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胜利日:正义—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十二)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3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大会开始之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人士一万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随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向抗日老战士、爱国人士和抗日将领代表张铚秀、赵忠来、王光复等10人颁发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焦点访谈》记者专访了其中三位老人。

  

    张铚秀,今年90岁,曾任昆明军区司令员,1928年参加革命。张铚秀胸前的一个个奖章,记录了他戎马一生、身经百战的光荣。今天,从战火中走过来的张铚秀,在人民大会堂又接受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这枚纪念章凝聚着中华儿女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抗战精神。

  

    赵忠来,今年80岁,15岁参军。抗战期间,他打死了37名日本兵,曾获得时任新四军司令员陈毅的夸奖。他的身上至今还有当年留下的枪伤和刀伤。

  

    



王光复,今年88岁,抗日战争中曾任中美航空混合联队第七中队中队长,参加了武汉空战等著名战役,共击落了8架半敌机,是二战中击落敌机最多的中国飞行员之一。

  

    从他们写满沧桑的脸上,可以读到抗日老英雄们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今天,我们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为了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更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

  

    [详细内容]

  

    主持人 :

  

    礼炮、花篮、肃穆的音乐、飘扬的红旗、整齐的方队、飞翔的和平鸽。今天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而庄严的仪式,因为今天是胜利日。60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这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中国用这样庄严的仪式纪念这个伟大的胜利日,以告慰先烈、表彰功臣、答谢友人、哀悼死难的同胞。

  

    解说: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这组浮雕记录了中国人民艰苦卓越而又荡气回肠的抗日历程。60年后的今天,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包括抗战老战士在内的一万多名首都各界人士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在象征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60响礼炮声中,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

  

    纪念碑下,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们似乎又看到了那段血与火的悲壮历史。

  

    张铚秀 抗战老战士:

  

    我们今天来纪念这么一个伟大日子,我们这些幸存者当然是欢欣鼓舞了。但我们回忆起在我们身边倒下的许多的战友、许多好的同志、许多好的领导,那么在这一天,我们对他们表示非常哀悼,非常怀念。

  

    解说:

  

    张铚秀今年90岁,曾任昆明军区司令员,1928年参加革命,在抗日战争初期曾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一营营长。至今他还记得1939年春天,他所在的部队遭到日本侵略者5000多人的围剿,而他们只有500人。

  

    张铚秀:

  

    这个战斗中,我们很多战士打得非常英勇,两个新战士,刚参军不到一个月被打成重伤,打成重伤,他坚持跟敌人做斗争,打死打伤十几个人,最后子弹打光了,敌人靠到身边来,拉响身边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

  

    解说:

  

    战斗从早晨打到晚上持续了十几个小时,最后我们的部队终于突围成功,打破了敌人的扫荡计划。

  

    短片:

  

    鲜花是为那些抗战不懈的优秀中华儿女而盛开的。在60年多前的那场战争中,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华民族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军民顽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歼灭日军155万多人,占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伤亡总数的75%以上,而中国军民也为此付出了伤亡500多万人的巨大代价。左权、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这些伟大的抗日英烈以及所有为保卫国家流血牺牲的抗日将士们,他们舍身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永远是民族的精神财富。

  

    张铚秀:

  

    有很多的战士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向鬼子讨还血债、报仇,我们就不怕牺牲。

  

    解说:

  

    张铚秀胸前的这些奖章记录了他戎马一生、身经百战的光荣。今天为了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张铚秀在人民大会堂又接受了这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这枚小小的纪念章凝聚着中华儿女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和张铚秀一起接受抗日纪念章的还有这位老战士,他叫赵忠来,参军时只有15岁。

  

    赵忠来:

  

    抱着一个报仇的思想,我娘是在日本侵略期间,翻译官家的狗咬死的。我就跟领着我走的那个张队副,我就说了,我说我要报仇。

  

    解说:

  

    为了报仇,1940年8月,赵忠来在山东参加了新四军,在抗战期间他打死了37名日本兵,现在他身上还有当年留下的枪伤和刀伤。

  

    赵忠来:

  

    这个地方是在露天地里打的,还有这块,这就是那枪眼,一摸摸出来了。后边那个大,后边这么大的疤,这是1940年的下半年。

  

    解说:

  

    赵忠来的这块伤疤是他刚参军不久,在部队攻打敌人占据的城墙时被日本鬼子用刺刀给挑的。

  

    赵忠来:

  

    我就爬到哪儿去了,离日本鬼子城楼的缺口快到房檐上了,敌人就在那儿猫着。他看着我上去,他就看着我头一个爬梯子的,他是这么准备着的,我上去以后,他一刺刀就刺下来。我也不怕他,他嗷一下子,这一下子就这里给穿一刺刀,从这穿,这就这么下,他一穿,我就抓着刺刀后边的枪口,抓他那里,他那个背带就挎在身上,他摘不下来了,我把梯子向下一磴,我就拽着枪,磴着枪,连他带我,我们就从楼上下来。

  

    解说:

  

    这个日本鬼子被赵忠来从墙上拽下来,头朝下摔死的,而摔在电网上的赵忠来却有幸活了下来。现在,赵忠来住在吉林省第一荣复军人医院,在这里住着30多名曾经参加过抗战的老兵,我们从这一张张写满沧桑的脸上可以读到老战士们当年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抗战精神。

  

    抗战老战士:

  

    60年来之不易,日本鬼子在咱们中国奸淫、烧杀、抢掠,非常凶残,所以我们就站起来一定要跟他做斗争,打。

  

    短片:

  

    历史无数次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战争从来都是意志、精神和信念的较量。面对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强敌,炎黄子孙表现出了一种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必胜信念和坚韧精神,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它不是一个软弱的可以任人宰割的民族,它完全有能力用正义的力量战胜邪恶,它完全有资格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解说:

  

    今天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大会的,不仅有抗战老战士代表,还有爱国人士和抗日将领。

  

    这位老人叫王光复,今年88岁,在抗日战争中曾任中美航空混合联合第七中队的中队长,参加了武汉空战等著名战役,共击落了八架半敌机,是二战中击落敌机最多的中国飞行员之一。

  

    王光复 抗战老战士:

  

    打仗我打了70多次了,出任务一次生死是50%。那一次运气好,运气最好的一次,我们出了大概有16架飞机,一个编队。回来的时候快到宜昌那个荆门,大概是湖北荆门西边,很远就看到有日本人的战斗机,先看到轰炸机,因为轰炸机大,有的在飞,落地以前就围着转,围着机场转,还有的在地下。这时候看,发现了,我们就下去,马上就开始打。

  

    解说:

  

    在这场战斗中,王光复打下了敌人的两架轰炸机、一架战斗机,还和同伴合作打下一架战斗机,总共打下了三架半敌机。

  

    王光复:

  

    我是为国家,一切国家第一,国家的福利,我中华民族的问题,谁侵犯我,我就打谁。

  

    解说:

  

    为国家而战、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

  

    王光复:

  

    取得胜利就是万众一心,大家齐心合力,绝对不能分散,绝对不能内斗,内斗大家两败俱伤。

  

    解说: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顺应民心,高举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御外侮,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战史诗。这种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使伟大的民族精神再一次得到了升华。

  

    王光复:

  

    再给我一个纪念章,证明我承认我是给国家流过血、出过汗的,那还有什么所求?没有。

  

    张铚秀:

  

    这是党和人民政府对这些老战士的关怀。

  

    赵忠来 :

  

    这哪能想到说80岁再得个奖章,我就连想都不敢想。

  

    主持人:

  

    在今天的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搀着赵忠来的手走上主席台;老战士代表李水清在讲话中提到,他曾经参加过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台下响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这些细节都让我们时刻感受到,为了今天的胜利,那些曾经出生入死的、浴血奋战的抗日老战士,以及所有为了今天胜利做出奉献和牺牲的人们,人们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他们。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