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电站今夏启用 俄美核裁再生变故?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2日 13: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今日关注》2010年3月19日完成台本

  ——伊朗核电站今夏启用 俄美核裁再生变故?

  利益难以平衡,俄美核裁军谈判久谈无果,希拉里到访莫斯科能否完成最后冲刺?伊朗核电站横生枝节,是否会让俄美再陷僵局?关键时刻,美国《核态势评估》为何又再度推迟?稍后请看《今日关注》。

  主持人(鲁健):

  各位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今日关注》。

  昨天到今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到访俄罗斯,和俄罗斯外长商谈核裁军谈判的相关事宜。本来外界认为这也是俄美关系核裁军谈判最后的冲刺了,甚至认为可能会促成双方很快签署新的核裁军协议。但是就在几乎同一时候,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另外一个地区宣布,伊朗的布什尔核电站可能会在今年夏天投入使用,而希拉里•克林顿立刻对此表示了反对。这样横生枝节会不会影响到俄美的核裁军谈判?今天我们就请两位嘉宾进行分析和评论,一位嘉宾是本台评论员孟祥青先生,还有一位嘉宾是社科院俄罗斯问题专家姜毅先生,欢迎两位嘉宾。

  同样,我们在节目开始请嘉宾和观众朋友们通过一个短片,先来了解一下希拉里•克林顿访俄的相关情况。

  (播放短片)

  解说:

  3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到访莫斯科,并于当天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讨论了俄美有关签署新核裁军条约的谈判进程。双方在会谈之后都表示,两国谈判代表在日内瓦进行的有关签约谈判已进入收尾阶段。两国谈判代表将在近期内报告谈判已经结束。他们对两国谈判代表完成两国总统的指示很满意,两国总统亲自掌控谈判进程。两国外交部门将向两国总统就签署这一重要条约的地点和时间提出具体的建议。希拉里还表示,日内瓦的谈判进程让人相信美俄很快将结束谈判。

  尽管希拉里的访问让外界似乎看到俄美关系正在改善,但是不难发现其中的紧张成分并没有消失。就在希拉里与拉夫罗夫会谈之前,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另外一个城市宣布,伊朗布什尔核电站的第一个核电机组应在今年夏季投入使用。随后希拉里表示,启动布什尔核电站的举动是幼稚的,等于向伊朗政府发出错误的信号。

  希拉里(美国国务卿):

  在缺少保证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目前启动核电站条件不成熟,我们要向伊朗传递准确无误的信息。

  主持人: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本来大家认为是最后的冲刺了,普京突然出来说这么一个事儿,好像感觉在冲刺前又多了一重障碍,这会不会影响到双方的核裁军谈判?

  孟祥青(本台特约评论员):

  如果按照《核不扩散条约》或者说核不扩散体系的规定,任何国家都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当然伊朗也不例外。伊朗也一再表示,它的核计划是和平利用核能,布什尔核电站显然是一个和平的利用核能。

  正像刚才希拉里•克林顿表示,为什么普京在这个时候宣布布什尔核电站夏季要启用?美国也非常敏感,因为现在关于伊朗核问题正处在一个关键期,美国在积极地推进对伊朗新的制裁决议。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要做两个国家的工作:一个是俄罗斯,一个是中国。俄罗斯在前一段的表态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种表态虽然还比较模糊,但是被国际舆论认为,至少俄罗斯在原来认为对伊朗不必要进行制裁的情况下后退了一步,有可能如果伊朗再这样下去,当谈判已经没有余地的时候,有可能支持制裁。在这种情况下,美俄之间第二阶段战略武器条约又快签订了,而且到了收尾阶段,又在希拉里访问期间。我想,俄罗斯的这样一个举动,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政治含义,就是在伊朗核问题上,包括在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问题上,俄罗斯还有牌可打,某种意义上也是向美国释放了一个信息,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罗斯不会完全按照美国的步调来行使,它有它的利,它跟伊朗的合作还会继续下去。

  主持人:

  姜先生,您觉得普京在这个时候打出的这张牌,它的意味是什么?分量怎么样?

  姜毅(社科院俄罗斯问题专家):

  应该说这一次打这张牌,我认为更主要的还是集中在伊朗核问题上,因为现在大家都很关注到底将来在安理会讨论怎么去处理伊朗核问题。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俄罗斯方面把布什尔这张牌打出来,其实布什尔这张牌被俄罗斯已经打了很多次。布什尔核电站从80年代末开始讨论援建,90年代初开始施工,到现在将近20年,为什么建不起来?这中间除了俄罗斯与伊朗的经济障碍以外,仍然很重要的还是一个外交障碍。俄罗斯与美国、与西方世界在伊朗核问题上,或者说其它的问题合作比较好的情况下,可能布什尔核电站的进度就会放缓,如果说双方合作的不是特别理想的时候,布什尔核电站的进程就会加快。所以布什尔核电站其实是非常典型的一张牌。

  孟祥青:

  政治牌。

  姜毅:

  所以在这个时候普京把这张牌打出来,实际上更主要的还是针对马上要在安理会进行讨论的,未来怎么去处置伊朗的核问题。

  主持人:

  所以您觉得这张牌的分量怎么样?它真的能够影响到双方的核裁军谈判吗?

  姜毅:

  首先从核裁军本身来说,现在因为按照双方官员的表态,特别是两国外长这么高调的一个表态,我想恐怕谈判的关键问题,包括一些程序上的问题,恐怕都已经解决完了,现在只需要解决最后谁落实协议的文本,以及最后落实签约的时间和地点。所以从现在来讲,谈判本身已经进入了技术处理的收尾阶段。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布什尔核电站对于谈判并不构成太大的威胁或者挑战。

  主持人:

  可能俄罗斯仅仅是亮一下这张牌,并不期望这张牌在核裁军谈判上真正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姜毅:

  对。

  主持人:

  我们接下来可以来了解一下俄美核裁军谈判的一个曲折的过程。

  (播放短片)

  解说:

  《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签署于1991年,有效期15年,至2009年12月5日到期。根据条约规定,俄美双方要把进攻性战略武器削减约30%,届时,每一方拥有的核弹头不超过6000枚,包括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重型轰炸机在内的运载工具不超过1600件。

  2009年4月起,俄美双方就制定新条约开始谈判。两国总统于当年7月宣布,新条约生效7年之内,双方各自核弹头数量削减至1500枚至1675枚,运载工具削减至500件至1100件。谈判中,俄美在利益平衡方面出现分歧,都认为对方应该削减更多的核弹头和运载工具,而在哪些武器应该列入核裁军项目方面,俄美也存在着分歧,最终宣布无限期延长旧条约至新条约生效,双方的谈判也就此搁置。

  2010年2月1日,俄罗斯和美国在瑞士日内瓦重启有关《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替代条约的谈判。双方均表示,希望在这轮谈判当中能够达成一个可以兼顾双方需求与利益的条约。

  主持人:

  双方谈了这么长时间,到底纠结在什么地方?仅仅是因为对削减什么样的武器不能达成一致吗?

  孟祥青:

  当然不是。它主要是表现在三个方面,除了刚才我们在小片中看到的,1991年第一阶段以后,到去年年底应该到期,但是中间还有一个插曲,就是2002年美俄签订了一个《莫斯科条约》。这个《莫斯科条约》是对前一个条约进一步修订,原来确定了6000枚,在《莫斯科条约》中确定到1700到2200枚,这样一个数据。根据《莫斯科条约》削减这样一个数据,其实第一阶段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的落实,已经提前完成了,也就是说,它们都已经在6000枚以下了。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莫斯科条约》要在2012年削减到1700到2200枚,在这种情况下,美俄就从这时候开始在三个问题上就发生了分歧:

  第一个问题,核弹头裁减下来以后怎么办?美国坚持说核弹头裁减以后,把它储存起来,不销毁。当然它也强调了技术销毁的成本和难度,俄罗斯不干,说削减下来不销毁,储存随时还可以装上,对不对?

  主持人:

  对。

  孟祥青:

  第二个问题,当时布什跟俄罗斯谈的遗留下来的第二个问题——反导问题。反导,俄罗斯坚持要把反导纳入到核裁军的谈判当中,美国不干,美国说它是防御性的。俄罗斯认为,虽然你认为是防御性,但是如果你的反导系统不加入到谈判,意味着你的进攻性武器的效率就会更高,还是对我威胁,所以必须加入进来。

  第三个方面,也是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是争端最激烈的——运载工具的问题。美国坚持说运载工具不要放在里面,运载工具放在里面就是削减核弹头,俄罗斯说运载工具必须在里面,所以要把运载工具放在里面。

  我们说,这一轮的谈判是从去年5月开始正式启动,也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他提出无核化世界以后,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跟俄罗斯要达成第二阶段的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从5月启动以后,主要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博弈、进行会商、进行谈判。首先在一个目标上,到底这个基数是多少,现在看来就要削减到1400、1500。主要是美国要达到的目标比这个还要低,已经甚至达到俄罗斯极限,俄罗斯不希望再低,为什么?因为俄罗斯跟美国能够保持战略平衡主要在于战略核力量,常规力量大家公认俄弱美强,俄罗斯是弱的,美是强的,所以俄罗斯不希望削减那么多。所以在这些问题上始终是有矛盾分歧的。

  主持人:

  美国在核武器的数量上还是远远占优的,是吧?

  孟祥青:

  对。

  主持人:

  所以削减数量太低,可能俄罗斯来说确实也达不到真正平衡的目的。

  姜毅:

  特别是如果反导这个问题又没有纳入到新条约的限制范围内的话,美国等于是有茅有盾,俄罗斯方面你再把我的茅给削了,你还有个特别强的盾,等于这个茅也没什么太大用了。所以对俄罗斯来讲削减太低,它肯定是不能接受的。现在就是看最后达成的数量究竟是多少。

  主持人:

  刚才孟先生您说的这三点分歧,核弹头要不要销毁或者怎么销毁?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应该做一些让步还是有可能的,你觉得的呢?

  孟祥青:

  我觉得这是俄罗斯当时一再坚持的,我想这一方面恐怕美俄双方都得做出一定的妥协。比如说还有一个可核查,在最近一年当中,怎么核查,怎么建立核查机制,也是美俄斗争的焦点。比如裁减下来了,裁减了多少?是不是这么多?怎么去临检,怎么去核查,在这个问题上,要建立一个可靠的、能操作的,是虚的,没有用,他得核查。所以削减下来以后,因为核弹头涉及到要销毁确实有个技术难度,还有一个成本极高。比如说如果双方都同意销毁,不储存,销毁也得有时间,不可能这么多一下子销毁。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如果文案最后签订了以后,还是互相妥协的结果,不可能单方面妥协。

  主持人:

  对,因为销毁核弹头不仅仅是美国的事,俄罗斯也面临着同样的事,负担也很沉重。

  姜毅:

  双方有点不太一样,为什么在销毁问题上,两方为这个问题要吵呢?俄罗斯现在大量的核弹头在冷战时期生产的时候,因为技术和工艺的原因,它的自然衰减期已经到了,自然寿命已经到了。

  主持人:

  老化了。

  姜毅:

  它老化得非常厉害。美国有很大一部分弹头寿命还没完全到,也就是刚才孟先生讲的,我本来没完全到的东西,我这个时候要花钱去把它再销毁,因为按照美国的算计法,销毁一枚弹头所花的钱比造一枚弹头花的钱还多。所以,我为什么要去销毁它呢?所以很想把它存起来。

  主持人:

  但是看起来可能双方最大的分歧还集中在反导问题上。

  姜毅:

  说得对。

  主持人:

  虽然我们注意到从奥巴马上台以来,在反导问题上不像布什原来对俄罗斯那种咄咄逼人之势了。应该说反导调整之后,还有他自己的考量在里面。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是不是还会进一步坚持把反导系统一定要纳入到核谈判当中?这个会不会造成核谈判最后因为这个而无果而终。

  孟祥青:

  我想是这样,俄罗斯的原则肯定会坚持,但是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俄罗斯会表现出灵活性。比如说对去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从原来布什的反导计划中改变出来以后,他提出一个新的计划,叫“分阶段、更有针对性、更有操作性的欧洲导弹反导系统”。这个系统,俄罗斯始终表示忧虑,到现在为止这个系统应该说越来越清晰了,俄罗斯包括在最近一段时间,也进一步表示了这样一个忧虑。但是这个反导系统跟布什的相比,应该说对俄罗斯威胁的紧迫性减轻了,至少给俄罗斯留下了空间和时间,我想这也是双方能够宣布谈判已经接近尾声、互相妥协的结果。因为按照这个计划,它到2020年最终才能建立起来,而且最早建立的海基系统主要是中短程的,它还不是针对远程,俄罗斯主要担心的是远程这一部分。俄罗斯要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也纳入进来,那是2018年以后,它还有时间,所以在这一方面达成妥协是可能的。

  主持人:

  也就是,在这一阶段的核裁军条约当中可能不会把反导问题涉入到其中。

  姜毅:

  反导问题如果就美国现在反导计划的整个政策来看,恐怕美国是不可能接受在一个国际条约里,把它的东西纳入到某种限制的范围内,因为我还没完全建好。一开始就给我限制,美国人肯定是不干的。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未来在这个条约里,刚才孟先生所讲的,美国方面会有一些比较模糊的,可以做各种解读的灵活的表述,这个表述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能给俄罗斯一些可以接受的理由。

  孟祥青:

  让它下台阶了。

  姜毅:

  以及可以解释的一个台阶。但是最终这个反导问题,应该说从而现在来看,恐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仍然是俄美核裁军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障碍。

  孟祥青:

  我加一个材料,去年俄罗斯出台了一个叫《2020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是最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在这个《安全战略报告》当中,俄罗斯明确地把两大威胁列为俄罗斯国家的最大外部威胁,毫不含糊,而且没有隐讳,一个是北约东扩,一个就是反导。也就是说,可以这样说两句话,俄美关系第二阶段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的条约很快就可能达成,也确实进入了收尾,签署也没有问题。但是,围绕着俄美之间,围绕着裁军,围绕着裁军的矛盾、围绕着反导的矛盾还会持续下去,这种博弈还会持续下去。

  姜毅:

  而且条约本身即使签署了,我们看过去有过这样的先例,条约签署以后不批准,两国议会由于各种各样的解释不批准,最后这个条约没法生效。也就是说,反导这个问题还是将来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就会看出来,条约可能签了,最后落不到实处还是可能的。

  主持人:

  另外就是条约当然如果说这种模糊的话语,它可能也会留下各说各话,然后留下很多遗留问题。到最后如果说奥巴马的反导政策有任何的变化,又会对这个造成影响。

  姜毅:

  对。

  主持人:

  而且我们也注意到,在希拉里•克林顿去俄罗斯之前,美国方面酝酿《核态势评估报告》也推迟了,好像有意的在希拉里去俄罗斯谈核裁军之后,再考虑《核态势评估报告》,这当中又有什么样的玄机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背景,稍候请两位嘉宾进行解读。

  (播放短片)

  解说:

  国防部17日说,原定本月中旬提交国会的《核态势评估》再度推迟,将在1个月之内公布。据悉,尚未最后敲定的美国核武新战略主要内容为削减数千件核武器,其中多数为库存退役的货色。废除或者是修改前任政府数项决定,不再发展新的核武器,拒绝公开声明美国永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美国新的核战略将更加注重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等非核武器的发展。美国政府在不久前发表的《四年防卫评估报告》中宣布将发展新一代非核武器,其中包括被称之为“全球即时打击”的新的武器系统。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新的核战略基本思路在于既要扛起“无核世界”的道义大旗,又坚决保持其核武器的绝对的威慑力。

  今年2月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国会提交了2011财年政府预算,其中涉及核武器方面的大幅度的增长引人关注。在预算案当中,奥巴马向国会申请70亿美元用于核武器库存维护和核设施现代化,较2010财年拨款激增近10%。副总统拜登最近还宣布,在今后5年之内,这方面的预算还要再增加50亿美元。

  主持人:

  美国这个《核态势评估报告》为什么选择推迟呢?

  孟祥青:

  美国这个《核态势评估报告》的推迟首先是它的国内背景,其实这跟奥巴马上台以后在国内引起的一些政策辩论直接有关。《核态势评估报告》据现在美国媒体透露出来的消息,从他起草那天起,奥巴马上台以后开始起草,开始议论,至少在美国白宫范围内就激烈辩论了六次之多,这还不算其它场合辩论。而且美国白宫也把这样一个报告到美国各个的智库争取意见。也就是说,这个报告在美国国内引起的争论确实是非常大。争论的焦点在于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提出无核化世界,他提出自己要做出榜样。榜样虽然他说了很多,刚才我们讲了,无核化世界不是说现在就不要核武器,是有具体含义的,比如跟俄罗斯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要达成协议,比如说要促使国会通过《全面核禁试条约》,比如说要强化《核不扩散条约》的机制等等。还有一个内容,就是体现在它的新的所谓无核化世界要体现在新的《核态势评估报告》里,所以就提出了所谓新的核战略。新的核战略说到底,要在《核态势评估报告》中改变布什那个时期,把美国核武器的发展重点放在小型核武器的生产上,比如说小型核弹的钻地弹。

  主持人:

  地堡炸弹。

  孟祥青:

  地堡炸弹,威力非常大。它也是一种核武器,只是小型的核武器。在这个报告当中透露出来奥巴马要把它放弃,在军方就引起了很大反响,说奥巴马太理想主义,要把我们这些东西都放弃,那你用什么太替代呢?提出了一个新的,要“非核”这些东西,威力很大,但是它属于非核性质。比如说,即时的全球打击系统,他就要提出这些。某种意义上说,带有对美国核战略、核政策,带有一个方向性的调整,至少跟他前任比,首先是国内的压力,国内要达成一致,这是推迟。当然第二个原因,现在美俄关系削减战略进攻武器的条约正处在关键期。在这样一个时期,抛出这样一个系统,显然俄罗斯会很不高兴。比如说,核这边削减了,然后建立了全球打击系统,仍然对我构成威胁。比如说美国已经试验了两种新式武器:一个叫超高音速,X-51A超高音速巡航导弹是音速的7倍,还有即将要试飞的无人超高音速飞机,这个无人超高音速飞机是在两小时以内达到全球的各个角落。新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以后,显然至少被俄罗斯会看作新的一个障碍。

  主持人:

  姜先生刚才也谈到一点,俄罗斯本来想着我们都削减这种战略进攻性核武器,然后我们都把矛放弃,然后你要发展反导,我连盾都没有,你又要发展盾。但是看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的趋势,感觉美国还不是放弃了矛,是换了一种新矛。所以这个对俄罗斯构成了威胁。

  孟祥青:

  新矛甚至还更厉害,一小时之内达到全球。

  姜毅:

  它现在为什么《核态势评估》报告在美国国内争论非常激烈,原因也在这儿,很多人认为奥巴马太幼稚了。原因在哪儿?奥巴马原来提出“非核化”,他认为核不扩散的危险性太大了,这样的话美国得做出一个表率,带着全世界把这个东西都放弃了,于是无核化就实现了。现在看起来必须有一个前提,美国在“非核化”打击的能力必须要得到加强。

  孟祥青:

  绝对优势。

  姜毅:

  有绝对的优势以后,才可能放弃核武器,而从技术上来讲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所以这个就是导致它为什么一手举着“无核化道义”的大旗,另外一方面实际上还在悄悄地进一步加强,核武器本身也在加强,新一代的非核武器也在加强。

  主持人:

  还是说一套做一套。

  姜毅:

  对。

  主持人:

  我们其实也看到,据说是奥巴马的一名助手透露出来的,像我们刚才短片当中看到的一些信息,这个新的《核态势报告》当中的一些内容,比如说美国不再发展新的核武器,而且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而且放弃您刚才说的地堡炸弹等等。

  孟祥青:

  核地堡炸弹。

  主持人:

  如果这些内容是真的,这个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吗?因为我们注意美国现在很多的局部战争,其实地堡炸弹的威力使用甚至要比导弹使用的频率更多。

  孟祥青:

  其实这涉及到美国对自身国家的安全和实力的双重评估。奥巴马上台以后一年多,美国国内争论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围绕这两个问题。争论的结果,其实很多人在这方面达成共识,美国在削减这样的核武器态势下,在常规力量上美国仍然占有其它国家无可匹敌的优势。这个优势在若干年内,他认定没有国家能赶上他,所以他才敢放弃所谓研制新的核武器,我认为是有这个可能。如果说他认定其它国家有可能在常规力量上超过他,他绝不会放弃这个,这是其一。

  其二,奥巴马提出无核化世界以后,它既是一种理念,但是它有了具体的落实措施。奥巴马也自己讲过,美国要做出一个表率,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但是在哪个方面实现突破口?在美国国内是有争议的。

  其集中点就在于美国面临的威胁到底是什么?美国国内达成的共识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主义,现在按照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把大国的崛起也并列其中。所以争论就在这儿了,既然大国崛起也是美国面临的一种威胁,放弃这种大规模的武器会不会对未来大国不构成这种威慑力,只对恐怖主义有用,对其它呢?比如说核武器对恐怖主义的效果不明显,恐怖主义是没有边界,而且又是各自为战,核武器对它有什么用?所以要研制一些新的即时性的打击,就是能清除点子,但是对大国怎么办?

  主持人:

  这个《核态势评估报告》之所以推迟,我们也看出来这个玄机了,就是怕给俄罗斯释放这样的信号。

  制片人:王世林 滕双双

  策 划:马敬

  编 辑:杨修雯 王晋燕

  监 制:马勇

  E-mail:

  chinanews@cctv.com

责编:张兰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