支队伍,管好一所医院,培养一批人才,服务一方百姓。
侯生华 甘肃省卫生厅厅长:
    最大的问题是人才和管理的问题。人才和管理通过万名医生下到农村去服务,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途径。通过他们的努力,可以使当地的医疗卫生人员得到锻炼和提高,可以培养一支能够留得住,能够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为农村群众服务的一支永远不走的队伍,这是非常必要的。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
    现在杨伟林医生所在的医疗队即将结束他们为期10个月的卫生支农工作,离开东乡族自治县,回到省会兰州。人虽然走了,但是要尽可能地多留下点什么给当地的乡亲们,这是杨医生们他们最想做的,也是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目的。卫生支农可以缓解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卫生支援,带出一支用得上、留得住、走不了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
    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再见。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