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永远的怀念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9月13日,《郑培民》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从而拉开全国上映的序幕。该片是根据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的事迹改编而成的。《焦点访谈》采访了本片的编剧、导演、主演等主创人员。

  

    郑培民身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以清正廉洁、鞠躬尽瘁在人民心目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电影《郑培民》的诞生,正源于人民对他的怀念。

  

    








2004年3月,电影《郑培民》在湘西开机。在此之前一年多的时间里,潇湘电影集团已多次接到各地群众希望将郑培民的事迹拍成电影的请求。正是在人民的呼唤下,中国电影集团、潇湘电影集团以极大的热情展开了电影《郑培民》的筹拍工作。

  

    影片十分突出“真”与“情”,将郑培民的事迹拍得感人至深。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湘西人民与剧组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许多群众演员不畏路途遥远,步行前来协助拍摄。

  

    [详细内容]

  

    主持人:一个高尚的人可以点燃一个民族的精神之火。这句话用来形容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的事迹相当贴切。在过去的几年里,郑培民以他高度的党性、高尚的品德以及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眷恋,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正是在人民的呼唤下,不久前,电影《郑培民》终于拍摄完成了,13号下午这部电影举行了首映式。

  

    解说:9月13日,根据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的事迹改编的电影《郑培民》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映式。郑培民生前的故事,他的思想以及内涵再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

  

    吴柒红 张来富妻子:郑书记去世了,那天晚上我们连饭都吃不下,我好想好想去哭一场。

  

    火炉坪村村民:一下子我讲不出来,他这人对我们太好了。

  

    解说:郑培民,1943年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后一直在湖南工作。1990年他服从组织安排,调往贫困的湘西担任州委书记。他跑遍湘西218个乡镇推广农业新技术,经常住宿在农家,终于使湘西出现了粮食自己。1995年,郑培民任湖南省委副书记。2001年当选为省人大常委副主任,他一直牵挂着基层百姓,群众写信给他,他总是自己拆看,下农村调研他总要进入农民家里实地考察。他在工作中清正廉洁,对百姓心细如发,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为民书记”。

  

    仲呈祥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郑培民的两句名言“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共产党人的一生,应该像郑培民那样度过。

  

    李准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共产党的人性到底究竟是比一般人更丰富还是更简单,是不是更加多彩,还是更加单调,我想应该是前者,但他们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们这一方面不得不做出牺牲。

  

    郭运德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万事民为先,他做官的同时不是说我为了做官而做官,我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人的政绩都可以立碑,但是老百姓口里的口碑是巍峨的碑。

  

    解说:身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郑培民以他的清正廉洁、鞠躬尽瘁在人民心目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而电影《郑培民》的诞生也正源于人民对他的怀念。

  

    周琦 电影《郑培民》制片人:郑培民在生前,他没有企业界的朋友,但是当得知我们要拍电影,很多企业家都是积极地,我们愿意投资。

  

    刘远纵 电影《郑培民》投资方大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没有任何人说,你不能投或者是要投,应该把他搬上荧幕,把他塑造成一个我们心目中的那么一种形象,一个偶像。

  

    解说:从2002年底开始,潇湘电影集团也多次接到各地群众希望拍摄《郑培民》电影的请求。

  

    周琦:这是天津作者给我写过来的,你看这个是北京的作者写的,这都是北京作者,湖南作者,这些剧本作者我们当时都不认识,都是自发的;它有这种老百姓呼唤的声音。

  

    解说:正是在人民的呼唤下,中国电影集团、潇湘电影集团以极大的热情展开了电影《郑培民》的筹拍工作,著名作家赵东苓担任了这部电影的编剧。

  

    赵东苓 电影《郑培民》编剧:他的好多事迹在刚开始,我接触这个题材的时候,我感觉是不可理解的。我感觉在现在这个商品社会里面,这个人几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比方说,他的车从来不许他的亲属坐,比方说他的妻子,一个省委副书记的妻子一直在新华书店当普通职工,走路上下班。那样当时就在我面前,给我形成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你怎么去把握这个人。

  

    解说:为了了解郑培民,编剧赵东苓和剧组的主创人员先后到湖南长沙、湘西等地调查采访。他们亲耳聆听了当地人民讲述的郑书记帮他们修建火禾公路的故事,为当地村民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故事,以及郑培民十几年如一日照顾一个劳改犯的女儿的故事。采访结束后,赵东苓满怀激情地完成了剧本的初稿。

  

    (电影片断)

  

    咱们这个支部有多久没过组织生活了?

  

    想不起来了。

  

    张老爹刚才说,这么些年党把你们忘了。那你们还记得党吗?

  

    赵东苓:他为什么对自己、对亲属要求那么严格,为什么对老百姓那种念念不忘,就那种感情,我觉得这是一把钥匙,我觉得他的人性没有被污染,就是他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一生对穷人,在穷人面前他永远是含着眼泪的,给我的感觉。

  

    (电影片断)

  

    小刘:您不舒服?

  

    郑培民:小刘,你是学文的,还记得艾青的那两句诗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解说:电影《郑培民》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真”。这里面有真实的故事,以及真挚的情感,甚至所有的群众演员都是大山里土生土长的老百姓。

  

    郑洞天(电影《郑培民》导演):他死了以后,当地的老百姓用各种方式纪念他。据说有一个业余的音乐爱好者,他写了好几百首关于他的歌,当然都是那种说唱性质的。他录成录音带,背着,然后走乡串户去给大家听,那么老百姓就呼应。

  

    我听了这个事儿以后,现在在影片里,他离开做州委书记调到省里的时候,有一段乡亲们唱歌送他,这个曲调是现成的,就是说那个地区老百姓谁都会唱。

  

    (电影片断)

  

    老百姓: 听说你要当大官去了?要到长沙去了!(唱歌)

  

    修宗迪(电影《郑培民》中郑培民的扮演者):群众演员就是当地的老百姓,他们很入戏,他心里里已经有了郑培民,然后看见眼前的这个,一口一个叫郑培民、郑书记。那他那个眼泪,他不是演员,他是真的!这个对我的刺激太大了,真憋不住了,我掉(泪)了,已经掉(泪)了。

  

    郑洞天:这些事情,我过去拍电影都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就是说他真是拍一个感动了人民的人,人民自己会把这种感动变成自己对这个人的一种怀念、一种沉醉。

  

    解说:湘西人民与郑培民之间的真情,给电影《郑培民》剧组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也正是这种真情鼓舞着剧组人员对这部电影的创作倾尽了心力!

  

    修宗迪:官很高、位很尊,但是他没有把自己当成那样一个官。你看他所有的照片,几乎没有一张是不笑的,而这种精神状态是反映了他那个思想的本质。所以我作为一个演员,我就是抓的是这些。我从他的画画,从他那个生活,真的对于我这个普通的党员,普通的演员来说,真的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周琦(电影《郑培民》制片人):一个高尚的人能够点燃他周围人的精神之火,所以我们把部分片子就引申了,就是一个高尚的人能够点燃一个民族的精神之火。这就是当时导演、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归纳出这么一种剧本的核心。

  

    解说:在采访的最后,导演郑洞天提到了电影中的一段插曲《凤凰飞了》。它是由湘西苗族自治州一所乡村小学的孩子们演唱的。这首复杂的二声部、无伴奏主题曲完全采用同期录音。30个山里孩子排练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他们把这首歌献给已经逝去的敬爱的郑培民书记。

  

    (字幕)

  

    2002年3月11日,中共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培民同志在北京参与十六大筹备工作时因病去世,以59岁的年华离开了他深情眷恋的土地和人民。

  

    2003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发出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号召。

  

    郑培民同志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主持人:郑培民曾经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他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官员,而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公仆。这份儿公仆情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雨水相依的感情。如今郑培民已经去世两年多了,可是人民对他的怀念却丝毫没有消减。一个为人民付出一切的人,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