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文化的力量(4):亲近传统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4: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进入论坛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

    近年来,生活日渐富足的中国人对待传统态度发生了改变,电视工作者顺应观众需要,推出了《百家讲坛》、《我的长征》等一批优秀的电视节目,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2006年国庆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推出由于丹教授主讲的《论语》系列节目。她将《论语》中的哲理诠释得浅显生动、温暖人心,结果大受欢迎。随后推出的图书《论语心得》也创造了150万册的销售量。此外,易中天的《品三国》、阎崇年正说满清十二帝、纪连海话和珅、刘心武讲《红楼梦》等节目也出现一播再播的热烈景象。

    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二十多名志愿者以重走长征路的方式,用心灵重温红色记忆。在纪念抗战胜利的日子里,观众看到了系列片《抗战》;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当年《话说长江》的观众透过《再说长江》的镜头,感受到了中国的巨变;从2003年开始,渴望人间温情、呼唤传统美德的中国人,年年都被《感动中国》所感动。青年歌手大奖赛把原生态民族音乐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从诸子百家的典籍,到万里长征,再到民族艺术,丰富多彩的电视栏目,顺应了电视观众亲近传统的需要。通过这些精品电视节目,观众重新发现了传统的精华、汲取了传统的力量、体会了传统的魅力。在亲近中国传统的同时,电视观众也通过《大国崛起》这样的纪录片客观冷静地观察西方文明的发展。

    传承文明,关注现实,丰富多彩的电视精品佳作为观众把握中国、了解世界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详细内容】

    主持人:观众朋友,您现在看到的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各个频道的节目。现在很多观众朋友在家里可以收看到几十个频道的上星节目,面对着银屏,手拿遥控器,就可以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品万种风情”。这几年电视工作者为大家奉献了一些精品的栏目和一些精品的节目,比如说正在播出的《百家讲坛》,这让很多电视观众养成了读电视书的习惯,在古老典籍中来感受祖先的智慧。还有像《我的长征》这样的大型电视行动,让我、让我们、让很多人都有了走在路上的那种冲动。而更多的观众随着我们镜头的行走,体会革命传统的力量。还有像“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这样的赛事,就让观众仿佛听到了远古祖先的声音,领略到艺术传统的魅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其实圣贤的价值,就在于在千古之前,他们那些有价值的生活经验,可以穿越沧桑走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院的教授,最近几个月来,她一直在忙碌。

  于丹:我要特别感谢这么多的朋友,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信任。

  这一切都和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这个栏目有关。在2006年国庆长假期间,于丹登上《百家讲坛》,将《论语》中有关人情事理的篇章结合生活中的小故事,把一些隐藏在经典中的哲理,诠释得浅显生动温暖人心。

  于丹: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

  于丹的《论语心得》迅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根据节目内容出版的《论语心得》一书,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已经售出约150万册,观众对这本书的喜爱令人吃惊。

  观众1:务必,我排在头一个。捧场,捧国学的场。

  观众2:就是一句话就能点拨你心中的迷雾。

  观众3:你如果说真正看懂了《论语》,那么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在社会中都能找到一些比较平静的答案。

  在众多观众的赞誉声中,最让于丹难忘的是那些心灵需要安慰的少管所里的孩子。

  于丹:我很出乎意料的是,那里的管教拿着这个光盘给那些孩子们放,放了一遍,他们会要求看第二遍,放了两遍,要求看第三遍。所以我觉得去这些地方讲,面对这些孩子,就是在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

  流传了几千年的《论语》,被于丹的解读激活了,在喧嚣尘世中给人宁静的力量,这似乎并不是偶然的。

  于丹:我们文化基因中,一定有某些恒定的、渊源流长的民族文化的简单真理,一直千古恒常地留在那里。它可以应时而变做当下解读,但是那种朴素的原典精神,今天在一切变化的这种喧嚣、泡沫中,会显得特别亲切和特别准确。《百家讲坛》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因为它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面向普通大众。它所要的是把那些永恒的、深邃的人生哲理,以一种朴素的、浅淡的、温暖的、天真的姿态传递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直指人心。

  于丹并不是第一个通过《百家讲坛》栏目被观众认识的学者,阎崇年《正说满洲十二帝》,纪连海话和申,刘心武讲《红楼梦》,这其中易中天教授也被观众们看作是明星,他的《品三国系列》一播再播。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曹操还有一个非常喜欢的孩子——曹冲,就是称象的那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在建安十三年去世了。

  易中天:《百家讲坛》做了一件什么事呢?我认为就是三个对接――传统与现代的对接、学者与大众的对接、学术与传媒的对接――做到这样三个对接以后呢,电视可以提升品位,学者可以找到平台,而我们的观众,我们的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一种相对比较便捷的方式,了解他们所需要的学术研究成果,或者他们所需要的文化知识。

  经济日渐发展,生活日渐富足,使中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电视工作者敏感的意识到这种变化,奉献了一系列精品,和观众一起感受传统。这些节目让观众看到兵马俑复活的军魂,看到了故宫里的风云变幻,传统不仅活在《论语》和《庄子》的册页之间,不仅徘徊在故宫的高墙之内,除了古老的文化传统,电视工作者还一直在追寻漫漫硝烟中历练而成的革命传统。

  崔永元:今天,老红军李中权又来参加我们的聚会,让我们欢迎他。

  李中权将军92岁,这位特殊的观众从去年5月份开始,就一直在看着一个叫《我的长征》的电视节目,重温70年前他亲身经历的长征。

  老红军李中权:我在电视上,就经常看到你们的行动。我看到你们在长征路上见到烈士幕你们就鞠躬,我非常感谢同志们。我的家人五口人牺牲,包括我的妈妈、我的父亲、我的两个哥哥、还有个妹妹,五个人在长征路上找不到尸体。你们向很多的烈士鞠躬,也是等于向我的亲人鞠躬,我非常感谢你们。

  老红军的感谢深深感动了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加深了《我的长征》的队员对长征精神的感悟。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活动征集了2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重走长征路。从2006年5月开始到今年1月结束,在6000多公里的行程中,队员们用脚步体验了革命历史,用心灵重温了红色记忆,和观众一起感受长征中凝结的坚韧与团结,一起见证沿途的变化与进步。

  “我的长征”队员董峰:这个长征不是坐在书斋里,不是仅仅坐在书斋里的那种,其实缅怀它、纪念它走在路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我会告诉他们,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改变我们生活,或者决定我们未来的力量、方向。学生、孩子们这样地去看待长征,这并不是实用主义,这是长征精神里面确实能给予现代人的一些东西。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日子,观众们看到了系列片《抗战》。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当年《话说长江》的观众,透过《再说长江》的镜头,感受到中国的巨变。从2003年开始,渴望人间温情,呼唤传统美德的中国人,年年都被《感动中国》所感动。2006年,第12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呈现出的新亮点,让全国观众发现了原生态的魅力。

  评委1:我热烈地拥抱你们,热爱你们。

  评委2:他们唱的是母亲的歌。

  评委3:而且是我们祖先欢畅的心音。

  让这些评委们积极叫好的歌手,大多数从来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很多人是第一次离开他们成长的地方,第一次在这样正式的舞台上放声歌唱,这群人被称作为“原生态歌手”。在11届大奖赛里,人们已经习惯用美声、通俗和民族这三个唱法,去欣赏全国青年歌手的演唱。现在通过新增加原生态组别,很多观众第一次听到了原来从来没有听过的歌,蒙古族呼麦、侗族大歌、彝族小调、羌族多声部。来自云南的彝族姐弟俩获得了原生态组的金奖。

  获奖歌手李怀秀:在那个时候,我真的是有点激动了。就是自己的山歌,已经被人家承认了,不是只能在田间地头唱,在中央电视台也能唱了,而且在全国,出去国外演出,这些大家也能接受,而且人家也非常非常地喜欢,心理是非常高兴。

  节目播出期间,观众短信投票参与的人次达到了数千万,就像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年年都有新看点一样,两年一次的青歌赛,2006年终于让我们发现原生态艺术的魅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田青:因为在这样一个媒体,应该说左右着人们的审美取向的时候,能够让原生态的唱法,能够让这些普普通通的没有受过声乐教育的农民、牧民和他们的子弟有一个机会上主流媒体,我觉得它的意义是大的。

  文化学者余秋雨:这意味着一次文化态度的转变,这证明在2006年我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已经扩到一个很大的领域。

  从诸子百家的浩瀚经典,到延续至今的万里长征,再到原汁原味的民族艺术,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顺应了越来越自信的中国人亲近传统的精神需要。通过七彩银屏,观众重新发现传统的精华,汲取传统的力量,体会传统的魅力。在亲近中国传统的同时,电视观众也通过《大国崛起》这样的记录片,客观、冷静地观察西方文明的发展。传承文明、关注现实。丰富多彩的电视精品佳作为观众把握中国、了解世界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