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1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这次调查的对象是成都市青白江区办的一张报纸叫《青白江报》。看到这张报,我们才知道,它没有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正式刊号,只有一个内部刊物的准印号。报社的社长李顺治告诉记者,“因为这几年从中央开始对刊号管理非常严格,所以我们先就这样运作。”
按照国家规定,内部报刊是不准对外发行征订,更不准收费的。那么像《青白江报》这样没有刊号的小报是怎么发行出去的呢?我们首先发现,它不仅对外公开发行,而且还通过区里主要领导公开提出发行要求。去年9月,区里领导更明确提出:在完成《成都日报》、《青白江报》等的征订任务之前,一律不准公费订阅其他报刊。
但就在这样的力度推动下,报纸还是订不下去。于是,区里的领导又想到了一个有力的部门——工商局。
报社社长:选择工商局的目的,主要还是从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出发),工商系统订报有订报的积极性。记者就此采访了成都市青白江区工商局副局长马武寿。
记者:工商局是管理流通市场的,订报的事怎么跟工商局的业务发生关系了呢?
马武寿:发行《青白江报》就是按照区上的安排和要求来具体办的,而我们市工商局历来都要求底下不要这样干。
记者:市工商局的要求和青白江区的要求正好相反?
马武寿:有这么一个情况。
工商局是个行政执法部门,管着个体户。区里就要求工商局把报纸摊派他们。
记者:区里除了笼统提一下要求,让你们帮助发行《青白江报》以外,提出具体的任务吗?
马武寿:提了任务。
记者:怎么提的?
马武寿:3600份。
记者:区里要求你们这么干,市工商局不同意你们这么干,那你怎么执行?执行哪一个?
接了任务,就要层层分解下去。
记者:区里给您明确提出了3600份的要求,您这个任务是怎么完成的呢?
马武寿:我们就把这个任务分配给各个工商所,底下抵触情绪比较大。
记者:谁的抵触情绪比较大?
马武寿:个体工商户有点抵触。
尽管工商局说是自愿订报,我们再下去听听个体户的反映,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记者:订《青白江报》了吗
个体户A:都是订了的。
记者:要求订吗?
个体户A:是。
记者:您自己不订行不行?
个体户A:不行,他就把钱扣了。
记者:必须订的是哪家报?
个体户B:《青白江报》。必须得订,我是给了钱的。
记者:自己能不能说不订?
个体户B:如果说不给,他们过来收,非收不可。
记者:如果个体户说负担比较重了,我就不订了行不行?
个体户B:不行。
记者:为什么?
个体户B:不行就不行嘛,就不给你办(年检)。
如果说强迫订报还是出于加强宣传的动机,那么人家交了钱,把报纸给人家也是好的。可我们看到的情况却非如此。
个体户:我们订了报纸,却没拿到报纸。
记者:没见过报纸?
个体户:没有。
记者:你看看哪个见过报纸吗?
个体户:没哪个见过。
记者:一张报纸都没看到?
个体户:哪里看过报纸。钱交了不给报,你要是说话你就别干了,你就关门吧。说都不敢开腔。
记者:要提意见就让你关门?
个体户:对。一提意见就关门。
有的个体户实在不愿交这冤枉钱,就想蒙混过关,哪知工商干部的眼睛是雪亮的。
个体户:他喊我们征订的时候,我说我们有《青白江报》了。他说你有《青白江报》你就把发票拿来嘛。
记者:你想跟工商的谎称自己已经有了,他们不信?
个体户:不信。
记者:你说你订完了,非要你把收据拿来。
个体户:就是这意思。
另一个体户说的更明白——
个体户:如果你今天不交(订报费)的话,就要收你东西,他们说的要踩他。
记者:这“踩”是什么意思?
个体户:意思就是讲要整你。
记者:就因为你提意见,说不交这个费用?
个体户:对。他就要整你要踩你,明说要踩。
对那些实在不愿交钱的,有的工商干部就加大了力度。
于是,报社的订报收据就这样通过工商干部的手,到了个体户手中。其实,并不是个体户不看报,他们反映,是要看质量好的报。一位自费订阅了《商报》的个体户表示,《青白江报》“随便哪个都不想看,就连他们(指办报者)自己也不看。”
就这样干,这份小报也只能订出3000多份,区里交给工商的任务还是没法完成。
记者:给你们下达的任务量是多大?
工作人员:800份 。
记者:完成了没有?
工作人员:没有完成,才560多份。
记者:你一定看过国家的法律和法规,那么内部资料能做广告吗?
李顺治:这个是不能做的,这个规矩我知道。但是,报纸在运作上有一定的经济缺口,所以本着自愿的原则,他们给一点,我们就适当收一点。
但这样的小报能有人来登广告吗?调查中我们看到,他们自有他们的办法。他们还是想到了有关的监督管理部门。在青白江区,我们看到了一份这样的文件。是由药监局发给药店的。要他们参加青白江报的广告宣传。
记者:那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文或者叫这样的通知,对于下面的医药经营单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记者采访了成都市青白江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夏丽。
记者:为什么要发这个通知?您看到这个文的时候,想没想到过报社在这里面会有经济运作,也就是说收费?
夏丽:没具体去想。
然而,在报社的宣传策划书上记者却看到已经明码标价了。钱就这样挣来了,而损失的则可能是行政执法部门的形象。青白江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夏丽坦言这么做“也不是非常规范”。
这些现象的存在,究其原因,是在于报刊的散乱烂。大小单位谁都要办报,条件却是既没有国家批准的刊号,也没有办报的资金,而区里唯一的理由是要有自己的声音。记者就此采访了成都市青白江区区委书记戴晓明。
戴晓明:作为一个40万人口小的地方,要申请正规的国家刊号那肯定是申请不到的。(但是)我们认为还是应该有我们地方的声音,要宣传我们地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动向和动态。
记者:对于这样一份没有正式刊号的内部刊物,国家法律法规对它有些什么相关规定?区委知道吗?
戴晓明:没有看到过。
这样推想下去,区里要有自己的声音,那么乡里村里也要有自己的声音。那该办多少报纸才是个头呀。卖不出去的报纸最后都要转 化为群众的负担。在强行摊派的同时,也势必在影响着政府部门的形象。采访中我们就发现,区里的摊派要求与工商机关的自律要求是抵触的。
据了解,成都市19个区县就有18个办了这样的小报。为了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部署了治理报刊散乱和摊派的专项行动,并颁布了实施细则。行动的核心就是斩断小报小刊和行政执法部门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我们调查的成都市青白江区这张小报的情况看,这项治理实在是势在必行了。(文/范本吉、宁柯)
责编:刘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