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农民老贺和他的獭兔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 山西省石楼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年年干旱少雨,农民生活十分艰难。然而在最近两年,这里的人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贺增慧是石楼县当地一位普通的农民。2001年,他还在为生计发愁,三年后却已是年纯收入超过八万元养兔大户。他说,这得益于养兔专家刘晋升传授的养殖技术。其实,贺增慧只是众多掌握技术脱贫致富的农民之一。原来,2001年在有关部门举办的科技三下乡的活动中,刘晋升曾来到石楼县,为当地的农户们带来宝贵的致富信息,带来十分适合当地生长的獭兔。

  

    今年11月18日,中国科协和吕梁市科协联合举办“科技三下乡”活动,刘晋生同其他九位来自各地的“科技大王”再次来到石楼县,向当地农户传授技术。他们中既有河北种枣能手,也有黑龙江马铃薯大王、山西的果树专家。许多农民知道消息后,纷纷赶来取经。

  

    三下乡开展到今年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这些年来,三下乡表现出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从发展趋势来看,三下乡已由过去集中下乡逐步走向长下乡、深扎根,为农民留下一支不走的三下乡队伍;此外,三下乡还为农村培养了大量当地的科技致富能人,通过他们带动周围的农户来发展生产。

  

    详细内容

  

    主持人:您在屏幕上看到的这个镜头是我们的记者前不久在山西省吕梁地区拍摄的。这里的石楼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由于这里年年干旱少雨,种粮粮不收,栽枣枣不收,靠天吃饭的农民生活十分艰难,然而在最近两年,大山里的农民生活有了点点生机。

  

    解说:石楼县临泉镇谭庄村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叫贺增慧。2001年,他还在为家里的几亩薄田发愁。三年后的今天,老贺已经是拥有七千多只獭兔的养殖大户了,年纯收入超过了8万元。那么老贺是如何找到这条致富路的呢?

  

    贺增慧 山西省石楼县养兔大户:当时我从刘老师那儿知道一些养兔子可以赚钱的信息。因为刘老师在咱们山西有一个万只的兔厂,养兔养得特别好。我就问了他一下,他大概说了一下以后,最后我脑子里一直想,刘老师能赚钱,我也要赚钱。

  

    解说:老贺所的说刘老师叫刘晋生,在山西省襄汾县拥有一家大型獭兔养殖基地,具有近十年的獭兔养殖的丰富经验,是一个地道的土专家。2001年,在有关部门举办的科技“三下乡”的活动中,刘晋生就曾经来到石楼县为当地的农户们带来宝贵的致富信息,带来了獭兔。石楼县干燥的气候条件正适合獭兔的生长,并且这里所特有的窑洞恰恰是养殖獭兔的好地方。

  

    刘晋生 科技大王:这个土窑洞冬天暖夏天凉,另外一个情况就是春天秋天不冷不热的时候,放到院里饲养,把笼子往院里一抬,特别冷和特别热的时候,就进这个窑洞里头了,现在你看不生火温度也是相当好的。

  

    解说: 今年11月18日,刘晋生作为科技大王又一次来到石楼县,同他一起来的还有另外九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大王。他们是这次中国科协和吕梁市科协联合举办的科技“三下乡”活动组织起来的,有河北的种枣能手、黑龙江的马铃薯大王,还有山西果树专家,深入到吕梁最贫困的五个县向当地农户传授他们身上的绝活。听说刘晋生要来,石楼县许许多多的农民早早地聚到一起,有一大堆的问题等着要向他咨询。

  

    刘晋生:这个就是真菌病了,这就是(黑板上的)这种情况,有效药物就是灰黄霉素,现在快速办法就是用敌鲜锐克,一针见效。

  

    王慧梅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这几年我们组织农民科技大王搞这种“一帮一”式的科技下乡活动,我们搞了几次。这个农民不是普通农民,他有致富经验,有创业的历程,所以他的言传身教,更了解农民,更贴近农民,更容易为农民所接受,所以农民也更喜欢听他们来传播这些农业实用技术。

  

    解说:这些农民科技大王所使用的语言和技术,农户们一听就懂,一用就会。老贺就是刘晋生最早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从30只獭兔起家到现在的七千只的规模,还盖起了一座养兔大棚。

  

    刘晋生:在实用上它很实用,第一个夏天的时候通风,冬天的时候它便于采光,你看兔子发病率各方面都低得多,人进来都觉得很舒服。

  

    记者:兔子发病率低,是吧?

  

    刘晋生:嗯。

  

    解说:老贺在科学研究獭兔方面自己发明了许多既省钱又实用的好办法。在科技大王刘晋生的指导下,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来进一步降低养兔的成本。

  

    刘晋生:你这个兔笼子造价太低了,兔子老在这个软和的环境下,本身第一个对兔子的生长发育不利,再一个就是这个耗料还高,它不能安静,看起来你省钱了,实际上你费了钱,它心里不安,想休息不能休息,老是提心吊胆的。

  

    村民:那还能用什么代替?

  

    刘晋生:竹片最好,其它东西它啃了,木头板几天就啃完了。

  

    解说:在刘晋生的扶持下,像老贺这样獭兔存栏量在5000只左右的大户,在石楼县共有三家,是最早富起来的一批。科技“三下乡”为农户们带来了科学的信息、科学的技术和科学的思想,是科技让他们彻底摆脱了贫困。三下乡是在1996年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来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此后年年开展,到今年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

  

    董俊山 中宣部宣传教育局助理巡视员:应该说这些年来,“三下乡”表现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从发展趋势来看,过去由集中下乡,现在逐步走向“三下乡”,常下乡,深扎根,给农民留下一支不走的“三下乡”队伍,另外一个就是培养农村当地的科技致富能人,让他们来带动周围的农户来发展生产。

  

    解说:在石楼县,老贺成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科技的火炬从他手中又传递到千家万户。这种科技大王加养殖大户加小农户的联合发展方式,也正是这次科技“三下乡”活动要大力发展的模式。

  

    周俊秀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獭兔是一个进千家万户的产业。

  

    记者:怎么叫进千家万户呢?

  

    周俊秀:有一个龙头企业,他把他的技术,他把他的项目,他把养殖方法教给农民以后,然后农民就把这个兔子分到各个户去养。这几年来使很多的贫困农民特别是贫困山区,通过养兔发家致富了。

  

    贺增慧:我带动的农户现在有300多家,总存栏数达到9万只。

  

    解说:贾小平就是老贺发展起来的一户。他们少则几十只,多则上百只,收入都有了明显增加。2001年,石楼县仅有7个养殖户,现在已经达到了1142户。就拿老贺他们这个村来说,50多个养兔户存栏1.5万只,到年底可出售商品兔3万只,实现经济收入157万元,平均每户增加收入3万元,人均增收近6000元。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是“小兔子,大产业”,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农户,第一次尝到了科技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不过兔子进入了市场,有利润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大的风险,农户们考虑到这些了吗?

  

    贾小平 养兔农户:你考虑也没用,是市场问题了,市场高了它就高了,市场低了它就低了,在当时来看市场还是好的。

  

    养兔农户:啥也不种了,只养兔。

  

    贾小平:现在村里养兔子的多了,谭庄就有五六十户了,差不多家家都养兔子了。

  

    解说:养兔子让农户们发了家,一时间家家户户都养起了獭兔,但是他们大多规模小、实力弱,哪经得起市场的几波几折?常年以种田为生的农户们对于市场的风险缺乏基本的认识和应对手段。如何来保护农户刚刚培养起来的养兔积极性,规避市场风险?科技大王又有哪些高招呢?

  

    记者:现在我们了解到,许多农户对于兔子的市场都很乐观,觉得不愁卖,您从先行者的角度来看,他们这种乐观是不是一种理性的呢?

  

    刘晋生:这种是盲目的乐观,现在属于市场高峰期,按人们说的是“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状态,好兔赖兔都能卖出去。市场经济有高有低,一旦出现波动的时候,次等商品就要被淘汰,所以当务之急,我要改良他们的产品,改良他们的品种。

  

    解说:除了改良品种,刘晋生和老贺还提出了一个保底价来回收小农户手中的商品兔。

  

    记者:就是说无论是兔子皮卖得好坏,最低保底他给你们6块钱一斤,是这样的吗?

  

    贾小平:是有这事。

  

    记者:从这些方面来讲,对您养兔子的信心是不是有什么帮助?

  

    贾小平:吃了定心丸。

  

    记者:您在这个地区能够收上来多少只獭兔?

  

    刘晋生:预计到明年,现在属于发展阶段,到明年大概在五六十万张皮左右。

  

    解说:联合经营的方式,将市场风险降到最小,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户的利益,而对于老贺他们来说,这样做是否就成了赔本的买卖呢?

  

    记者:您为什么要采取这种举措呢?您是怎么想的?

  

    贺增慧:刚开始自己小,现在大了办起来公司以后,必须要有发展,必须遵循这样的规律,让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以后,咱们的团体就大了,大部分人都能赚钱,当然咱们也就富了。

  

    记者:通过工厂加农户的形式,您对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展望?

  

    刘晋生:现在不光这个,我想联系到全省或者全国,把大家凝聚起来形成一个力量,养兔的力量,打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来。

  

    解说:科技“三下乡”活动在科技大王和当地农户之间不仅建立起了帮扶关系,还利用市场手段将他们拧成了一股绳。

  

    王慧梅:通过带动某一个产业,这个项目带动某一个产业,跟农民建立起技术服务、资金服务、市场服务的关系,能够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这也是一种科技下乡的长效机制的一种探索。

  

    主持人:你看这小小的獭兔为石楼的乡亲们带来了好日子。如何为农民送去“留得下,学得会,用得好”的科学技术,这是“三下乡”面对的实实在在的课题。年年“三下乡”,它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让农民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获得好处,为他们增收致富奔小康服务,“三下乡”还可以做很多实事。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