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不该消失的草原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1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点击进入焦点访谈栏目主页

  

    进入论坛发表评论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近日,记者在吉林省双辽市服先镇调查发现,本该种植牧草的草原变成了种植玉米和大豆的耕地。

  

    1998年,双辽市服先镇根据上级精神,将镇上两万多亩草原分别承包给了村民管理,然而2001年却不由分说收回了承包出去的草原,并将草原翻了个底朝天。国家《草原法》规定,对草原进行开发、利用和调整必须事先经过县级以上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批,那么双辽市对草原的“开发”有没有审批呢?记者采访发现:服先镇的请示报告时间为2001年6月,双辽市政府的批复时间为2001年7月,而村民告诉我们:草原被“开发”的时间是:“2001年5、6月间。”

  

    申请中说是对草原进行开发种植牧草,而事实上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种植玉米、大豆的耕地,“开发”变成了“开垦”。国家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宗锦耀告诉记者:“草原开垦没有非法不非法的问题,只要是开垦就是违法。”

  

    从“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强行收回本属于承包期限内的草原”,到“先开垦、后审批的违规操作”,再到“将优质牧草基地非法改成耕地”,服先镇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呢?据村民反映,镇里将草原开垦后,以1500元/公顷的价格将800公顷草原进行了再次承包,仅此一项就是120万元。村民们告诉记者,自从草原被开垦后,这里的风沙就一年比一年严重。

  

    据悉,国家农业部已于日前下发紧急通知,将于近期内对类似行为进行集中清理整顿。

  

    [详细内容]

  

    主持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古诗,描写了一副辽阔、壮美的景象。但是今天随着生态的恶化,这种景象已经不多见了。在吉林省的双辽市两万多亩的草原曾经真实地展现了这副天然美景。但可惜的是,近日,记者来到这里时却发现,美景不在,在开垦开发的口号下,两万多亩的草原消失了。

  

    


解说:在服先镇胜利村的北边,有一大片种植着玉米和大豆的耕地,看上去和一般的耕地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不是当地村民提醒,初来乍到的人,怎么也想不到,在三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原。

  

    村民:原来都是草原。

  

    村民:原来这不都是草原嘛。

  

    村民:好的时候草原有这么高。

  

    村民:洼底比这强多了,这都没了。你看这草,这啥草?现在全都毁了,原来全是这样的草,这不整没了,马都没有放的地方了。

  

    解说:服先镇位于吉林省西南部,科尔沁草原从内蒙一直延伸到这里。当地的许多村民以放牧为生。1998年服先镇根据上级行政部门双辽市政府的精神,将镇上两万多亩草原分别承包给了几个村民管理。刘长龙就是其中的一个。

  

    按照规定,刘长龙与当地的草原主管部门双辽市草原饲料管理站签订了3000亩草原承包合同。两年后刘长龙与省农科院的专家合作,想在一部分承包的草原上种植一种含氮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牧草:紫花苜蓿。为此刘长龙又与草原站续签了一次合同,将承包期延长到了2014年。

  

    刘长龙:当时双辽市政府给我发了一个证书,发了一个草原使用证,就这个草原使用证,盖的是双辽市人民政府的公章。

  

    解说:正当刘长龙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2001年镇里突然有了新说法,要对草原重新整治,并不由分说将包括刘长龙承包的草场在内的大片草原翻了个底朝天。

  

    记者:在服先镇我们看到这样一种奇特的景观,草原中的一条小路将草原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清楚地显示着草原所经历的变化。我现在所在的这一条土路就是一个分界线,在这路的右边,我们看到是一片广袤的草原,然后顺着镜头往这边看,在路的左边是一片被开垦之后的耕地。

  

    解说:当地的村民告诉我们,这里原先也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原,而在三年前这里突然改变了模样。

  

    记者:你们当时看到是什么?

  

    


村民:当时看到有五六台车,还有一个推土机,有沟就推平了,前面两个旋桦犁拽,后面旋耕机旋。

  

    村民:当时就被推土机推平的。

  

    记者:好几辆车一块在这儿?

  

    村民:最少得六辆车。

  

    记者:这么干了多长时间?

  

    村民:干了接近二十天。

  

    解说:眼看着自己承包的草原转眼间不复存在了,刘长龙怎么也想不通,找到了镇领导评理却得到了这样的答复。

  

    刘长龙:我找过他,我还找过服先镇的人大。当时我就跟他说,我有合同我有证,我说你给卖了不行。我搞的是试验田,况且我的紫花苜蓿已经实验成功了。他说那我不管你的事,你愿意哪儿告哪儿告去。

  

    双辽市服先镇党委书记刘殿良:我们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批文进行种草,我们不考虑其它的。

  

    解说:有政府的行政命令就可以无视承包合同的法律效力吗?对此市领导又是怎样看的呢?

  

    双辽市副市长 宿威:在承包期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规定县一级人民政府可以作出调整,按照规划可以做出调整,但是在调整前应事先通知承包人。这个据我知道他的程序都已经做到了。

  

    记者:终止合同的时候,事先通知了吗?

  

    宿威:对,有《事先告知书》。

  

    解说:这就是那份《事先告知书》,上面写着经市里研究决定,征用你所承包的草原100公顷,请在接到本告知书15天内到草原站办理相关变更手续。签发单位是双辽市牧业管理局,那么凭借这样一份《事先告知书》,是否就可以单方面地解除承包合同呢?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 宗锦耀:草原的承包经营是党在牧区的一项根本政策,也是一项根本制度。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法》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规定,30到50年承包期限保持不变。那么在这个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单方面毁约撕毁合同。随意变更,单方面变更,撕毁合同都是违反法律和政策规定。

  

    


解说:没有征得草原承包户的同意,而是以行政命令的形势强行收回了本属于承包期限内的草原。看来服先镇的这次草原变迁,第一步开始就违反了法律规定。而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做法仍在继续。按照国家草原法的规定,对草原的开发、利用必须事先经过县级以上,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批。那么服先镇的这次大规模的草原开垦,是否经过事先审批呢?

  

    宿威:报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规定,需要报到县一级人民政府批准,据我所知他履行了报批手续,可能市政府当时也做出了批准。

  

    解说:这是一份服先镇为开垦草原向双辽市政府提请的报告。报告称,开垦草原是为了种植优质牧草紫花苜蓿,开垦面积为800公顷,请示时间为2001年6月。而在这份双辽市政府的批复中也明确同意了服先镇请求报告,批示时间为2001年7月。那么草原的开垦又是在什么时候呢?

  

    村民:这个草原是在2001年5月中旬左右(开垦)。

  

    记者:你们的记忆呢?

  

    村民:在2001年5月份(开垦)。

  

    村民:这是5月份到6月份之间。

  

    解说:看来草原开垦在前,手续审批在后,那么这样颠倒顺序的做法,是否允许呢?

  

    双辽市草业开发管理办公室主任 李文忠:颠倒过来之后,可以说没批先开(垦)了,这个有些咱们为了改良、为了种草,上面也可能是有这方面具体的当时有些要求。

  

    记者:您多次提到具体情况具体要求,那么在法律规定面前具体情况和具体要求真的那么重要吗?

  

    李文忠:但是也都离不开客观的事实。

  

    记者:那么应该以哪个为准绳呢,目前?

  

    李文忠:固然是以法律为准绳。

  

    宿威:先开垦,后报批,这就是属于违法。

  

    解说:明知违法,在实际操作中却仍然这么做了。按照服先镇请示报告上的说法,开垦草原了是为了种植优质牧草,而事实上,被开垦的草原现在已经变成了种植玉米、大豆的耕地。那么优质牧草基地又是怎样变成耕地的呢?镇领导的回答倒也干脆。

  

    刘殿良:无可奉告,我已经说清楚了。

  

    


记者:为什么无可奉告?

  

    刘殿良:我不需要回答你提出的问题了,因为我解答不清楚,我就不解答。

  

    记者:另外一个您当时说是种植苜蓿草,那么现在为什么没有种植苜蓿草,而变成了耕地呢?这个您能解释吗?

  

    刘殿良:我不需要向你解释。

  

    解说:据村民反应,草原被开垦后,镇里将这些地重新承包给了其他村民种植紫花苜蓿。但一年后,镇里声称种植失败,又命令将所有紫花苜蓿全部铲除,改种玉米、大豆。那么草原究竟是否可以变成耕地呢?

  

    宗锦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严禁开垦草原。开垦草原的行为,没有说非法不非法之分,凡是开垦都是非法的。现在一些地方,不顾草原生态安全,以种饲草料为名开垦草原,来种其它粮食或者经济作物,是不允许的。

  

    解说:从第一步无视承包合同的法律效力以行政命令的形势,强行收回本属于承包期限内的草原,到第二步先开垦后审批的违规操作,再到第三步将优质牧草基地非法改成耕地,服先镇的领导这么做目的究竟为了什么呢?据村民反映,镇里将草原开垦后,以1500元每公顷的价格将草原进行了再次承包,以800公顷草原计算,仅此一项就是120万元。

  

    宗锦耀:把强制收回来的草原经营权又进行二次发包,更是错误的,也是不允许的。

  

    解说:而尤其令村民有意见的是,如果要在新开垦的土地上种植大豆,必须高价购买镇里指定的大豆种子,否则不得耕种。

  

    村民:人家是配套来的,一公顷地给多少豆籽,你家有黄豆也不行,你也得上他那儿买去。

  

    村民:你买他的地必须买他的种子,黄豆种子平时是七八毛钱,你买他的就得两元,你不买还不中。

  

    村民:如果要是不到他那儿买种吧,他就报复你,砸你玻璃啥的。

  

    记者:有砸玻璃的这种事发生吗?

  

    村民:有,我家玻璃就叫他砸了,砸两回了,又新换上的。

  

    解说:除此之外,村民们还告诉我们,自从草原开垦后,这里的风沙就一年比一年严重。

  

    村民:北边原先是一点风沙都不来,现在风沙大的把玉米苗都(吹倒了),干脆把地都抽平了,一直抽到那儿。北边长岭那儿有一个边界线,把沟都淤平了。特别是春天种地的时候,4月25、26号吧,那风干脆啥也瞅不着,跟沙尘暴一样。

  

    


解说:面对失去的草原,面对日益严重的风沙,村民们除了心痛没有别的办法。他们怀念过去绿油油的草甸子,盼望着有一天草原能再回来。

  

    主持人:禁止开垦草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已经明确规定,但有的地方政府却以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手段向草原进军。违法办事换来的是眼前的局部利益,付出的却是无法弥补的代价,那就是草原永远地消失了。如果有一天当孩子们朗诵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问大人这是一副怎样的景象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回答呢?据悉,国家农业部已于日前下发了紧急通知,将于近期对类似的行为进行一次集中的清理和整顿。

  

    专题:推进依法行政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