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峥嵘岁月 国际情怀—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二)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里,许多国际友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把支援中国抗战当成自己的职责。他们的支持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今天要介绍的是他们中的两位――新闻记者爱泼斯坦和医生马海德。

  

    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经历,然而当他们看到中国在战争期间所蒙受的巨大灾难以及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法西斯所付出的努力,他们被深深感染,于是义无反顾地投身中国的抗日战争,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

  

    爱泼斯坦,1915年生于波兰,15岁开始从事新闻报道,抗日战争期间任美国合众社驻华记者。1937年至1938年间,他亲身经历了北平、上海等大城市的沦陷,亲眼目睹了日军暴行。他以笔为武器撰写了大量优秀的新闻报道,向世界各国真实地报道了中国抗日斗争全局,为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海德,1910年生于美国,日内瓦医科大学医学博士。1936年到达陕北苏区,成为苏区第一个外国医生。与爱泼斯坦一样,他亲眼目睹了日军的侵略暴行,于是坚定了留下的决心,并一直留在中国。解放后,他申请加入中国籍,成为第一个外国血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后被任命为新中国卫生部顾问,终身积极从事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工作,1988年病逝于北京。

  

    除了爱泼斯坦与马海德以外,还有许多许多外国友人参与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当全世界人民都在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时,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这些国际友人为中国人民抗战所做的一切。

  

    




>>>详细内容

  

    主持人:在世界人民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人们不会忘记在东方太平洋战场上,中国军民奋勇抗击日军的场景。历时八年的浴血奋战有三千万中国人流血牺牲,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忘记在抗日战争中,也有许多国际友人从世界不同的国家来到中国,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我们今天向大家讲讲爱泼斯坦和马海德的故事。

  

    解说:

  

    爱泼斯坦,1915年生于波兰,现住在北京。15岁开始从事新闻报道,抗日战争期间为外国媒体驻华记者,曾深入抗日前线现场采访,曾冲破新闻封锁向世界各国真实报道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全局。如今提起往事,90高龄的老人依然很激动。

  

    爱泼斯坦:

  

    第二次世界战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的人说是从欧洲开始的,有的人说是从珍珠港事变开始的。我以为是从“九·一八”开始的,第一个用武器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是中国。

  

    解说:

  

    马海德,1910年生于美国,1988年病逝于北京。原名乔治·海德姆,日内瓦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他1936年到达陕北,成为那里的第一位外国医生。在北京一所朴素的院落里,记者见到了与他风雨同舟48年的伴侣,今年86岁的周苏菲老人。

  

    周苏菲(马海德的妻子):

  

    我觉得他是尽心尽力,而且是尽到他自己所能做的,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革命了。

  

    解说:

  

    两个出生不同、经历不同的外国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中国抗日战争。故事得从1937年说起,那年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7岁的马海德当红军的随军医生已经有一年。1935年马海德和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应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邀请访问陕北。三个月后斯诺离开,马海德却留在了陕北。

  

    周苏菲:

  

    当初去陕北的时候,他也并不是说想要一辈子留在那儿,临时斯诺要走的时候,他最后,我想他也在这之前有很多思想矛盾,有很多斗争,他内心。最后他说你(斯诺)走吧,我决定留下来了。他说我觉得这里的医院和群众和人民,和病人都需要我。

  

    解说:

  

    那时陕北没有医院,没有诊所,没有任何医疗设备,受过正规培训的医生更是寥寥无几。马海德,一个名牌大学的医学博士就背着宋庆龄临走时送给他的医药箱留在了延安。1938年11月,日本飞机第一次轰炸延安,当时延安居民根本不知道躲藏,反而跑出门好奇的看热闹,结果被炸的血肉横飞。

  

    周苏菲:

  

    他忙着就跑出来救护,门口就有一个战士抱着一支枪,就脑袋正中间有一个炸弹片,就流着血,首先一点想让他躺下来,因为这样流血可以少一点儿,再一个要把他枪拿下来,那个战士就不肯把枪交给他,他说不能,他死都不能。紧紧地抱着那个枪,那个战士。

  

    解说:

  

    中国普通军民不屈的斗志更坚定了马海德同中国人民共同战争的信念。就在马大夫忙于在敌后战场救死扶伤的时候,身在国统区,时任美国合众社记者的爱泼斯坦目睹了1937年至1938年间北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相继沦陷。日军每到一处就烧杀抢掠,爱泼斯坦看到了,用自己的笔把它们公诸于世。依据第一手资料,爱泼斯坦用英文撰写了《人民之战》一书,真实记录了抗战头两年中国民众英勇的抗日活动。1939年该书在英国出版,得到报界好评。当年斯诺曾表扬说,这是“极为出色的战时新闻作品,是作者怀着同情之心理解中国的希望而写成的”。

  

    爱泼斯坦:

  

    中国进步的人士,他们把它翻成中文,按照我们现在的看法是非法的,但是我看是很好的。

  

    记者:

  

    为什么呢?

  

    爱泼斯坦:

  

    因为那个时候不这样做,这个书没有影响。

  

    解说:

  

    多年后,爱泼斯坦在回忆录中风趣地说,他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喜欢自己的书被盗版的作者,因为在新闻封锁的环境下,这本书的盗版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战况,唤起更多的民众。

  

    爱泼斯坦:

  

    日本侵略中国,慢慢地整个中国人民起来反抗,那个时候日本(力量)小了,中国(力量)大了。

  

    解说:

  

    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这一时期,日本想把中国变成太平洋战场的后方基地,加紧了对华作战。他们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敌后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延安军民浴血奋战,而医疗设施却极为匮乏。担任当时军委卫生部顾问的马海德和同志们一道自己动手,积极建设敌后抗日医疗机构。

  

    周苏菲:

  

    (那时)办了好几个医院了,像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马大夫办的边区医院。医院都在窑洞里,一排一排的窑洞都是医院,灯一亮,我们一直用菜油灯,一个小碟子灯。所以晚上看起来还是很好看的。

  

    解说:

  

    抗日战争期间,在马海德和卫生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边区形成了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为总医院,下设八所中心医院二十四所分院,总计约11800张病床的边区医疗网。这些医院为边区军民提供了有利医疗保障。

  

    1942年,日本在中途岛战役中失败。1943年,太平洋战场攻守易势,华北抗日军民也开始了对敌军攻势作战。当时抗日根据地被外界封锁,外国记者很难了解到延安的情况。1944年,经爱泼斯坦等外国驻华记者多次要求,在多方努力下,一个中外记者团得以突破封锁进入延安访问。在延安,记者的访问受到了欢迎。这是毛泽东接见访问团部分记者时的合影。

  

    爱泼斯坦时任美国联合新闻社驻华记者。他撰写了大量报道,反映延安英勇抗日,积极筹备战略反攻的真实情况。那一次,仅《纽约时报》一家就刊发了他撰写的通讯20多篇。

  

    黄浣碧(爱泼斯坦的妻子):

  

    1944年采访延安以后,那就不单是在美国,在世界其他国家都有(他的文章)。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印度。印度还给他出了一本,把他发表的(文章)都给收集成一个小册子,就是《我所看到的延安》最先是从印度出版的。

  

    解说:

  

    这些文章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到1944年前后中国抗战的真实情况。有趣的是,采访期间,爱泼斯坦还认识了马海德。原来,马海德当时还是党中央外事组的顾问,经常接待访问延安的国际友人。

  

    周苏菲:

  

    他还到了我们的窑洞去做客,还抱了我的孩子。

  

    解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展迅速。1945年5月8号,希特勒宣告投降。三个月后,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

  

    周苏菲:

  

    在延安的人民都没有睡觉,都聚集在一起敲锣,洗脸盆到处敲、喊。马大夫和美军观察组在一起,他们也都喝醉了,那一天晚上。

  

    爱泼斯坦:

  

    我在美国,我和我的妻子,那个时候的妻子邱茉莉,我们到纽约时报的广场,有录像机,我唱了现在的国歌。

  

    主持人:

  

    1949年建国后,马海德大夫申请加入了中国籍,是第一个外国血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后来担任卫生部顾问,1988年去世,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抗战胜利后,爱泼斯坦回到美国,1950年应邀回到中国,协助宋庆龄创办《中国建设》杂志,继续对外报道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变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抗击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牵制消灭日军最多,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今天,当我们缅怀无数抗日英烈的光辉业绩的时候,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抗日战争做出贡献的国际友人。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