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回顾视频
总导视:
第二轮总统大选迫在眉睫,阿卜杜拉突然退出,阿富汗风云再起,卡尔扎伊将如何唱“独角戏”?
两万五千在印度中国工人失去签证,百亿美元合同面临停工,印度新签证制度伤及了谁?
爆炸声再现巴基斯坦,交通枢纽、工商业重镇遭遇袭击,陆军总部近在咫尺。
稍候请继续收看《环球视线》。
附标题一:卡尔扎伊成功连任阿富汗总统
主持人 张羽:
晚上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环球视线》。
就在两个多小时前,阿富汗选举委员会宣布,取消原定举行的第二轮总统大选,并宣布现任总统卡尔扎伊成功连任。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就在11月1日,参加阿富汗总统选举两名候选人之一——前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在卡波尔宣布,由于他选举的公正性毫无保障,在广泛地征求了民众的意见之后,他将不参加定于本月7日举行的总统选举的第二轮投票。那么今天,我们就将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两位评论员是叶海林和马晓霖,欢迎两位。
附标题二:阿卜杜拉推选卡尔扎伊演“独角戏”
张羽:
可以说阿富汗大选真是令人眼花缭乱,一峰突起,第一轮大选卡尔扎伊胜出,阿卜杜拉指责他是舞弊,举行第二轮大选,阿卜杜拉弃选,结果就在弃选第二天,卡尔扎伊马上宣布直接连任了,这个会不会和今天早些时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到阿富汗访问有直接关系?
叶海林 特约评论员:
现在我们知道在潘基文到达喀布尔之前,卡尔扎伊总统和他的政府班子还在宣布,选举不管阿卜杜拉退选不退选,都要进行下去,我们也知道,潘基文到了喀布尔之后,要会见卡尔扎伊和阿卜杜拉两个人,我们把这两件事联系到一块看,很难讲阿富汗独立选举委员会宣布卡尔扎伊直接连任跟潘基文的到访没有关系。
最新消息:卡尔扎伊成功连任阿富汗总统
叶海林:
但我们要反过来讲,这件事情本来就跟潘基文和联合国有关,如果不是监督阿富汗大选的联合国选举投诉委员会,特别是它的副代表美国人彼德加尔布雷斯提出选举舞弊的指控,本来第一轮这件事情就已经过去了,现在折腾一圈之后回到今天,跟第一轮的结果没有任何变化,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在联合国秘书长光临的时候,宣布卡尔扎伊直接连任,也算是给这件事情划上一个句号,由联合国投诉委员会始,由秘书长到访而终。
专家观点:潘基文劝和有效一锤定音
马晓霖 特约评论员:
这件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个人认为,潘基文到来,劝和十分有效,应该说一锤定音,今天宣布不举行第二轮大选,卡尔扎伊当选选举委员会已经两次提到了潘基文,第一是说,潘基文肯定了监督委员会发挥的作用,认定它的合法性,驳倒了阿卜杜拉的指责。另一方面又强调了潘基文在跟阿卜杜拉、卡尔扎伊会谈之后做出的决定,很明显,联合国在这里面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当然从成效来讲,即使是阿卜杜拉退出,阿富汗相关的宪法、选举法并没有说卡尔扎伊唱“独角戏”,他就不能连任总统,从程序来讲,他也是合法的。当然选举委员会也讲了,鉴于安全原因,为了节省经费,避免出现其它不可预测的恐怖袭击等等,尽快结束这次大选,实际上就是完成整个的选举过程。
张羽:
看样子,两位都认为阿富汗大选峰回路转是跟潘基文、跟联合国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实就在昨天阿卜杜拉宣布弃选的时候,大家还议论纷纷,猜测未来的选举前途是什么样的。我们还是回顾一下当时阿卜杜拉讲了什么。
(播放短片)
阿卜杜拉 阿富汗前外交部长:
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我还在这个国家,我都会继续我的工作,为这个国家的改革尽一份力,我还在这个国家,卡尔扎伊也在这个国家,我们都会为国家出力的。
对于我做出的这个决定,我不会透露任何细节,但是正如我早上所说,我是在非常痛苦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但是同时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因为这不代表结束,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天,应该让卡尔扎伊先生自己解决他的问题。
张羽:
其实细细揣摩阿卜杜拉的讲话,真是五味杂陈,你很难明白他到底要传达什么意思,你既可以读出愤然退选,也可以读出有所默契,你们怎么认为?
点击回顾视频
正在评论:卡尔扎伊被迫接手烂摊子
专家观点:阿卜杜拉一半是气话一半是要价
马晓霖:
我个人认为阿卜杜拉半是气话,半是要价。说气话,因为他指责选举不公正,要求更换监督机制,否则你自己唱“独角戏”,唱独角戏,你是总统,今天一切烂摊子你挑着。要价来讲,要么你就答应我条件,推倒选举结果,重新来过,至少从面上来讲满足条件。另一个,即使我不参加选举,你唱了“独角戏”以后,你也离不开我的作用,我希望你在未来的政府组阁中给我更多的权力、更多的发挥空间,所以我觉得他这个话里是充满了很大的策略性。
张羽:
气话是要价的筹码。
马晓霖:
我认为是这样。
专家观点:阿卜杜拉要为国家出力 卡尔扎伊需要吗
叶海林:
幕后交易一向是阿富汗政治的传统,这一点并不奇怪,但是现在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我们要注意到,阿卜杜拉在演说中也提到,他要继续为国家出力,问题是卡尔扎伊需不需要他为国家出力。我们知道在第一轮选举到第二轮选举之间,阿卜杜拉的团队曾经提出过,要组成一个权力分享政府,卡尔扎伊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这个政府只有在第二轮选举之后我们才可以谈这个问题。阿卜杜拉也要求去解除独立选举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的职务,卡尔扎伊说这个事没门儿。
正在评论:阿卜杜拉“体面”退出打的什么算盘
叶海林:
在第一轮选举之后,我们注意到,卡尔扎伊虽然对西方的压力屈服了,但是对阿卜杜拉的态度是非常强硬的,他有这个把握,可以置阿卜杜拉的所有要求于不顾,然后推进自己的日程,去举行第二次选举,他也有把握在第二轮选举中获胜,这一切都毫无疑问。从这个前景来推断阿卜杜拉在未来政府中的前景,那就不太令人乐观。卡尔扎伊在权力分享政府组成之前,就敢跟阿卜杜拉说“不”,现在他自动连任了,他还有没有必要再跟阿卜杜拉达成妥协,当然相信双方背后已经有一个妥协,才有了阿卜杜拉的退选。
反过来,在2004年卡尔扎伊上一次任期的时候,他也曾经为了获得多数选票,让北方联盟的很多政客甚至军人全部进入内阁,但是不到六个月,他把这些人全部开除。阿卜杜拉能不能保证历史不重演,这是未来阿富汗政治我们要关心的一个问题。
张羽:
其实从你这儿分析来看,在跟卡尔扎伊博弈当中,阿卜杜拉确实筹码很少,所以在宣布第二轮大选的时候,我们注意到阿卜杜拉根本就没有成立他的选举办公室,也说没有实际行动,所以很多人知道他早晚要弃选,但是关键用什么方式弃选,才能博得他更大的筹码。
专家观点:阿卜杜拉保住面子更要里子
马晓霖:
从这一点看,阿卜杜拉宣布退选,实际上是有预谋的,前提是因为他对形势大势有所判断,即使进行了第二轮的投票,他也很难赢得大选,很难战胜卡尔扎伊,至多是陪太子读书,走了一圈。在这种情况下,与其陪太子读书,不如我体面的退出,还落一个,我因为这个大选不公正,合法性有问题,反过来以退为进,他要更多的是也要抓里子。因为现在国际社会认为,卡尔扎伊和阿卜杜拉分权,建立联合政府,保持原来的架构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两个人分别代表了最大的部族,他们在阿富汗政坛上又是最活跃的两个重要的人物,无论执政经验、国际影响,包括他们带领的党派。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和则对阿富汗整个重建进程有利,对阿富汗的稳定有利,两个人分自然是塔利班最高兴,包括要再举行一次投票选举,还不知道要出多少乱子。所以这种情况下,阿卜杜拉虽然比较弱势,但是他知道阿富汗就这么大一个地方,仨瓜俩枣,本来干部就少,你无论如何,卡尔扎伊不可能真正地唱“独角戏”。
张羽:
我们再借用阿卜杜拉一句话说,“这不是一个结束,这是一个开始。”选举是结束了,连任总统,未来怎么办呢?对于卡尔扎伊来讲,他的执政前景会怎么样,尤其打击塔利班是什么样的一个前景分析?
点击回顾视频
正在评论:卡尔扎伊如何唱独角戏?
叶海林:
经过这一轮我们看到,塔利班有很多的办法,他可以袭击联合国的宿舍,可以散布谣言,散布各种各样威胁的结论,甚至可以去砍这些头破的人的手。但是卡尔扎伊有什么办法,我们没有看到,毕竟他手里的军队是不可靠的,这一点美国很清楚,他的政府也没有钱,他的政府的财政是由美国和西方国家集体负担的,这种情况下要求卡尔扎伊下一步做得更好,实际上是过于勉为其难。真正来说,卡尔扎伊首先要重新理顺他和美国的关系,在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谈不上他们合伙去打击塔利班。
专家观点:盼结束内耗共度难关
马晓霖:
所以阿富汗局势,确实国际社会也很难对他们寄予过高的要求,包括美国、北约这么多的军队在里面都摁不住,愈加显示了卡尔扎伊跟阿卜杜拉内部团结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阿卜杜拉宣布退出之后,依然强调支持他并不满意的卡尔扎伊,而且联合国秘书长前所未有地亲自飞到一线去劝和,这就说明国际社会希望民选政府能主导阿富汗的局势,而不让塔利班轻易地反水。
张羽:
关于阿富汗的局势我们就聊到这里,马上关注下一个选题。
隔断:
两万五千在印度中国工人失去签证,百亿美元合同面临停工,印度新签证制度伤及了谁?
爆炸声再现巴基斯坦,交通枢纽、工商业重镇遭遇袭击,陆军总部近在咫尺。
稍候请继续收看《环球视线》。
附标题三:印度新签证制度伤害了谁
张羽:
10月31日,在印度的华人称之为“大限”,因为这是印度内政部宣布的“在印度持有商务签证,从事项目建设的所有人员,无论签证是否到期,都必须离开印度的最后期限”。据报道,这个签证规定的改变波及到了25000名在印度工作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华商,会造成数百亿美元在建项目的停滞,印度为什么会出台这样一个政策?会对中国的企业和个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样,我们首先来连线本台驻印度记者孔琳琳。
琳琳你好。
点击回顾视频
孔琳琳 本台驻印度记者:
你好,张羽。
张羽:
据你了解,像这个规定影响到多少中国人,现在这些中国人都已经离境了吗?
孔琳琳:
印度政府对于中国的签证政策长期以来是多变和不公开的,最新的规定是这次10月31日大限,印度宣布,在印度境内从事项目工程的中国人,只要你拿着商务签证,不管到不到期,都要在31日之前离境。因为印方以后不会再允许外国人,主要是中国工程人员持商务签证在印度从事项目建设。
刚才节目里也报道,印度媒体也报道这个数字是25000人,事实上在10月31日这一天,我们也和驻德里的中国国航、东航、南航三家航空公司联系了一下,他们的航班在近期普遍满员,和之前9月30日那一次限期离境一样,很多人买票买得非常紧,有的人没有买到直接回国的票,就买到了经第三国中转的票。这些乘客里大多数是中国工程人员,也有很多是中国公司的贸易人员,可以说按照印度政府的要求,该走的人都走了,但是许多人走得很委屈,一些人向记者反映,他们觉得就像受到了驱逐一样,同时也受到了区别和歧视的对待,因为同样是持有商务签证,俄罗斯人在他们本国的外交部的斡旋下,就可以在印度境内换发工作签证,而中国人必须离印,回国申请工作签证。还有一些在中国正在申请签证的人向记者反映,他们来印度本来是来参加会议的,没有工作需求,但是也被印度使馆要求申请工作签证。这些遭遇让中国的签证申请者感到,来印度就像当年玄奘到西天取经一样难。
张羽:
孔琳琳,我知道,离开印度的中国人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我也看到有记者报道说,这一规定会波及到累计数以百亿美元的合同,这些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离开印度,这些工程还能顺利进行下去吗?
孔琳琳:
答案是否定的,印度在近年加大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在交通、电力、电信等领域加快更新换代,而中国公司在人力资源还有成本运作上具有优势,因此这些年印度已经成为中资公司承揽建设项目的最大一个海外市场,合同标的达数百亿美元之巨。但是经济危机以来,印度人又有另外的想法了,一些印度公司本来与中国公司存在着竞争,游说政府,打着保护本国就业市场的幌子,试图排挤走中国公司。还有另外一些印度人平常就相信中国“威胁论”,他们希望通过签证壁垒,来限制中国经济对印度某些战略产业的影响。从现实来看,这部分人的目的都达到了。但是留下的烂摊子就是无法履行的中印合同,不仅中方受损,还有他们的印度合作方,中印两国企业间在未来会因此面临巨额的商务纠纷还有经济损失。新加坡《联合早报》不久前对此报道说,在印度北部的喜马偕尔邦,因为承包商雇佣了大约一百名中国人必须离境,一项主要的道路工程就被迫停工了。上个月也被报道过的德里机场玻璃幕墙安装工程,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还不得而知。
我们接触到了一些人告诉我们,他们认为在目前这一阶段,中印贸易摩擦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经济往来在未来可能也陷入一个低谷。
张羽:
孔琳琳,最后一个问题,这些工程技术人员他们什么时候可以返回印度,要经过什么样的程序?
孔琳琳:
现在一个最新的变化是,回到国内的数千乃至上万中国人中,已经大约有1800人又重新向驻印的使馆和领事馆重新申请工作签证,并且有少部分人已经拿到了名正言顺的工作签证,但是这少量的工作签证对于正常的中印两国经济往来而言,我认为是杯水车薪,而且在过去这几年中,印度对于中国的签证政策是多变的,所以未来的情况发展怎样,现在还真不好说。
正在评论:印度对持短期商务签证外国人限期离境
张羽:
多谢琳琳来自印度的报道。
其实我们知道,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了,而且中国和印度经贸的往来可能已经累计涉及到几百亿美金的合同,当然这样一个签证制度的改变不只是针对中国人的,但是确实中国企业和个人影响最大。其实也影响印度本身的经济发展,为什么他们会出此下策?
叶海林:
印度政府自己有一个解释,根据原有的签证规定,持商务签证进入印度的六个月以下是可以免税的,他们认为这个由此造成了印度税收流失,由此要调整印度签证制度,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理由,不能说不成立,但实际上我们要看到印度的经济背景和印度一向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来说,印度只是拿这个签证制度的改革、这样一个技术上的调整来保护自己国内的所谓的民族产业或者某些建筑领域,或者施工领域而已。
应该说印度政府的这个举措就是一种典型的讨好选民的政策,并不能实质上改善印度的经济形势,但却可以使印度的中产阶级感到高兴,因为表现出了印度强硬的态度,在保护自己的产业,这样他的选民会觉得,我们拥有一个很强硬的政府,仅此而已,但从效果上来说,很难说这样一个效果能达到目的。
当然我们也要从另外一个方面去看问题,就是这个签证的改变不只是针对中国的,就像孔琳琳也谈到,这里面印度还是有一个差别待遇的。这个差别待遇除了长久的中印之间的地缘政治的问题以外,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刚才我们已经谈到的,中国已经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如果不是,可能现在这个问题还不会这样。我们注意到,印度有一个现象,在跟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越密切,印度在国内针对中国的企业、产品以及技术的限制就越多,这个反映出印度一种非常根深蒂固的对中国的怀疑或者警惕心理,也就是说在政治关系没有取得突破的时候,指望在经济关系上通过经济关系的推进,使得中印关系走向一个互信的过程,这个逻辑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通过签证事件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到底这条路走得通还是走不通。
张羽:
您刚才讲,其实印度拿这个签证改变作为手段,想保护印度本身的经济发展,实际这种功效可能是微乎其微的,但也有这种关系,说他把中国技术工人和华商赶走,其实是想减弱中国产业经济对于印度国内的影响。
点击回顾视频
正在评论:印方拿签证开刀意在限制中国影响
专家观点:印度担忧可以理解 过度实无必要
马晓霖:
实际上政府层面有这样的考虑,尤其交通、通信、电力这种核心的敏感的领域。印度现在面对中国有一种心态值得检讨,第一,历史伤疤他老是在舔,老感觉中印过去那段惨痛的经历,他老是咽不下这口气。第二,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印度也是发展中国家数一数二的国家,两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水平或者经济结构也比较相似,人口也都比较多,这种情况下在发展中必然存在着很大的竞争,而且这种竞争印度往往单方面认为就是一个灵活的游戏。我把你挤掉了就是我,问题是中国的项目、中国的公司、中国的工人进入你的市场,恰恰说明你的市场缺这些东西,你不能在这个时候只算自己的账。往往是今天限制了这些技术工人,离开以后,印度的市场很难弥补,这些项目很多是和印度公司合作的,你在砍了中国一刀的时候,你自己的伤口也在流血。
张羽:
其实不应该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共赢的前景。
附标题四:巴基斯坦工商业重镇遇袭
张羽:
好,我们来关注下一个选题,北京时间今天下午的1:40分左右,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拉瓦尔品第市又传出了爆炸声,爆炸发生地距离巴基斯坦陆军总部不到五百米,附近有几家酒店、购物中心、巴基斯坦的国家银行。死亡人数目前已经攀升到了34人,因为拉瓦尔品第市是巴基斯坦工商业重镇,而且还是铁路交通枢纽,我们也很关心爆炸的详细情况,以及有没有中国人在这次爆炸中受伤,下面我们来连线新华社驻伊斯兰堡分社记者晏忠华,忠华,你好。
晏忠华 新华社伊斯兰堡分社记者:
你好,主持人。
张羽:
现在确认的死亡人数有多少,有没有中国人在这次爆炸中受伤?
晏忠华:
我先补充一下,就在半小时前,巴基斯坦东部城市拉合尔郊区的一个安全检查站附近再次发生自杀式爆炸袭击,目前报道是有两人死亡,七人受伤。
回到今天中午拉瓦尔品第的爆炸袭击,目前警方已经证实是一起自杀式的炸弹袭击事件。警方提供的消息说,当时一名袭击者骑着摩托车来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引爆了炸弹。爆炸现场也发现了袭击者的身体残骸和袭击者使用的自杀式夹克的碎片。目前,警方说已经有34人死亡,另外有30多人受伤,爆炸在现场形成了一个大坑,爆炸导致附近多个建筑都严重受到损坏,而且由于爆炸发生在一个酒店停车场的附近,很多车辆也被炸毁,目前还没有关于中国人受伤的消息。
张羽:
现在警方加强了防卫,采取了什么方面的措施?
晏忠华:
爆炸发生的地点是距离巴基斯坦陆军总部不到五百米,附近还有几家酒店、购物中心、银行、营业所等,有目击者说,当时很多人排着长队在银行外等着提取本月的工资,这时有自杀式袭击者引爆了炸弹,因为当时有很多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银行提取工资,同时还有很多部队的官兵家属也在附近的商业中心购物,警方表示袭击者的目标可能是这些人,同时也在人群集中的地方发动恐怖袭击,制造恐慌。
爆炸发生后,巴基斯坦陆军总部的军队和当地警察已经封锁了爆炸的现场和附近的主要街道,现在记者也不允许进入现场。警方说现在救援工作正在展开,遇难者尸体和多名伤者都被送到附近医院了。
张羽:
多谢忠华的报道,谢谢。
点击回顾视频
正在评论:爆炸选择在军方家属发工资日是故意所为吗?
张羽:
我们看到最近巴基斯坦由于清剿行动导致国内爆炸声不断。刚才其实忠华也提到一个细节,今天是很多军人家属领工资的日子。这个爆炸你们认为是直接针对这些军人家属吗?是针对南瓦吉里斯坦的清剿行动吗?
专家观点:谋杀不是冲动而是蓄意
马晓霖:
我认为任何恐怖袭击不是冲动,而是蓄意策划的,尤其是在巴基斯坦军队清剿恐怖组织老巢的时候,原本这些恐怖袭击都是有针对性的袭击一些要害目标,像今天中午袭击的地方周围又是银行,又是酒店,又是陆军总部等等,都是致命的、关键的,而且人口密集的目标。在巴基斯坦军队打击南瓦吉里斯坦的时候,塔利班也好、“基地”组织也好,它肯定要派出人,或者调动在内地潜伏的人员进行袭击,牵制巴基斯坦军队的行动,进行报复,也打击巴基斯坦政府的士气。
专家观点:“拯救之路”从南瓦通向品第
叶海林:
我们知道巴基斯坦军队现在正在南瓦吉里斯坦开展军事行动,代号叫做“拯救之路”。实际上这次袭击也再次证明,要想拯救拉瓦尔品第和其他巴基斯坦的大中型城市,必须从南瓦吉里斯坦开始,打蛇要打七寸,不打掉南瓦吉里斯坦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这样一个非法武装,想让巴基斯坦内部恢复太平是非常困难的,恐怖分子正是要通过对内地城市的袭击,迫使巴基斯坦军队从南瓦撤退,这个逻辑其实反过来就是为什么呢?巴基斯坦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下去,否则的话就是刚好向恐怖分子屈服,那样不管是拉瓦尔品第还是拉合尔永无宁日。
张羽:
其实我们看到政府为了提升军队的士气,最近也抛出了高额的奖金,说只要抓到塔利班三大头目之一,无论是死是活,有60万美金的奖励,你们认为这个奖励能起到提升士气的作用吗?
叶海林:
我倒是有点担心这件事情,因为恐怕对于巴基斯坦军队来说,士兵不需要这笔钱。
责编:刘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