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2日 13: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今日关注》2010年3月21日完成台本
发射顶级卫星 美国为太空战做准备?
美国空军即将发射4颗“顶尖级军用卫星”,卫星上天之后,对美军地面战场、空间感知和精确打击能力会有哪些提高?这四颗顶级卫星都有什么特殊性能?一方面宣称要大幅削减核武器,一方面又大肆发展太空计划,美国有什么战略目的?敬请收看《今日关注》。
主持人(刚强):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文国际频道正在为您现场直播的《今日关注》。
在上个月初的时候,美国航空航天总署关于重返月球这个计划因为经费的不足而被叫停了,但是和NASA的经费不足相比,我们看到美国军方的太空计划确实“不差钱”。因为我们最近看到了美国的防务新闻网站有这样一个披露,美国空军今年要发射4颗“顶尖级”的军用卫星。什么叫做“顶尖级”的军用卫星,它在功能上、性能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另外,它的发射会给美国在太空带来哪些更优异的战略方面的优势?另外,我们也看到美国一方面是要大幅度削减它的战略武器,但是另外一方面又在大力地推进它的太空计划,这又寓意何为呢?
今天就这个话题我们请来两位嘉宾为大家做点评。先给大家作一个介绍,一位是本台的特约评论员、国防大学的教授张召忠先生。张教授,欢迎您。另外一位是本台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孙哲教授。孙教授,欢迎您。
在节目的一开始,我们首先还是通过一个短片来简单的了解一下美国即将在今年发射的这4颗“顶尖级”的军用卫星的情况。
(播放短片)
解说:
上月初,在奥巴马向国会提交的2011财年预算中,美国航空航天总署NASA的重返月球计划因削减经费而被叫停。然而,与NASA经费不足相比,军方的太空计划“不差钱”。美国空军10日在提交国会的报告中透露,今年要发射四颗“顶尖级的军事卫星”,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本•尼尔森评价说,这标志着美军的太空计划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披露,美空军今年要发射的这四颗“顶尖级军用卫星”包括:第一颗“先进极高频通讯卫星”、第一颗“天基太空GPS监视卫星”、第一颗“新一代全球定位卫星”以及第一颗“太空作战响应卫星”。
这四颗首次发射的不同类型的卫星,锁定的是美军不同的太空系统,特别是前三颗主要针对美军转型通信卫星系统,可极大的增强美军在作战时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能力。
为了确保美军的太空优势,特别是拉开与其它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2001年,五角大楼首次提出了“太空作战快速响应”的概念。据美国《太空新闻》网站报道,美军首颗“太空作战响应卫星”已经研发成功,正在安装集成主传感器,很快就可以待机发射。
主持人:
我们刚才为大家简要的介绍了一下这四颗卫星。我们看到其实是四颗不同类型的卫星,而且涉及到了不同的太空系统。据相关的媒体报道说,尤其是前三颗卫星在通信领域可能会为美军在未来的战场上迎来相当的主动权。张教授,先来给我们介绍一下第一颗,叫“先进极高频通信卫星”,它的通信能力和以往的、现有的这些卫星有哪些区别?
张召忠(本台特约评论员):
美国的军用通信卫星发展好几代了,从60年代开始到现在有国防通信卫星、军事星等等,最开始它的通信要通过地面站,比如说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当时他自己带来一套地面站。他带来这套地面站如果要往美国通信,地面站要发给卫星,卫星再发给美国的地面站,这样它才能够收到。以后通信经历了模拟时代向数字时代的转换,我们都知道80年代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拿大哥大,吃饭的时候往桌子上一摆,那么大,扛着,那是财富的象征,好几万块钱拿一个,到今天就没有那种现象了。那么以后军用通信的好多成果就开始转到民用通信,像今天我们所使用的卫星通信、CDMA、全球通,这些原来都曾经是80年代军用通信的技术。
这一次美国发射的通信卫星的核心技术点有这么几个,一个将会实现点对点的通信,就是说不用再在地面站发个卫星,卫星再转给另外的地面站,不用这么折腾了。就是说你拿一个很小的手机,走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卫星随便给你就能通上,这是一个实现非常好的点对点的通信,卫星对每一个点、每一个终端、每一个人。这是一点。再一个是卫星之间组网,卫星之间组网以后相互之前的传输速率加快,它要采用激光通信。激光通信是什么意思呢?发射出去的是光,但是里头可以解码成数据。首先是快速,比方说我们现在也要通信,一个小时通信的数据量使用激光通信,将来这个卫星发射以后一秒钟、两秒钟就可以把一个小时的数据量全都传输过去,非常地快。最重要的是你没法解密,因为它是光,光完了以后最后再解算出这个数据来,所以说卫星之间的组网进行通信这是一个,数据量大了,保密了,也抗干扰了。所以说这些都是现在通信技术所不能够达到的。
主持人:
您的介绍让我们看到这颗通信卫星优异的性能。第二颗卫星叫做“天基太空监测卫星”,从这个名字来看,它的主要任务是不是就是监视?
孙哲(本台特约评论员):
对,它相当于一个监视器,有一个220几公斤的超级大的摄像机,它可以把地面上很多情况旋转的去进行监测。其实美国以前在全球很多地方有路基的,在25个(地方),包括澳大利亚、南非,这些地方它有路面上的监测站,为卫星服务,但是它又受天气的影响,然后有的时候觉得不方便,还有雷达扫描的盲区。这种情况下,张教授说的第一颗卫星,其实相当于电脑的一个网络,然后现在这个卫星又相当于一个监视器,也相当于一个超级的摄像机,随时能把情况反映出来。
主持人:
我看有的介绍说,这颗卫星可以有效的保护美国在太空的一些卫星,起到预警的作用。
张召忠:
对,这颗卫星什么概念呢?现在因为有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各个国家现在在太空发射了四五百颗卫星,卫星有的长的能用好几年,四五年,短的几个月或者几十天它就作废了。上去以后是卫星,等它作废以后就成了太空垃圾,一天到晚在那儿转,有时候转着转着就撞上了,撞上了就产生很多的碎片,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有些国家在发展反卫星武器,把卫星打掉了,打掉以后就产生一些碎片,还有宇航员有时候产生的一些太空垃圾,这些太空垃圾以后有一些能够很长时间掉到大气层被烧毁了,但是很多一部分在太空乱转,又没法控制它。
美国感觉我的卫星发射上去,这么多东西在那儿转,美国现在监测的有18000个碎片和有效在轨的飞行器,但是它只能从地面使用雷达监测它,监测的是雷达的一个一个点,看不出那是个什么东西,这是个卫星还是个碎片,看不出来。它这个卫星发上去以后,可以和现在雷达的监测兼容,现在雷达观测的是一个一个点,比方说有一万个点是太空的垃圾或者太空的航天器,那么新发射这个上去以后,它可以用高倍率的数字摄像机给它摄下来,是图像,拍下来的图像还可以对它进行定位,它就可以识别。
主持人:
规避了很多风险。
张召忠:
在我的周围多少多少安全距离可以看到是什么样的图像,如果是发现敌人的杀手卫星来打我,我可以启动我的预警系统,然后预先把敌人摧毁。如果发现有碎片,我通过调整轨道可以规避,这样就保护了自己的卫星免遭敌人有意的反卫星武器的打击,或者是有意的规避太空垃圾对自己的袭扰。
主持人:
这是这颗卫星的特点。那么第三颗卫星再来看,叫“新一代全球定位卫星”,其实对于美国的GPS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因为在民用领域它有广泛的应用,那么叫“新一代全球定位卫星”,它有哪些新的特点?
孙哲:
它的技术比老一代先进,老一代是70年代末开始开发的,然后到了90年代中克林顿时代已经成形了,后来看到美国还有全世界,包括我们中国现在手机用户也在用雷达搜索系统。那么这一代的GPS,现在发射这颗卫星主要是用于军用,就是刚才张教授说的这些网络系统或者是把这些碎片已经分档归类了以后,这些没用的信息加以过滤,到地面上,比如说敌军有什么动态。因为这个体系它是在90年代用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当中,当时是0.1米的距离,美军用这种GPS定点的系统能看到伊拉克军队的帐篷和坦克的数量,那么新一代GPS系统比原来的会更先进。
主持人:
说到第四颗卫星,“太空作战响应卫星”,从这个名字上看好像很好理解,但是太空作战的响应卫星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张召忠:
太空作战响应,什么叫响应呢?就是说我们两个在谈话,突然你掏出一把手枪来,我马上有一个相应的反应,这就叫响应。这个响应就是说当太空,刚才我讲的那个卫星突然发现对方有一个反卫星的导弹过来了,它马上要启动它的响应系统,首先怎么样判断导弹来袭的方向,它离我的距离、对方的速度、它的大小,这是个什么样的导弹?这是有那一颗太空卫星预警,然后启动它的预警体系,有可能从地面发出一个反导导弹,给它预先摧毁,或者是从太空使用另外一个杀手卫星去给它撞击,这就是一个快速的太空响应系统。
孙哲:
其实这四套卫星组成了一个相当于电脑系统,又有空间的网络,又有监测器,然后最后一颗卫星相当于一个中央处理器一样,把所有的信息反映给美国。2007年它成立一个航天司令部,那么航天司令部成立以后,因为以前美国没有太空部队这个军种,后来它的作战条例,包括司令的任命,包括军队调集哪些,因为它毕竟还要涉及到导弹火箭部队,涉及到其它的,甚至是核武器的运用。所以2007年以后,美国军队逐渐把这一部分的功能划拨出来,最后一个系统是为了实战,为了更好地处理所有的信息,让美国军队,比如说现在在阿富汗、伊拉克这些问题上加以实用,所以最后一颗卫星是这样一个作用。
主持人:
看来这四颗卫星应该说也是相互测应,形成一个共同的集群,同时在美国可能会发生的未来战争当中将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另外,我们也知道,现在在太空当中美国军事卫星也是很多,大概有100多颗,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现在美国现有正在服役的这些军用卫星的情况。
(播放短片)
解说:
目前,美军拥有104颗现役军用卫星。近年来,美国使用卫星为“捕食者”无人机导航发射导弹,攻击位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的武装嫌疑分子。但是,由于许多系统没有备份,仅仅一颗卫星的损失,都会对军方备战状态造成严重影响。为了防止军用卫星被“一锅端”,2007年美军就组建了卫星快速反应部队,一旦大型卫星被击毁,立即发射个儿小、量多、质优的小型卫星填补空白,确保美军作战持续顺畅。
为了避免卫星相撞,美国空军还与空间技术领域的企业和它的盟国协调合作。现在,雷达系统在跟踪着2万多以每小时1.7万公里的速度围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太空物体。不过,卫星公司和军方官员表示,跟踪系统中存在盲点,因而也难以避免遭到袭击。据一位匿名高级国防官员称,我们最大的忧虑是,目前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尚不足以为总统或国防部长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009年2月,美国铱星公司的一颗通讯卫星与俄罗斯一个报废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也是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专家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硬件设施进入地球轨道,卫星相撞事故也会变得越来越普遍。
主持人:
其实我们看到,无论是美军正在服役的这一百多颗军用卫星,还有今年即将发射的这四颗最先进的军用卫星,其实都把美国在太空军事方面的优势又推到一个极高点了。我们现在再来看,比如说我们刚才提到了,NASA的重返月球计划为什么没有获得通过,反而被叫停,但是军方的这个计划反而能通过,它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张召忠:
美国现在是这样,美国现在整个的航天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应该处于一个拐点,在这个拐点的时候美国要作出选择,我是干那些离我比较远的事,比方说需要20年、30年、40年才能实现的事,还是我着眼于当务之急,把钱花在眼前,所以奥巴马面临这样的抉择。奥巴马最后作的决定就是,凡是那些在未来5年到10年之内不靠谱的事一律不要,所以他砍掉了很多武器装备,包括正在研制的一些高性能的装备都砍掉了。砍掉以后,我感觉美国这么做是有道理的,应该说比较正确。
它现在急需的是什么呢?从模拟转到数字已经转了,转到数字以后它有一段时间的通信,各军种陆、海、空、海军陆战队四个军种自己通信自己的,以后把它都打通,打通以后叫“网络中心站”,实现扁平化,就是纵向的指挥层次越来越少,比方说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就剩了军旅营,就是扁平化。横向的叫网络化、删格化,全球组建一个网,统一一个标准,跨军兵种的通信都能够联通了,目前已经达到了,现在没有问题,现在就是说各军兵种相互之间都通了。
就在1991年海湾战争的时候还不可以,比方说海军航空母舰和空军战斗机之间没有什么联通,空军这一天发现了伊拉克的一两百批目标,准备第二天要让海军的航空母舰去攻击其中的50个或者是60个目标,它拿着那个软盘,坐着直升机跑到海军航母上,给它插到计算机里去,通过通信它是没法联通的。那么现在这些都解决了,但是下一步美国的通信和它整个CCSR系统往哪个方向发展,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关注什么呢?比方说过去美国飞行员投放一个炸弹,已经用眼睛看见了,拿着激光照射,直到把它打掉,这样就很危险。飞行员开着飞机,把激光指导炸弹扔到目标你还得看着,飞行速度很慢,还得瞄准,这个时候就很容易被敌方的导弹干掉。
主持人:
本身也处在危险的情况下。
张召忠:
本身也很危险。现在就搞卫星制导的导弹,卫星制导导弹就是,我知道目标的GPS,给你预先输到导弹制导图上,然后飞到一定的高度,比方说6000米或者是1万米的高度,然后飞行员要把导弹扔掉,导弹扔掉以后,飞行员为导弹选择24颗卫星当中的随便4颗或者是3颗卫星,让发射出去的导弹和4颗卫星它们之间进行联通,飞机发射完了就走人了,回家休息去了,这个导弹慢慢去根据这4颗卫星的定位自己去找目标,而且定位精度在1米之内。那么导弹是这样,无人机也是这样,“全球鹰”整个全球飞,这样将来“全球鹰”侦察了大量的信息,比方说照了很多照片,拍了很多录像。以前拍的录像,卫星拍的也好,侦察机拍的也好,它有一个胶片舱,拍的那个电影胶片,拍完了以后到一定的高度把那个胶片投出来,下边的人把那个胶片在海上打捞出来,最后冲洗一看这是什么。
主持人:
非常地麻烦。
张召忠:
现在比方说它拍了一个小时的录像,无人机发给卫星了,光通信发给卫星,一秒钟发了,卫星一秒钟发给地面了,地面一解析全是数字图片,这个作战速率就非常非常快了。
主持人:
所以美国这样的选择是有它的现实意义了。
张召忠:
所以它现在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它说我到月球上去,以后可以去的,但是我当务之急是要占领这个制高点。我成立“天军”,把“天军”作为继陆、海、空三军之后的第四个重大的军种,我给“天军”赋予它更灵敏,眼睛看得更精确,更加能够作战,它赋予这样一个新的军种。
主持人:
所以从这个事件上我们来反观,我们看到美国太空计划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变化?比如说上世纪80年代冷战期间,其实在1996年的时候,我们看到当时的克林顿政府推出了要和平利用太空这样一个政策,但是仅仅10年的时间过去之后,2006年,我们看到当时的布什政府又推出了国家太空的一个政策,它的目的就是要确保美国在太空的绝对优势。那么我们来看,通过这样的变化,奥巴马政府它选择了太空的这种政策又会是什么样的?
孙哲:
奥巴马其实是“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既要打赢现在在阿富汗的战争,在伊拉克的战争撤军,那么这是他关注眼前的战争,跟小布什的时期当时准备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还不一样。“三个基本点”一个是要侧重太空战,空天一体、攻防兼备,这种情况下,虽然有返月计划,他说2020年以前不花钱了,但是在无人机、在太空卫星方面他还是加大了努力。那么还有一个,它要打网络战,网络战美国在88个国家和地区有15000个网络的平台,因为他预计这是未来战争的两个最基本的形式,就是太空战和网络战。所以美国的网络已经比太空还更成熟一点,因为它花费相对不像发一个卫星那么花钱,所以这是它的第二个基础点。第三个基础点,就是它现在寻找情报、人力资源,在打情报战,我觉得这几点是奥巴马现在做的跟以前政府不一样的一些地方。
主持人:
其实我们看到,每次美国在太空方面有一些新的计划推出的时候,俄罗斯总会针锋相对的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拿近的来说,2006年,包括美国推出国家防空政策之后,俄罗斯在几个月之后马上就说恢复它的太空发展的计划。那么您觉得这次,如果今年美国成功的发射这4颗卫星之后,俄罗斯又会有哪些相应的举动?
张召忠:
俄罗斯现在在太空方面叫做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它不可能跟美国去搞这方面的对抗。美国航天上面发展的路径一开始就是阿姆斯特朗登月,以后美国就开始发展军用卫星。到1983年里根STS计划,里根搞STS“星球大战”计划以后,就是这个计划把苏联给拖垮了,它说要投资1万亿美元来搞一个STS计划,最后其实投资了一两千万,导致苏联最后解体。解体以后到目前来讲,美国走在一个十字路口上,一方面比方说坦克、飞机、舰艇,这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些机械化的装备,美国认为不要再大幅度发展这些装备了,要发展高技术,要用高技术信息化去改造这些东西。美国强调的是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而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谁控制它?信息从哪来?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得越远,那就是预警机、无人机、航天,所以说谁占领未来的太空,谁就控制世界的信息,控制世界的数据,然的它的路由区、数据链、信息处理、软件,这全是美国的,谁控制了这些,谁就控制了未来。如果你整天弄坦克、飞机、舰艇那有什么用呢?
主持人: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美国其实在太空计划上是咄咄逼人的。
张召忠:
对。
主持人:
从国际社会来说,除了我们看到联合国的1967年通过的《外空条约》之外,几乎没有一个法律性的约束,面对美国在太空当中一超独霸这种的局势,国际社会会有哪些约束的条约出来?
孙哲: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因为现在国际社会除了大概有3000多件飞行器,2/3可能都作废了,因为是1957年卫星上天以后一些不再发生功能的。美国大概有400多颗卫星,100颗左右是军事卫星,俄国是80到90颗,那么剩下的就是其它的国家。主要的系统方面,导航系统或者是卫星系统方面,其实有几个不同体系、频率不同的系统,比如说美国现在要搞的,它自己这一套以GPS为主的系统。另外一个欧洲“伽利略”,它是2002年启动的,当时美国对“伽利略”是非常不满意,因为它启动真正花钱去做的时候,是美国打伊拉克的时候,那么欧洲普遍的一个反美情绪。但是2005年以后施罗德下台,默克尔上台以后,法国2007年萨科齐上台以后,“伽利略”难以为继,美国又去入股了,这种情况下,美国一改原来那种态度,原来是它怕“伽利略”分了美国一杯羹,说如果你要侵犯美国利益,我要把“伽利略”卫星打下来。这种情况下让“伽利略”卫星后来一直发展不顺利,到了今年年初才把所有的问题扯平,然后签订了一些约,德国一个礼拜要发6颗,慢慢慢慢这个系统要建立起来。俄国的系统,普京虽然是力不从心,但是普京是非常在乎“格罗纳斯”这种系统,这种系统俄国现在成编制的21颗卫星已经上去了,它要造成24颗卫星,而且跟中欧的这些国家,希望这些国家能够去分享共同的利益、分享信息。那么这三大体系加起来,加上我们中国的“北斗”系统,现在形成了太空“一超多强”这么一种态势,但是国际社会没有普遍的太空条约来约束它,美国也不参加,这种情况下美国人,特别是军方认为这就是美国的命门,美国的七寸就在这儿,因为它怕别的国家去打它的卫星。
主持人:
其实无论是俄罗斯的这套系统,还是欧洲的“伽利略”计划,可能目前来看都是没有办法和美国相媲美的。另外,其实我们从国际社会来看,大多数国家对于防止太空的军事化还是有共识的,而且联合国也多次出台了和平利用太空的决议。但是目前我们看到,种种迹象还是表明,防止太空军事化这个路似乎还比较漫长,和平利用太空人类的这个梦想似乎还是任重而道远。那么今后剩下的发展我们还会继续关注。
今天非常感谢二位嘉宾来到演播室为我们作相关的点评,谢谢。
观众朋友,今天的《今日关注》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再会。
制片人:王世林 张立勇
策 划:朱同合
编 辑:马 敬 寇 春
监 制:王跃华
E-mail:chinanews@cctv.com
责编: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