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风景变成私家后院,总共分几步?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0日 10: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们并不反对市场化经营,也完全赞成保护私有财产。但不管在什么社会,无论怎样市场化,总有一些东西是不能给钱就卖的

  在西湖游览的游客和杭州市民发现,在西湖景区环湖一带,有许多名胜古建“可望而不可即”,一些绝版的风景,摇身一变成了高档“会所”。有的需要花大价钱才能进去“最低消费”一把;还有的变成“私人场所”,更是拿钱也进不去。不少人在问:政府着力打造的“大众西湖”,为何走了样?一些本应向大众开放的名胜故居,怎么成了有钱人的“后院”?

  其实,这样例子还少吗?美丽的洱海旁边,填湖建起了别墅项目,龙门石窟对面的西山上,也曾立起过别墅群。这些闻名天下的风景胜地、世界遗产,悄悄地就被一些人变成了自家的“后花园”。如果这还属于沾光、借势的话,西湖景区则直接把公共资源变成了个别人的私人领地。还有,更常见的是,在一些风景区和旅游胜地,经常碰到一些风景绝佳的地段,栅栏一围,就“闲人免进”了。这种情况,十有八九是被开发了,但任你怎么打听,也搞不清谁在圈地,谁在经营。

  比如,哈尔滨太阳岛,这个因一首《太阳岛上》名闻天下的胜地,曾是哈尔滨人消暑度夏的乐园。抱一捆啤酒冰在水里,在凉爽的江风中小憩,这已成为很多土生土长的冰城人最美好的记忆。但不知何时,这里被围起来开发了,市民进去花几十元。从此,城市多了一个5A级景区,市民少了一片避暑胜地。

  从这些例子可以窥见,“我们的风景”怎样一步步变成了“别人的后院”:先以“保护”的名义,把原本开放的景区用铁丝网一围,然后就要收费了;继而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然后以租借或者转让的名义,管理方逐渐隐退,“公地”变成了个人私产。

  我们并不反对市场化经营,也完全赞成保护私有财产。但不管在什么社会,无论怎样市场化,总有一些东西是不能给钱就卖的。巴黎的卢浮宫,不可能被卖作私人的领地,同样,无法想象我们的故宫,会被改造成“私人会所”。

  近些年,杭州力推“还湖于民”,取消大西湖景区的门票,主动拆去了一道业已形成的“围墙”,让所有游客平等分享公共资源。此举不仅赢得了各界的广泛赞誉,也让杭州的旅游收入不减反增。但是,沿湖一下子冒出众多“闲人免进”的私人会所,如美人脸上的暗疮,让“还湖于民”的美誉大打折扣。

  西湖的自然风景,是天地造化的结果,沿湖的名人故居和古建筑,是老祖宗留下的遗产。按照事实属性,早已变成了公共资源和公共财产。西湖景区不仅属于杭州市民和全国人民,甚至还超越国界,成了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对于这些公共资源和历史遗产,地方政府只有保护和保管之责,不能随意处置,管着管着给管没了,更不能随便转卖给个人。丁永勋(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

责编:张兰

打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