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资源枯竭 活力再生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在东北,抚顺、阜新等城市在建国初期因资源而立、因资源而兴,但是多年来,这些资源型城市形成的大多是高度依赖资源的单一经济结构,在历经辉煌之后,很多资源已经枯竭或进入萎缩期。下岗职工猛增、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而接续替代产业又没有及时培育,这是东北地区数十个资源型城市所要共同面对的严峻的考验。

  

    2001年,国务院将阜新市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试点城市。阜新市开始寻找一条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转型之路。由于该市是辽宁省的畜牧业基地,于是他们将产业化现代农业作为经济转型的重点。两年来,全市已启动19个农业园区和41个农业小区,引进了光明乳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下岗职工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阜新市经济转型初见成效。

  

    按规划,经济转型用10到15年基本完成,目标是到2015年,建立起以现代农业为代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从阜新十多年的经历来看,实现经济转型,决不能再等、靠、要,被动地等待国家给资金、上项目,而是要发挥本地的区位优势,面向市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做强、做大接续产业,成功实现经济转型。

  

    [详细内容]

  

    




1959年,大庆油田第一口基准井喷油,中国贫油的帽子被一举摘掉,大庆也成为举世闻名的油城。在东北,还有曾经声名远扬的煤都抚顺、煤城阜新等等,这些城市大都是在建国初期因资源而立、因资源而兴。多年来,这些资源型城市形成的大多是高度依赖资源的单一经济结构。在历经辉煌之后,很多资源已经枯竭或进入萎缩期,下岗职工猛增、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而接续替代产业又没有及时培育,这是东北地区数十个资源型城市所要共同面对的严峻的考验。

  

    1954年版的邮票,上面的图案是一个露天煤矿;1960年版的人民币,上面的图案是同一个露天煤矿,这个煤矿就是位于辽宁省阜新市的海州露天煤矿。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海州露天煤矿昔日的辉煌。海州露天煤矿于1953年建成投产,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建成投产以来,海州露天煤矿累计采出煤炭2亿多吨。

  

    不久前,记者来到曾经举世闻名的海州露天矿底,展现在面前的是一个长4公里、宽2公里、深310米的矿坑,这个深不见底的矿坑见证了海州矿半个世纪的辉煌。如今,因煤炭已基本采完,面临破产,4万多名职工如何安置,成为迫在眉睫的难题。目前,海州矿正积极想办法,推进企业转型,发展接续产业,但是,这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记者:马上就面临破产,这个接续产业或者是转型,考虑的是不是有点晚了?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矿长王福清:现在看安排接续产业或者非煤项目是晚了。

  

    这个教训其实也正是阜新市所要面对的。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是共和国最早建立起来的国家能源基地之一。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煤炭资源一步步地走向枯竭,阜新已累计报废主体矿井14对,2002年,又破产关闭了3个主体矿井,2004年,还有4个矿将要破产。

  

    据阜新市政府提供的数字,截止2001年年底,阜新市共有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15.6万人,其中,下岗职工12.9万人,占全市职工的36.7%,也就是说每三个职工,就至少有一个下岗。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特困居民全市有17.8万人,占市区人口的22%。在下岗和失业人员中,矿区的职工占45%。煤矿工人的技能单一,再就业难度很大。

  

    李莹是位于阜新市郊的一个养鸡场的负责人,而就在三年前,他还是新邱煤矿的团委书记。2001年,也是因为资源枯竭,煤矿破产,他当时的感觉是走投无路!

  

    李莹:完了,祸从天降,企业破产。我们这些人今后的路没了。后半生路在何方?大家都感到是个大大的问号。因为我们这些人突然让我们适应市场,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这个行业太单一了,就是挖煤。

  

    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阜新市的下岗职工将会逐年增多,失业人员每年将以2万人的速度增加,而阜新市每年吸纳就业能力只有6000人左右,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多年来,阜新市形成的是以煤电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因为煤炭资源枯竭,一个又一个的大型煤矿破产关闭,而接续替代产业没有能及时培育,经济转型滞后,阜新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其实,阜新今天的困境决非不期而至。1985年,时任阜新市委书记的马波就给上级有关部门写过一封信。

  

    在这封信中,马波提出二十年后,阜新将进入资源萎缩期。信中写道,前三十年,阜新形成了单一的煤电工业城市,是我们工作上的第一次重大失误,如果在今后二十年内不把其他工业发展起来,就将是我们的第二次重大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您当时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马波:就是请求上级帮助,解决我们发展地方工业,就是发展非煤,发展其他的产业。

  

    从80年代中期开始,面对资源枯竭,如何发展接续产业,实现经济转型就是阜新市各届政府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刘文启:回顾这十几年,写的材料大约有一米多高。

  

    刘文启,阜新市计委主任兼经济转型办副主任,从1987年开始,在市政府调研室工作。

  

    刘文启:那时候我们主要强调阜新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那么解决阜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应该靠国家。国家应该给我们大项目,国家应该出一笔经济转型的专门资金,出一系列特殊政策,解决我们的问题。这是那时候的主导思想。

  

    等资金、靠国家、要项目,在这种等靠要思想的支配下,十几年过去了,阜新市还是单一的煤电经济结构,没有形成接续替代产业,实现经济转型。

  

    1996年到2000年,阜新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2.7%,比中西部地区还低,2001年,阜新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居辽宁省末位。

  

    




2001年,国务院将阜新市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试点城市。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阜新市在总结、反思过去的十几年历程的基础上,不再"等、靠、要",试图找到一条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新的经济转型之路。

  

    阜新市是辽宁省的畜牧业基地,农村人均占有耕地5.6亩,针对农业资源的突出优势,阜新市将产业化现代农业作为经济转型的重点。两年来,全市已启动19个农业园区和41个农业小区,鼓励下岗职工到农业园区再就业,提供了5200个就业岗位。

  

    前面提到的新邱煤矿下岗职工李莹在徘徊了半年之后,2001年底,带领10多名下岗职工来到农业园区创业。

  

    2003年9月,李莹等人组建了一个养鸡场,作为大江公司的养殖基地。这就是阜新市所推广的"公司加下岗职工加现代销售"的现代农业模式。

  

    两年来,阜新市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引进了河南双汇、上海大江、光明乳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下岗职工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目前,像李莹的养鸡场这样的为大江公司配套的基地已有几十家,为其他龙头企业配套的各种基地也都在建设之中。

  

    两年来,阜新市有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投入到了产业化农业中,在像李莹这样的二次创业者的带动和示范下,有更多的下岗职工也不再被动地等待,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就业。

  

    阜新市的经济转型已初见成效,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4%,创历史最高纪录,国内生产总值虽然还是全省最低,但艰难的转型毕竟已经起步。按照阜新市的规划,经济转型用10到15年基本完成,目标是到2015年,建立起以现代农业为代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

  

    在东北三省,共有资源型城市33个,资源型城市占东北三省总人口的35%,土地面积的34%,国民生产总值的35%。而在东北的这些资源型城市中,有三分之一的城市面临资源枯竭,三分之一的城市进入资源萎缩期。资源型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实现经济转型,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半个世纪后,东北累了,资源型城市老了。接续产业的发展,就是要给资源型城市注入新的活力,焕发新的青春。资源型地区接续产业的发展,当然需要国家的支持,但是,从辽宁阜新十多年的经历来看,实现经济转型,决不能再等、靠、要,被动地等待国家给资金、上项目,而是要发挥本地的区位优势,面向市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做强、做大接续产业,成功实现经济转型。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