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疯狂的挖宝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3:5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进入论坛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俗话说,一寸田黄三寸金,田黄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只在福建福州寿山乡一块不大的农田中出产,产量极为稀少。不久前,浙江省临安市的老百姓传说当地有位老人在一座小山上挖到一块类似田黄的石头卖了五千元。一时间到山上去挖宝的狂潮席卷了浙江省临安市新桥乡这块平静的地方。到了今年 5 月,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上山,最多的时候有几千人在山上一起挥舞锄头挖宝。

  

    晚上 8 点多,记者在新桥乡一个小山上看见许多亮点,那是附近的村民打着灯在刨地寻宝。第二天,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昨晚满山遍野的挖宝人全都不见了,路边一些穿着迷彩服,带着红袖章的人在巡逻。原来挖宝行为当地政府已经明令禁止,但是记者在晚上看到的情景说明,禁令在村民近乎疯狂的举动面前显得十分无力。

  

    被挖的小山上原来种满了山核桃,而这些山核桃是附近村民的重要生活来源。村民张晓前兄弟两人承包了 75 亩山地种植山核桃,经过 10 年培育,眼看就要收获,没料到这场挖宝风波让他的致富梦想彻底破灭,75 亩山核桃林几乎全部被毁。短短一个多月,仅在新桥乡刘余村三分之一以上村民的200多亩山核桃树被毁掉。

  

    新桥乡乡干部们介绍,政府早已告诫村民,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任何人不得侵占,破坏林地也属于违法行为。新桥乡还请有关部门鉴定,鉴定结果说明新桥乡山上的所谓的宝其实是一种不值钱的叶腊石。但是发财心切的人们却把镇政府的劝告和禁令当作耳旁风。目前,当地的这种挖宝狂潮仍然没有被完全制止,给当地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

  

    [详细内容]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焦点访谈》。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则反馈。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就像人体的肾一样,发挥着重要的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

  

    6月19号《焦点访谈》以“缩水的湿地”为题,报道了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不断遭到破坏的问题。节目播出后,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立即召集会议,研究处理意见,并致信《焦点访谈》感谢栏目对湿地保护这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的报道和支持。

  

    6月21号,国家林业局工作组已经赶到当地开展调查,黑龙江省副省长刘学良也要求省林业厅迅速查处。目前提出四条处理意见,对2003年前开垦的湿地要立即停止进一步非法耕种,限期退耕还湿;对2003年后开垦的,要纳入明年的还湿计划;对正在开垦的湿地要严厉打击,并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对目前参与毁湿耕地行为的个别干部、职工责令立即无条件退出,并进行湿地生态恢复;对拒不退出的当事人要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我们再来关注今天的焦点。俗话说“一寸田黄,三寸金”,田黄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只在我国福建寿山一块不到一公里的田中出产,产量极为稀少。

  

    前不久,浙江临安的老百姓都在传说,当地有一个老人在山上挖了一块类似这样的石头,居然卖了5000元,这石头肯定是田黄石。一时间,到山上去挖宝的狂潮席卷了临安新桥乡这个平静的地方。那么山上到底有没有珍贵的田黄?村民们到底有没有挖到宝贝呢?

  

    解说:

  

    记者赶到新桥时是晚上八点多,这里已经笼罩在夜色之中。翻过离马路最近的一座山后,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是漆黑的山头上闪烁着许多光亮,远处看,就像有人点着火把。村民告诉记者,那些就是寻宝之人,离这些发光点越来越近,记者开始可以清晰地听到铛铛,锄头刨地的声音。

  

    廉佳 记者:

  

    晚上挖的人多不多?

  

    浙江省临安市新桥乡 村民:

  

    晚上爬到那个山头上往下看,满山都是火。

  

    记者:

  

    你们有多少人在挖?

  

    浙江省临安市新桥乡 村民:

  

    起码有上千人。

  

    解说:

  

    挖宝的人,头上都戴着一盏类似矿灯的应急灯,借着光亮在漆黑的夜色中,他们卖力地挥舞着锄头,一旦遇到疑似宝贝的石头,便拿到手里仔细端详。记者和这些挖宝人聊了起来,他们都是新桥乡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所说的“宝”就是价格不菲的田黄石。

  

    记者:

  

    几点回去?

  

    吕全平 新桥乡村民:

  

    不一定,今天搞到明天天亮再回去。

  

    记者:

  

    不种地了?

  

    吕全平:

  

    种地有什么种头,这个好。

  

    记者:

  

    这个怎么好?

  

    吕全平:

  

    搞点卖了,买粮食够了。种地有什么名堂。

  

    记者:

  

    可是你挖不到,你挖了这么大一个坑都没挖到。

  

    吕全平:

  

    稍微挖到一点就够了。

  

    解说:

  

    这些挖宝之人可谓执著,晚上十点左右,天下起了蒙蒙细雨,但他们丝毫没有要收工的意思。当晚,记者在山上并没有看到有人挖到宝贝。第二天一早,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昨晚那些漫山遍野的挖宝人全都不见了踪影,只是在路边看到一些穿着迷彩服,戴着红袖章的人。

  

    新桥乡 村民:

  

    现在白天没人挖了,白天没人,就算他们要挖,我们也要去赶的,把他们东西都拖下来。

  

    记者:

  

    什么时候有人挖呢?

  

    新桥乡 村民:

  

    挖的时候,就是晚上有人挖。

  

    晚上到九点钟以后。

  

    记者:

  

    晚上挖你们不管他们?

  

    新桥乡村民:

  

    晚上我们也管不了了,晚上我们要休息的,我们不可能看到天亮,我们不可能不睡觉。

  

    解说:

  

    原来这样的挖宝行为,当地政府早已明令禁止。白天通往挖宝之路的四个路口都有人看守,难怪白天这些挖宝的人全都不见了踪影。

  

    下午,记者来到一个叫做吕全平的村民家中去看田黄石。

  

    记者:

  

    昨天晚上几点回来的?

  

    吕全平:

  

    昨天晚上12点。

  

    记者:

  

    今天早晨几点起床的?

  

    吕全平:

  

    刚刚起的。

  

    解说:

  

    下午2点,吕全平的妻子又开始做饭,为晚上上山挖宝做准备了。现在对于吕全平一家人来说,挖宝是最重要的事情了。究竟是什么让吕全平对挖宝如此着迷?山上真的有宝吗?真的有村民挖到宝,卖了大价钱了吗?

  

    记者:

  

    听没听说过谁挖到宝了?

  

    新桥乡 村民:

  

    那总有的是不是,挖到的应该有的吧。

  

    记者:

  

    谁挖到了,你知道吗?

  

    新桥乡 村民:

  

    那我不知道。

  

    新桥乡 村民:

  

    好的卖到十多万,三十多万都可以卖的。

  

    记者:

  

    谁把石头卖到这么多钱?

  

    新桥乡 村民:

  

    那个地方下面有人挖到。

  

    记者:

  

    听说的,具体是谁不知道是吗?那也是听别人说的?

  

    新桥乡 村民:

  

    嗯。

  

    解说:

  

    记者在新桥乡几个村子走访了大量村民,他们一口咬定山上有宝。但问到究竟是谁挖到了宝,赚了大钱,他们答不出来了。有人卖了一万、十万,甚至上百万全都是听说。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新桥乡挖到第一块宝的村民。

  

    记者:

  

    什么时候挖到的?

  

    阮付金 新桥乡村民:

  

    前年。

  

    记者:

  

    当时在山上干什么,特意去挖石头吗?

  

    阮付金:

  

    不是,锄草,给山核桃锄草挖出来的。

  

    记者:

  

    当时知道那个石头是什么吗?

  

    阮付金:

  

    我知道,不沾泥的。

  

    解说:

  

    后来阮老汉的这块石头以5000元的价格被人买走,但从来没有人给出鉴定,这块就是田黄石。阮老汉挖到田黄石的事情还是很快在当地传开了,从今年4月开始,陆续有人上山挖宝,有人挖到宝的消息也在村民之间口口相传。 到了5月,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上山,最多的时候几千人在山上一起挥舞着锄头。这座山正在经历着一场浩劫。在这次挖宝风波中,也有人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一方面他们不相信山上有宝,另一方面他们种植的山核桃树正在被挖宝人损坏。

  

    记者:

  

    大家看这块就是被寻宝的人挖过之后的情况,可以说是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深坑,大大小小的石头裸露在地表,有一些树甚至被连根拔起,整个山头就像被翻过了一遍一样。而就在这次挖宝风波之前,这个山和对面的那个山一样,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山核桃树,其间还种植着茶树、油菜籽等经济作物。对于这些以种植山核桃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的村民们来讲,挖宝风波无疑是一种灾害。

  

    解说:

  

    村民张永前兄弟俩人承包了75亩山地种植山核桃树,经过十多个年头的培育,眼看就要收获了,而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场挖宝风波让他的致富梦想彻底破灭。

  

    记者:

  

    今年到九月份收获的季节,它还能像每年那样给你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吗?

  

    张永前 新桥村村民:

  

    那是不可能的,就这样一挖,果子已经全部掉了。

  

    记者:

  

    果子都掉了。

  

    张永前:

  

    对。

  

    记者:

  

    那这棵树还能保得住吗?

  

    张永前:

  

    遇到干旱的季节,我估计全部都要死掉。

  

    记者:

  

    你家住的离这么近,你就不能上山去阻止他们,让他们别挖了吗?

  

    张永前:

  

    已经阻止了,我是派人守。

  

    记者:

  

    看着。

  

    张永前:

  

    亲戚都叫来了,全部叫来了。

  

    记者:

  

    看得住吗?

  

    张永前:

  

    看不住。开始的时候他们挖有好几百人。

  

    记者:

  

    那你有多少人看着呢?

  

    张永前:

  

    我有十来个人。

  

    记者:

  

    那十来个人能看得住几百个人吗?

  

    张永前:

  

    那看不住,肯定看不住。

  

    解说:

  

    山核桃是新桥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目前,仅流禹村至少就有三分之一以上村民的两百余亩山核桃树被毁。事实上,有些挖宝人自己家里也种植了山核桃树,但为了“宝”,他们可以不辞辛苦,不惜一切代价。而据记者了解,田黄石只在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1公里的田中出产。那么这次挖宝风波中让村民们为之疯狂的“宝”到底是不是田黄石呢?

  

    记者:

  

    你们新桥乡到底有没有田黄石?

  

    汪正亮 浙江省临安市新桥乡党委副书记:

  

    在这个事情起了以后,我们已经请过专家,实地把这个东西拿过来检验过。它不是福建寿山那个田黄石,只能说从它的外形上,从它颜色色彩上有类似,类似田黄石。

  

    记者:

  

    它实际上是什么石头?

  

    汪正亮:

  

    它是一种叫做叶蜡石的石头。

  

    记者:

  

    这种石头贵吗?

  

    汪正亮:

  

    叶蜡石价值不是很高。

  

    解说:

  

    令人吃惊的是,让挖宝人为之着迷痴狂的“宝”居然是假的,仅仅是貌似而已。虽然政府早已告诫村民,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任何人不得侵占,破坏林地属于违法行为,山上并没有宝,那些只不过是不值钱的叶蜡石。但这一切对于那些一心想着挖宝发财的人来说,不过是耳旁风。

  

    据了解这样疯狂的挖宝在当地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因当地出产鸡血石,1999年、2005年分别出现过大规模村民上山挖鸡血石的情况,甚至还有村民为了一块石头大打出手。

  

    张寿高 新桥村村民:

  

    就是传言传说我们卖了十三万五千块,叫我们把十三万五千块拿出来,不拿出来,把我们五六个人要打了。

  

    记者:

  

    实际上你们卖到钱了吗?

  

    张寿高:

  

    根本没有,一分都没有的。哪有这回事,50块钱最多了。他们打我们,我们报了案,在那个派出所把他们搞去了。

  

    解说:

  

    一块石头让村民们伤了和气,还有人因此而触犯了法律。而这样的疯狂一而再再而三第发生,暴露了一些人思想意识中存在的盲从、轻信、从众心理。这让一些人心中缺失了最起码的是非判断和道德标准。事实上,相信科学、理智、清醒,才是这些人真正应该寻找的宝贝。

  

    主持人 方静:

  

    子虚乌有的宝贝和失去理智的人们,仅仅因为传言,挖宝人就掘地三尺,毁坏了山体,也毁坏了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山核桃树,真是得不偿失。

  

    在采访中,记者曾跟随当地政府组织的看山人员夜里上山巡查,但是还没有接近挖宝人,熟悉山路的他们就熄灭应急灯,消失在黑暗中。这就增加了阻止挖宝工作的难度。

  

    我们期望这些疯狂的挖宝人能够尽快地恢复理智,停止这种盲目地挖宝行为。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制止这场挖宝风波。

  

    好,感谢您收看这期的《焦点访谈》。再见。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